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文创科系的大学生而言,一个赚外快、赚经验的方式就是接案子。电影系的学长姐经常在外接一些拍摄工作、我的设计系朋友们也常接设计案子。
虽然我不贪钱,但钱真的永远不嫌多,所以我近来也在寻找接案的机会。
去年暑假在影像后制公司实习时,我曾问过关于学生接案该如何谈价格,我的业界导师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学生接案一定会被坑啊。”
学生接案是真的很容易被坑。
最常见的苦主就是我的设计系朋友们,经常被亲朋好友笑里藏刀来一句:“你是不是会设计?帮我设计个logo吧。”,然后一旦开出价目表,亲友就会变脸:“画两笔而已,怎么那么贵?”
专业文创工作者的价格都不低,先不论创意无价,电脑硬体和软体的成本输出、还有反复修改的作业时间,这两者加起来已经值不少钱。
但是,文创产业虽日渐崛起,大众对于文创工作者却通常缺乏专业尊重,多数时候都秉持著超市购物的心态——希望找到物美价廉的产品。
于是,急需工作经验与生活补助的相关科系大学生,就这样成为了许多低价案子的接收人。
大学生是非常犯贱的群体,我们都会一边骂著薪酬的廉价,然后转头又接下了另一个低价的案子。
这其实是一种不良风气,拉低了这类工作的市场价格,大学生却还是源源不绝地涌上去卖身。尤其在youtuber行业兴起下,这几年低价案子的比例开始变多,引起业界前辈的反弹,开始呼吁学生不要随意接低价案子,甚至责怪学生助长此风气。
作为一个没尊严的大学生,我也接过廉价的剪接工作,还是专业公司外发的案子,导致我有一阵子陷入自我质疑的漩涡——我是否只值得这个价钱?
每当这时就会想起教授曾说过的一句话:你是学生不代表你没有专业能力。
其实凭心而言,大学生有时是因为初出茅庐不懂事,又傻乎乎地被教育误导,认为经验比钱重要;有时心态上容易不自信,害怕失去接案机会,不敢向客户开价;有时根本不知道与自身能力对应的合理价格是多少。
要进入业界,就要累积经验;但若没有工作案可接,要怎么累积经验?
我们还没有资格走进业界,但现阶段能摸到的经验与机会,却往往伴随著不合理的价钱。
大众对于文创工作的轻视、以及文创业内的工作者竞争,组成了这个尴尬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