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6/12/2019
猪农带文开学校搬迁‧峇都茅新路成80年代最大养猪区

与猪农一起搬到峇都茅新路的文开学校逢勃发展。
与猪农一起搬到峇都茅新路的文开学校逢勃发展。

嘉宾:锺镕懃(57岁)
嘉宾身分:峇都茅新路第一代居民
走访地点:峇都茅新路
地点特色:曾在80年代是全槟最大的养猪集中区
必知地标:文开学校

峇都茅新路是一条位于峇都茅区的公路,就是文开学校前的那一条。走到尽头会看到围篱,再放远视线就看到飞机跑道,跑道中断了峇都茅新路和过山的连接。

如今的峇都茅新路是小型工业区,与峇六拜工业区毗邻,中午时分会有很多工厂职员到这里的小贩中心用餐。峇都茅新路不吸引外人停留,有的只是过客。

80年代的峇都茅新路是全槟最大的养猪集中区,猪农多达80多家,如今一家不剩。要说这里的故事,就要从猪农开始说起,因为他们是峇都茅新路的第一代居民。

万脚兰猪农让路发展搬迁

1972年那一年,锺镕懃10岁,他与家人随祖父锺财利搬到峇都茅新路,他们与其他12家猪农成为了峇都茅新路的第一代居民。

这些猪农原本在万脚兰(蛇庙那一带)居住和作业,州政府当年要发展工业区而向他们征地,养猪业者被安顿到峇都茅新路,非养猪业者则搬到峇都蛮区(如今的陆路交通局建筑物一带)。

猪农答应让路发展,他们带走猪只,也带走了文开学校。

锺镕懃说,时任槟州首席部长敦林苍祐原本不答应文开学校的搬迁,对方希望学童搬到新地点后转校到该处已有的学校,但居民坚持一定要保留文开学校,并随他们搬到峇都茅新路。林苍祐最终答应了。

峇都茅新路两旁未填土前原本是红树林沼泽地,填土后,13家猪农获约50呎宽,280呎长的60年地契地段,建设面宽30呎的2层楼半砖木屋,和他们的养猪场。州政府则建了3个污水过滤池给猪农,协助猪农重新开业。

这3个污水过滤池后来成为了猪农需第二次让路发展的原因。

卖1猪捐校1令吉

文开学校于1938年在万脚兰创校,锺镕懃的祖父锺财利是创校人之一,校舍在热心华社合资下建起。未接受政府津贴前,学校董事部向赞助人征收月捐维持学校的开支。

猪农每卖一头猪就捐1令吉给学校,这笔捐款被称为猪捐。

锺镕懃说,1972年居民接到政府征地的通知后,万脚兰居民开始搬迁,文开董事部同时筹备迁校事宜。

董事部担心居民搬迁后不再送孩子回到文开上课,于是每月津贴3令吉车费给居民,希望无论他们搬到哪里,都回来文开上课,以保持学生人数,直到成功迁校至峇都茅新路。

1974年,位于峇都茅新路的文开校舍竣建启用,锺镕懃也在新校舍毕业。

80年代其他猪农都来了

10年之间,其他地区比如过山和双溪里蒙的猪农都搬到峇都茅新路,80年代期间,这里是全槟最大的养猪集中区。

养猪场排出的污水有那3个过滤池解决,但排出的异味却无法掩盖,在隔邻的机场也可以嗅得到,后来还成为了州政府下令结束当地养猪业的其中一个理由。

锺镕懃说,进入90年代时,当地只剩半数猪农,原因是老猪农退休后找不到接班人。也在那个时候,原本在坡底(市区)作业的微型工厂开始搬到峇都茅新路。

锺镕懃接手 经历立百病毒事件

当年他已从父亲手上接下养猪场,后来还担任峇都茅养猪中心主席,代表当地猪农与州政府谈判第二次的让路发展事宜。

锺镕懃管理养猪场时,经历了1999年的立百病毒事件,当年是全马养猪业的低潮。他说,没有人敢买猪肉,送猪肉也没有人敢要,养猪场里的猪只却越来越多,猪农不知如何是好。

那时候肉骨茶小贩改卖鸡骨茶,或许这就是鸡骨茶的由来,但他不敢断言。

1999年的打击过后,峇都茅新路的猪农又减了半数。

过滤池问题致第二次让路

2008年,峇都茅新路的猪农只剩10家,当地的养猪业在式微,但与猪农一起搬到峇都茅新路的文开学校逢勃发展,进入创校70周年。

锺镕懃说,州政府于2006年已发通知给当地猪农,要他们结束作业,因为3个污水过滤池将出售充工业发展,而且机场也投诉异味。据说时任首相敦阿末巴达威对这味道也有微言。

他说,由于当时州政府不愿赔偿,猪农们就用拖字诀,2008年大选改朝换代后,他们一度以为可以继续养猪而开心了一阵子。不过新政府很快就找他们谈判,同样要他们结束作业,因为3个污水过滤池的地已卖了。

猪农获赔偿停业

他说,新政府答应赔偿,猪农答应停业,当时和新政府谈判的猪农只剩下8家,他们与他一样,正值40多岁壮年。

锺镕懃说,决定停业时感到迷茫,40多岁人不知接下来该做些什么。一些同行拿了赔偿金、卖掉屋子,搬离峇都茅新路到别处置业,有些到其他地方养燕。

他说,在90年代,他们的屋子卖20万令吉也找不到买家,如今市价已超过200万令吉,那是因为小型工业的逢勃发展。

锺镕懃停业后把养猪场拆掉,在原地建设了小型工厂设施出租,想不到非常抢手。他说,当初与他一起为前途感到茫然的猪农现在会说:“博输倒灵!”

不抗拒发展 会有新机缘

人生中经历了2次让路发展的锺镕懃,对发展并不抗拒,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当权者有合理的赔偿和安排。改变或许会带来茫然,但同时也会带来新机缘。

锺镕懃现在仍然住在原址,而且与父亲、儿子和孙子四代同堂。长孙已两岁多,长大后也会到文开学校念书。

对了,为何锺镕懃的祖父当年会养猪?锺镕懃说,祖父其实原本是菜农,开始时只养一两头,因为需要用猪粪施肥。

4483HYL20191216152734156946.jpg

锺镕懃推荐峇都茅新路巴刹小贩中心的粿条汤和云吞面。
锺镕懃推荐峇都茅新路巴刹小贩中心的粿条汤和云吞面。
飞机跑道中断了峇都茅新路和过山的连接。
飞机跑道中断了峇都茅新路和过山的连接。

文开学校于1973年在万脚兰旧校舍举行最后一次毕业典礼。
文开学校于1973年在万脚兰旧校舍举行最后一次毕业典礼。

70年代,州政府建了3个污水过滤池给峇都茅新路猪农,协助猪农重新开业。
70年代,州政府建了3个污水过滤池给峇都茅新路猪农,协助猪农重新开业。
如今的峇都茅新路一家养猪场也没有,小型工厂慢慢在这里建起。
如今的峇都茅新路一家养猪场也没有,小型工厂慢慢在这里建起。
当年的养猪场就建在猪农的屋子后方。
当年的养猪场就建在猪农的屋子后方。
之前建设的半砖木双层屋,被拆后改建成小型工厂。
之前建设的半砖木双层屋,被拆后改建成小型工厂。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