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

单眼看世界

|
发布: 1:08am 21/01/2020

张洁盈‧罗惹特色

作者: 张洁盈(本报高级记者)

马来西亚人向来以“多元种族、宗教”的特色引以为傲,是全球甚至东南亚国家,极少数让各族人民维持民族及宗教独有习俗文化的国家。

这种多元特色在国家独立63年以来,早已融入各族人民的生活中,并潜移默化,感染、影响了彼此,不自觉成为彼此间可能会有的相同习惯。

ADVERTISEMENT

单是说话方式、用词,就是很好的例子,也如大马的特色美食之一“罗惹”(Rojak)一样,参杂各种不同语言和字词。有时我们在国外,听到这样的说话内容,倍感亲切,也会心一笑的,因为这就是大马特色。

或许有人会说,马来语就该用传统马来文,中文也该是规范与标准的,而不是自创文字。然而,我却不这么认为,除了那份亲切,也因为融入道地色彩,而让语言有了其特色。

其实不单是华人社会,就连马来社会也会受到华人文化、语言的影响。举个例子,本地中文因马来社会的关系,而把菜市场说成巴刹;在马来社会,也把中文的“加油”,说成“chiayok”。

有了“罗惹”语文,多元种族国家又怎少了“罗惹”文化呢?!

我最记得小学时期,碰巧有几年是农历新年碰上开斋节,人人都在说那是“kongsi raya”,很难得的双佳节,直到稍微年长了,才知道开斋节因伊斯兰日历与农历、阳历的计算法不一样,而不断“提前”,这样就会与其他种族的节日“相遇”,而有了“kongsi raya”的庆祝方式,有几年是碰上农历新年,有时又碰上屠妖节、伊班人的丰收节、圣诞节、泼水节等等。

除了语言,文化也多少对彼此带来影响。以前,马来人会在开斋节给小辈递钱,印度人在屠妖节也会给孩子派钱,后来因华人派红包的习俗,影响他们也“创造”各别的“青包”、“紫包”,这就是大马最创新、创意的节日特色。

所以,我们活在这个那么特别的国度里,各族都更应该明白和认识彼此的节日,才能在欢愉的气氛下共度佳节。

否则,每到佳节庆典时,就来爆发无谓的口舌。有一些虚伪之士就会跳出来,给自家族群“善意”提醒,因宗教的禁忌,不可在某些节日,向其他宗教信仰或种族献上祝贺,否则就抵触宗教条规等说辞。

不久前,就有个政党领袖就提出荒谬的言论,指国中的新春布置挂灯笼,有传教之嫌。更早之前,玻璃市也有宗教司反对穆斯林出席暹裔的泼水节庆典,指那是佛教仪式,并在暹樾举行,穆斯林不可踏足任何涉及宗教仪式或色彩的活动,否则会被对付。

这些言论实实在在,显现了这些领袖对本地友族的节日庆典的无知。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