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让心亮起来

|
发布: 11:40am 14/02/2020

常听诉苦渐感厌烦.如何助负能量爆棚友人?

ADVERTISEMENT

image.png

主持人:

我们有一位共同的朋友叫乙先生,他会经常和我们申述他人生痛苦的经历。

他青少年时期,在网络看了许多专家传授教养子女的视频,他和他的父母分享这些知识,希望他们学习如何尊重子女,可是当他的父母不能遵照这些专家的方式来和他相处时,他很愤怒。

后来他患上了忧郁症,也在个人社交媒体平台看了很多分享如何照顾忧郁症患者的感受,以及哪些话应该说、哪些又不应该,可是不知道这些知识还好,知道了这些知识反而更痛苦,因为身边的人永远都做不到那些标准,他觉得做了都很像是敷衍,他也越来越忧郁。

3年前,他的妻子出轨她的健身教练,当决定修复婚姻时,他们一同参加了一些婚姻课程,从中了解了许多婚姻观念,尤其是和异性保持适当界限。可是学习了一堆的知识,妻子的手机却依然还有其他异性的联络号码,有时候还是会和其他异性单独在健身房,甚至在他的面前和人家有说有笑。

虽然这3年来她不曾再背叛他,可是他一直觉得她曾经伤害了他,就应该尽全力守护她的贞洁,好好保护他的心。

我们经常听他的诉苦,非常厌烦却又不知道如何帮助他,慢慢地也同情他的妻子和家人,他们一定也非常不容易。

关心朋友者

感觉不到爱,不代表没人爱
对人际关系须有正确认知

关心朋友者:

你们还好吗?看了你们的来信,也从提出的问题当中,感受到你们的一股无力感。

看起来你们的朋友乙先生,好像一直被身边的人深深伤害着,可是往深一层去想,隐隐约约又感觉到他身边的人的无奈以及无助。

从来信中,可以感受到他对人际关系和相处之道有美好和崇高的期待,但是和他一起生活的人,却都不知道该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和要求,以至于他失望了、也受伤了,而你们即使努力花时间陪伴他、倾听他,也还是和他的家人一样,依然学不会如何照顾脆弱和伤痕累累的他。

唉,真是辛苦大家了,可见相处之道是一个多么复杂的课题,多么需要我们用智慧去处理。

首先,在我们探讨问题之前,我想大家需要对所有的人际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知,那就是“当我们感觉不到爱的时候,不代表没有人在努力爱着我们;当我们感觉到受伤害的时候,也不代表有人故意在伤害我们”。

如果大家都能同意这一点,那么接下来的谈论才可能有意义,否则我接下来想表达的想法,若被乙先生听到了,很可能会被他误以为我不愿意了解、没有同理心、没有设身处地为他着想,而且很可能不管我说什么,乙先生总是会加入自己的想法或者挑出他不满意的地方并认为我在伤害他。

乙先生有“受害者情结”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展现的特质,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称,叫“受害者情结”,这是一种认为“自己总是受害者”的心态,认为自己在人际关系或生活里处处遭受着不友善、不公平的对待,而自身也总是处在无能为力改变环境或者改变人际互动的状态。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我们总会认为自己很悲惨,好像整个世界都对我们不够好,觉得自己时时陷在困境与被伤害的感觉里,而我们却只能控诉、只能悲伤与自怜。

这是一种将一切不快乐、不幸福完全归咎于外在世界的方式,能使人短暂地获得了同情、安慰和照顾,甚至也能让人不必去反省自身的责任。

有“受害者情结”的人,内心最常见的对话就是 “这一切都不是我的责任,我是不公平待遇的受害者,我最可怜,别人都亏欠我,这一切都是别人的错,别人都必须为我做些什么,因为我对一切都无能为力”。

亲爱的,我们都必须明白当我们在追求幸福,追求美满关系、愉快生活的时候,有时候别人会让我们失望,有时候是我们会让别人失望,因此有意或无意之中,我们都是会受伤的,而且有时候我们也的确真真实实被伤害。但是即使我们受伤害了,还是要走出受害者的情结,而走出受害者情结完全是自身的责任,没有人能代劳,也没有人有义务为我们这么做。

所有不如意是别人的错

如果身为受害者的我们,总是把重新感受快乐和幸福的责任交给别人,当事情出错时,我们就会责怪并把所有的错误都归咎到别人身上。

一个带有“受害者情结”的人,潜意识里对自己是放弃的,他们的人生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改变,他们倾向责怪任何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只有他们自己完全免于责难。

有些有“受害者情节”的人,还擅长利用情绪勒索,来依赖关系里的其他人获取幸福感。

他们总是这么说:“如果你爱我,就有对我好、保护我不受任何伤害的责任。

强求别人提供幸福感
榨乾对方的爱

许多善良的家人朋友或者伴侣,刚开始总会尽力满足他们深爱着的受害者。但是这些关心与付出,往往很难维持长久,因为受害者情结的心理状态是一个无底洞,会吸干人们对他们的爱,最终人们会感到疲累厌倦,慢慢地离开或逃离这段关系,而受害者或者可能一辈子都陷入这种受害的情绪泥沼中,依旧不负责、不行动,不寻找让自己更好的改变。

像乙先生的例子,就是利用课程里的学习,找到有利于自己的理论,而不断强求别人提供他需要的幸福感,却从不克制和约束自己有害和无理的行为,比如他不提自己是否也应该尊重父母,也不提自己是否也需要尝试自我调节忧郁的情绪,也不提他是否应该饶恕妻子和重新建立信任的责任,看起来他从来不自我检讨。

为此,我们需要警惕这种看起来能够使人短暂获得更多情感关注的“受害者心态”,实际上隐含着对人生的全盘放弃。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明白,无论生命让我们遭受了多少的苦、受到了多么不公平的待遇,但是把生活过好,修理好自己的创伤,永远都是自我的责任。

把自己的责任全盘推卸出去,不会让我们真正地幸福起来,反而会越来越不幸。

受害者很难感恩

除此以外,受害者的另一个心理状态是:他们很难感恩。

我想举你们来信中提及的例子,但是希望我不会因此冒犯乙先生。 比如他谈到父母不能遵照专家的方式来和他相处,但是除了这些是父母做不到的地方,他们是否在其他方面已经尽了父母养育的责任,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呢?而在他患上忧郁症时,我们也可以试着回想,家人虽然在陪伴的过程达不到那些专业知识提及的标准,那么乙显示是否可以试着去看到即便是如此,家人们依然努力尝试着陪伴、倾听或理解,甚至还可能默默忍受他批评他们的“敷衍”。

对于出轨的伤害,让我们也试着去看看妻子在修复关系的过程中,是否也有努力重建他需要的安全感,比如和他一起上课学习或者她让自己的社交圈子(健身房)透明化并让他参与,甚至也让他零阻扰检查她的手机,所以他才能知道里面有谁的联络号码。

须思考如何为幸福和将来打算

如果妻子的这些付出,依然无法让他感觉安全,乙先生其实应该思考他自身需要如何为自己的幸福和将来打算,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妻子,从而变成一个控制狂。

其实我们都需要学习常常看见和体会别人的努力以及付出,而不是把别人的缺点或力所不及的地方,登记在我们记忆的最深处,并在脑海里不停的播放,放任自己成为那些痛苦回忆的受害者。

最后,我想轻轻的提醒大家:即使我们是一名受害者,也必须让自己努力不要成为一名“受害者”。

辅导团与读者们共勉。

■小启:

生活中,难免有不如意、不愉快;人生的道路上,偶尔会跌倒、甚至受伤。《让心亮起来》愿意听你的细诉,并安排辅导机构为你排忧解难。

读者无论在亲子、生活、学习、职场、家庭、爱情、友情、感情、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困扰或感到迷惑,都欢迎写信来交流,寻求心灵咨询。

不过,《让心亮起来》并不是一个来函必答,有求必应的专栏。主答机构有绝对权力拒绝答复不宜在报上讨论的议题,或是性质类似的问题。希望读者予以谅解。

来函请寄:
《让心亮起来》负责人
12, Jalan Maju,
Taman Maju Jaya,
80400 J.B. Johor.
或电邮至:[email protected]

博爱辅导中心新山分会
地址:02-45,02-47 Jalan Masai Jaya 1, Plentong 81750 Johor Bahru, Johor
脸书:新山博爱
电邮:[email protected]
电话:07-357 9195
传真:07-357 9198
工作时间:
星期二至星期六(9.00am – 5.30pm )
服务收费:半津贴制
如有任何疑问, 欢迎您拨打 07 – 357 9195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