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发布: 7:10am 08/03/2020

江迅.抗疫文艺不能缺少人文情怀

作者: 江迅

疫情令国人猝不及防。疫情就是命令,记录就是天职。冠病疫情突如其来,纪录片人在战疫第一线,短时间内拍摄了多部佳作。

《武汉日记2020》以“立此存照”的方式,为公众提供了江城的一道窗。第一集不到3分钟的视频中,封城第一天,“武汉没有了公共交通,整个城市变得安静不少,街上行人寥寥无几,95%的人戴上了口罩”,超市里“速食面和蔬菜的采购量大”,药店“还能买到口罩”……江城人真实生活状态“窥见一斑”。视频发布微博上,两天迅疾吸引成数百万网友点击。

ADVERTISEMENT

摄影者是武汉网友“蜘蛛猴面包”,他38岁,在武汉出生长大,“蜘蛛”的名字,来源于大学时期玩的乐队名字。大学毕业后,他做过网页平面设计,办过个人网站,开过咖啡店,始终喜欢摄影拍视频,这两年开始步入视频记录行业,当下用GoPro运动摄像机去记录疫情中的城市众生相。截至2月22日,《武汉日记2020》已推出11集,单集观看量都达一两百万。

时下,人们追看的纪录片还有《武汉:我的战“疫”日记》、《“云监工”下诞生的火神山医院》、《人民军队战“疫”纪实》、《战“疫”24小时》、《城市的温度》、《安静,也是一种守护》……这些被记录下来的,无论是生的温暖还是死的恐惧,都成为一种印记,而这种印记或将改变你我,改变中国。

中国是诗歌国度,历史上每当战争或灾难来临,诗人就从未缺席。这场冠病疫情突发,激发了诗歌爱好者创作冲动。诗歌以特有的敏锐性和灵活的文体特点,用抒情方式及时反应。成千上万的新诗作在各地涌现,不过,当下疫情写诗正成为争议热话题。

不少疫情诗歌在语言表达方式、情感体验和思想内涵上,呈现扁平化现象,视角单一,缺乏深度,俗言媚语,空洞无力,浮于表面的廉价歌颂无异于谄媚,是一种“伪歌颂”。这是对艺术的亵渎,也失却诗人良心,没有展示多少文学悲悯。要拒绝肤浅、拒绝口号,拒绝缺乏诚意的文艺腔。想想2008年涌现了数十万首抗震诗歌,如今能被记起来的又有多少呢?

今天能评说那场抗震文学的,当数2019年出版的《云中记》。那是作家阿来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经过10年酝酿完成的长篇小说,出版后好评如潮。有评论认为,阿来不是在地震发生的当下凭一腔热血投入写作,“他对灾难性的事件,对它给我们造成的心灵创伤以及创伤后如何修复,有著长达10年的沉淀思考”。

再看看毕淑敏的长篇小说《花冠病毒》。2003年,她深入北京抗击非典一线采访。8年后,读了大量的书,做了很久的功课,才交出这部小说。当年首印40万册的《花冠病毒》,描述城市封锁、民众出逃、口罩紧缺、抢购成风,甚至火葬场人满为患……8年后,书中的很多情形、很多细节,在今天现实中复刻一般上演,网友们啧啧称其“神预言”。

疫病的时代,总能显现最深刻的人性,也成为卡缪、马奎斯和萨拉马戈三位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作品的主题。卡缪1947年出版的《鼠疫》,马奎斯1985年写的《爱在瘟疫漫延时》,萨拉马戈在1995年出版的《盲目》,三部小说的共同点:有情感的温度、内涵的深度和文字的精度。我们的抗疫文学缺少的正是人文情怀。对苦难的思考,文艺从不缺席。2020年初的这一切,终将会如烟般散去。每一条伤痕都是人文力量,每一个春天总会如期到来。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