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读家

|
发布: 7:04pm 16/03/2020

谢敏洁/去抓那只幸福的青鸟

作者: 谢敏洁


撒哈拉,世界最热的荒漠,亦是世界第三大荒漠,地处北非,边界连接阿尔及利亚、查德、埃及、利比亚、马里、茅利塔尼亚、摩洛哥、尼日、西撒哈拉和苏丹,以及大部分突尼西亚。除此之外,你还对撒哈拉了解多少?

ADVERTISEMENT

年少的我拿起《撒哈拉的故事》,读荷西送三毛骆驼头骨当结婚礼物,带她去沙漠看电影院,两人为了一块化石以身犯险……这些充满异国情调、浪漫热情的小说式散文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世界之大和沙漠之神秘。

在我还幻想着沙漠、骆驼与《一千零一夜》的壮丽时,身边的友人跟我说,他要去走一趟撒哈拉。在人生最不堪、最低潮之际,循三毛小说路径到摩纳哥以南的西非——阿雍(Laayoune),也不顾旅游书《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的温馨提醒:阿雍是要尽量避免的地方。予我,这当然不是什么理智的选择;但,对他来说,却是重拾热情的生命之旅。

常听旅人说要通过旅行找回自己,在看似无望的斑驳的沙漠中寻找精神家园,三毛心中那棵“橄榄树”,这可行吗?说到这,我想一部小说《遮蔽的天空》,故事以壮阔、苍凉的沙漠为背景,描写一对物质上丰裕富足,精神上却无所皈依的夫妻,为了突破婚姻瓶颈而决定在北非流浪。

在世界最干涸的土地上,他们找到幸福的青鸟了吗?我想应该没有。

真实与虚构

作者保罗·鲍尔斯(Paul Bowles)生于一战前,父亲是一位牙医。出身小康的他在18岁那年离开纽约皇后区到欧洲旅行;二战后,为了逃离满目疮痍的城市而继续远走北非、墨西哥和南美洲,最后因心脏病在摩洛哥去世,享年89岁。

如此长寿的作家,代表作却不多,《遮》是其一。故事中女主姬特抛弃生命垂危的男主波特,转投另一个男人的怀抱。“多快乐啊,”她想道:“不必负责任——不必为即将发生的事情作决定”,甚至后来成为阿拉伯商人的小妾,她亦甘之若饴。

按保罗的描述,姬特找到了“无须思考的满足,一种她很快就视为理所当然的状态,接着就像毒品一样,再也离不开它”。那你看这角色的心理变化算是发现自己、背叛婚姻,还是自甘堕落?

美国作家托拜厄斯·沃尔夫(Tobias Wolff)为书写导读时,对姬特的自我放逐做出这样的注脚:每个人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声音,告诉你拒绝责任。……渴求随波逐流的“无须思考的满足”并不新鲜,但要满足这种欲望,我们现代人有无数种方法:极权主义意识形态、极权主义宗教、毒品、权威崇拜、大众市场广告、电视成瘾、色情作品,如果你对这些东西有所疑虑,那么还有宿命论心理学和社会学孜孜不倦地告诉你,自由意志完全就是文化强加于你的幻觉。

尽管保罗这部小说写于二战后信仰崩塌的年代,带着特有的流亡意识,但存在主义浓厚的文本力量丝毫没有消失,对后人影响甚至比过去更强,尤其呼应眼下不留情地侵蚀着个人价值感的数码乱象——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该做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像利比亚西南部的移动沙丘,今天在这里,明天那里,为了找寻方向而疲于奔命的我们,一旦承受超乎所能的压力时,哪怕一颗沙、一阵风都可能颠覆或摧毁认知。

我不敢低估大自然以及现实的力量,行走水穷处,坐看人性多变,保罗利用虚拟的死亡推动《遮》这部小说,在撒哈拉为了活下去而不得不做的事情,可以无分对错,但谁的心里就没一两座等着被滋润的荒漠?三毛看到的是撒哈拉尽头那座绿洲,只要荷西在,就能克服一切困难,这样的信念貌似《小王子》书里所写:“使沙漠更加美丽的,就是在某个角落里,藏着一口井……”那口井,对三毛来说,就是爱情

来自过往的记忆造就了每个人独特的命运——这是保罗在《遮》的开篇,引用小说家爱德华多·马列亚的名言。那你认为,记忆能为人带来怎样的收获?最近为撒哈拉书写的旅人谢哲青在新书《穿越撒哈拉》中除了倾吐对沙漠的记忆,也写自己暗黑的过去,《遮》成为这本散文集的章名之一,定有其用意,而将生命丢进沙漠里搅和的方式,不论文学或旅程,其实都在迫使我们直视现实,以及那个或许看起来有点不堪的自己。

流浪与逃难

当三毛与荷西在西班牙这端的五星级饭店喝上红酒、海鲜汤,吃牛排、大明虾、冰淇淋蛋糕时,直布罗陀海峡另一端的撒哈拉难民营几乎与她的书写同时诞生于非洲大地,如今人数更达百万之多。

人世间的现实与残酷莫过于此。继阿拉伯之春,北非国家因政治动荡、军阀割据,人民被迫颠沛流离。然而,这类社会议题很难持续登上网络热搜,哪怕像难民男孩艾兰死在沙滩所引发的舆论也敌不过稍纵即逝的命运。

“小孩求我把他藏进车底,带他到摩洛哥边境。但导游提醒我不能这么做,因为是犯法的。于是小孩只能步行穿越撒哈拉,他很可能已经死在路上。”这是我友人结束克难的北非旅程后做出最沉痛的一段陈述。说完这番话,他递来一本名叫《请带我穿越这片海洋》的书,书中收录了26张现场与受访者的彩色纪录照,更附中东、北非难民流亡路线图,其中包括北非难民跨海的悲剧。我想他依然很介怀在律法面前无所作为的自己。

事实上,难民议题在欧洲各地被视为烫手山芋。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真心想仰天长啸:谁要帮忙救一救那些难民啊?据说,颠沛流离的人们只要交付一笔钱给人蛇集团,就能搭上去欧洲的偷渡船,在那里可能获得庇护与自由,于是交得出钱的人都上船了。事实上,即使死亡与希望仅仅相隔14.3公里,又有多少人真的活下来了呢?

作者卡里姆和玛蒂尔德常年深入田野研究调查,他们脑中装满了过去几年里所遇到的难民故事,而这些悲歌就是这本书的内容,也希望读者在听到这些故事时,能停下来思考自己出生在相对和平与富裕的环境,完全是一种偶然。

撒哈拉这座远古海洋是粗野的。边界转移、劳工问题、女性权益、警察滥权、饥荒战乱、难民流离失所,以及民主进程延宕等议题实在难以缓解,但乱世之中,我看、我想,从而更眷恋圣修伯里和他曾坠机的那片沙漠,如此安静且淡泊。

推薦書單

遮蔽的天空/保罗·鲍尔斯

结婚多年的美国夫妇波特与凯特感情早已冷却,两人偕同友人唐纳一起游历非洲,试图重燃爱意。未料,他们将在沙漠中历经沧桑,重新照见自我──妻子凯特深受唐纳吸引,嘴上却又否认。积极修复夫妻关系的波特嫌唐纳碍事,又不时懊悔当初是自己开口邀对方同行的。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

在三毛的内心深处,撒哈拉沙漠是梦中情人,是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在适应了撒哈拉大漠枯燥、单调的生活之后,她重新提笔写作,记录与荷西苦中作乐的婚姻生活、撒哈拉威人的异域文化,以及沙漠地带的动荡局势……十几篇质朴的散文,洋溢着旺盛的生命力,倾倒了全世界的华文读者。

穿越撒哈拉/谢哲青

在风沙的淘洗中,旅人的心和眼,多了一份洞明人间的沉稳内敛。他深深体会世间的缘起缘灭并非人力所能控制,我们所能做的,是在因缘际会之时,珍惜刹那的短暂时光。因为活着本身,就是奇迹,就是答案。

这是谢哲青的沙漠之旅、流浪者之歌,也是他远行的异义。

请带我穿越这片海洋/卡里姆·埃尔-高哈利

难民,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他们为什么不留下来,为自己的国家奋战到底?为什么那些难民父母自己不工作,却让小孩负责打工赚钱养家?明明是难民,竟然人手一支手机,也有办法付给人蛇好几万美元?横越地中海的那些“死亡之船”上,究竟都发生了什么事?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