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城乡大桌

|
发布: 7:30am 20/02/2020

丁杰隆.防疫成为城市治理新常态

作者: 丁杰隆

当代城市规划的兴起,事实上和公共卫生息息相关。事缘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因伴随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城市高度被污染,工人的居住环境普遍拥挤、恶劣且脏乱不堪,污水、垃圾乃至排泄物没有获得妥善处理,使瘟疫和霍乱四处肆虐。

广泛的卫生问题,引起了牧师、记者和医生对城内贫穷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关注,这些调研报告和新闻专题最终引来社会大众和政府正视,逐步展开城市环境卫生大改造。

ADVERTISEMENT

正如现代下水道系统的“发明”,以及1848年英国推动第一个以公共卫生为名的《公共卫生法》,乃是和在伦敦发生的多起霍乱有关,也标示政府和国家机器积极介入公共卫生和城市规划事务的开始。而1909年在英国通过的《城镇规划法》,以及同年美国建筑师Daniel Burnham提出的芝加哥规划,则奠定了“整体规划”(master plan)成为处理城市问题的主流工具。

直到今天,在城市规划里所订下的各种法规和指南,其实都有其缘由,并非刻意刁难百姓。例如,在社区里的沟渠和卫生排水系统必须打开,而不要用水泥板封死,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地方政府的清洁工人挖掘沟渠内的垃圾和淤泥,但最关键还是要确保沟渠常年通风和日照,避免细菌和病毒滋生,减低瘟疫或霍乱在社区发生的几率。

建筑和建筑空间的间距规定,公共街道和后巷的设计,除了预防火患发生、或在火患发生时把伤害减至最低,其实也是确保周遭生活环境得到适当的日照和空气流通。

民众和小贩对现代巴刹的落实,以及旧巴刹的提升或重新安置计划,也不应感到排斥。过去十年在“生命之河”(River of Life)计划下,政府为了净化市内河流,巴生河流域和巴生河沿岸的大部分传统巴刹都已获得提升或拆迁改建,新巴刹将会更加通风、干燥、避免潮湿,且皆有安装污水过滤站,确保污水在排到沟渠和河流之前已被过滤,这些都与公共卫生的重要性相关。

此外,民众在选购产业时,也应多观测地方周遭的微气候(microclimate),这包括水纹、地势、日照、风向和绿色带等,毕竟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源。充足的日照和通风,能确保房子处在不潮湿状况。马来西亚常年如夏,再加上以追求利润为导向的发展商重视工程面向大于生态面向,可能许多人因此忽略了“日照”的权益和重要性。

从2009年H1N1流感病毒到2020年新冠肺炎的过去10年间,被世界卫生组织归纳为“国际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总共有6起,平均每两年一起,且大部分传播热点源自开发中国家如刚果、巴西和中国城市,使“防疫”自工业革命时期之后,再次成为城市治理的“新常态”。

为了确保城市长期有能力抵御类似灾难和突发疫情,则须不断强化城市韧性(urban resilience)。打造一座具卫生、健康与安全的城市,并在土地开发和房地产兴建案中严格把关,确保地方上的发展和居住密度适宜,平衡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将是地方政府和县市议员不可推卸的责任。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