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2/12/2019
安焕然.走在香港的街上
作者: 安焕然

上周到香港公干。入宿的是不错的酒店,就在繁忙的弥敦道上。然而此时此刻香港的酒店房价却比吉隆坡三星级还便宜。

走在香港的街上,或进餐馆,感觉这里的食物没有什么扑鼻的香味,就算有也不浓烈。好吃不好吃,要吃入口里才知道。你不能“看照片”凭直觉,不能光看外表或凭自以为是的主观判断。就像你对现在的“香港人”的理解那样。

香港有好吃的,也有很难吃的东西。可能不是第一次来香港,而且各地(包括“各国”的香港料理)也吃多和普遍了,这次来香港,感觉这里的食物“普普通通”。不再是“世界第一”。

比较不同的是,可能是行情关系,旅游观光街上的餐馆人员对“讲普通话”的“旅客”的服务态度明显“好”多了。

这次是来公干,没有时间,也没兴致特地去“找吃”。不在“寻味”,而在“体会”香港人平常之味了吧!整体感觉是“不进则退”。盘菜端上,虽然很“实在”,不会偷工减料,但从装潢到点心和菜色,没有惊喜。

为什么没有“惊喜”了?走在香港弥敦道和靠近庙街一带,人流还是不少的,生活照常。那些店,来来去去,就是药房,零售服饰,连锁珠宝名牌手表行,旅游餐饮菜馆。香港“本土论述”有这样一个说法,这些年来港府和“主流派”主张,只要香港和中国大陆经济打成一片,便可让香港“衣食无忧”,导致香港的“资源流动观”带向一个重量不重质的境地,甚至向“最低标准竞逐”的经济活动,致使香港的质素优势不复存在。反正大陆客都会过来消费,买药、买奶粉、买化妆品,来吃喝玩乐,旅游服务业钱不难赚,但从长远来说,实则削弱了香港在全球化各地各项水平都在不断提升和拉平下的竞争优势(参见香港理工大学邹崇铭〈本土政治经济学〉)。

来香港,看灯饰、看装潢,吃东西、买东西,如果还停留在和二三十年前差不多,那就是“不进则退”了。香港的“五十年不变”,不应该是这些东西。可是香港的股市楼市,不仅没有随着“97回归”而带来太多“社会正义”的福利,反而愈发扩大了其垄断性的资本主义财团企业的操纵,贫富差距依然严重,而殖民地时代的香港风华却日渐褪色。

2019岁末的尖沙咀天星码头没什么圣诞装饰。商店虽然照开营业,感觉没什么买气。大概就这样了。路上,没看到黑衣人,喷漆的字倒是不少。路上行人和店员还是一样,没什么笑容。离港前,在机场买点老婆饼土产,看店员拘谨,是生活压力吗?还是心情郁闷?结账时,跟店员说:“香港加油!”他终于笑了。

这是一个怎样的香港呢?拖着重重行李。主要是书和文件。这次香港行,没什么时间逛书局。用不到一小时,快快逛了商务书局和(香港)诚品书店。有的是看到书名,知道是什么书,就买了。有的不知道是什么书,看到书名,也就不假思索的拿在手里,也就买了。

香港书不便宜。买了十几本书,也花了上千元港币。算是为香港消费,促进“买气”,尽点绵力吧!但更重要是想多了解香港。来了就买吧!香港诚品还是有不少人在选书看书。一些书,尤其是“本土论述”的书,在商务书局好像找不到。但这个年代,是更需要“论述”的。

就出书的书种和出版格局来看,中国大陆“宏大”、台湾“虚炫”,香港“实在”。香港本土的学术书,相当有水准。要就是很厚的巨著,不然就是仅一两百页,不会跟你“灌水”。不像台湾一些所谓的学术书,题目很炫,实则乱套理论,谈玄说虚。香港学术书废话很少,很实际。谈问题根源也提解决方法。事实上,在两三年前的香港本土论述,已有提到香港极权临近、世道崩坏、前景堪虞的境况,是“灾难的年代”的再临前夕(岭南大学许宝强语),他们也意识到一些本土派和勇武派带有排外、仇中、反中共,甚至带有越来越明显从“和理非非”转为暴力的倾向。非常的“右”。但或许没有太多人想到会是今天的这样的悲剧局面。“反送中”可能只是各种“积怨”的爆发点。港府最初的忽视民情和错误评估,也难辞其咎。

至于我看到的香港的大学和学生,就留待下篇再和大家分享吧!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