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冠状病毒病

|

疫情动态

|
发布: 5:13pm 05/04/2020

【特稿】在致敬生命中凝聚全球战疫共识

作者: 文/钟闿

为表达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而牺牲的英雄和罹难病患的深切悼念,中国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在此期间,中国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上午10时起,中国民众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在北京,习近平等中共领导人参加悼念,港澳特区、台湾同胞和海外的侨胞均以不同形式参加了悼念活动。

这是中共自建政以来,第四度为重大灾难中罹难的普通民众举行全国性的哀悼日活动,也是首次为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逝者举行全国哀悼日。

ADVERTISEMENT

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国哀悼的情形多半出现在国家领导人或战斗英雄的逝世悼念活动中,例如1976年,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辞世,举国降半旗志哀。早年间,无论是唐山大地震抑或是其他灾难性事故,都未举行过全国下半旗的悼念仪式。

千禧年后,中共领导层的执政理念逐步向“人”倾斜,从过往的“以人为本”,到本届政府的“以人民为中心”,普通人的生活观感被封为圭臬。此外,随着中国进入现代社会治理进程,人文关怀的音量逐渐增强。2008年汶川地震过后,中国政府开始关注重大灾难背后的普通人,为罹难民众首设国家哀悼日活动。此后,2010年4月21日和8月15日,又接连为在玉树地震和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等灾害中的遇难者举办哀悼日活动。

此次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当机立断地采取了封城、社区化隔离监控、举国资源调度支援等重大举措,包含此次哀悼日活动,其背后体现的,都是对每个个体生命的尊重,不惜一切代价挽救生命的努力。不同国家基于历史、文化、体制、现实等不同原因,疫情防控的考量和举措难言一致。但对个体生命的珍视,则不应有所差异。中国所为,应对世人有所启示。

令人欣慰的是,4日的哀悼活动,并不仅仅是中国的哀悼日。据不完全统计,包括欧盟、意大利、英国、荷兰、法国、以色列、阿根廷、瑞典、多哥、俄罗斯、伊朗、美国、日本、韩国等多国驻华使馆,均以降半旗、默哀或发文悼念等不同形式参与其中。

伊朗驻华大使穆罕默德·克沙瓦尔兹扎德的中文说明,或许是此次哀悼日活动的一个最佳注脚——“四海齐悼,寰宇同悲”。

事实上,为巨大的生命损失而设立哀悼日,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各国积极自发响应,也充分证明,对生命的悲悯和尊重是世界通行的理解方式。许多国家都曾有设立全国性的哀悼日寄托哀思的事例。如美国在“9·11”事件后,将9月14日设定为全国哀悼日;2014年,马航空难事件后,纳吉布政府亦在8月22日设立全国哀悼日。

某种意义上,在静默的3分钟里,百年一遇的疫情、逝去的生命、勇敢的“逆行者”,对疫情防控的反思,不仅刻在了全体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将彼此串联,同样也重塑着全球各国民众的集体记忆,将彼此凝聚。

一位大马华人4日在微博和脸书留言道:真诚为逝去的生命哀悼,中国已逐渐走出疫情,相信自己的国家不久也会挺过去。

普通人的愿望真诚如是。一场致敬生命的仪式过后,命运与共的价值在全球范围更显露无疑。病毒不讲政治,只会惩罚一切轻视它的人。愿全球各国带着对生命的敬畏,让合力战疫的凝聚力不断加码累积。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