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读家

|
发布: 1:00pm 20/04/2020

左行风/新马来西亚的盲点

作者: 左行风

随着3月份马哈迪宣布失去支持人数,放弃垂死挣扎的希盟为新马来西亚正式写下句点,同时也迎来新马来西亚2.0的局面——毕竟这也是“政党轮替”对吧?

ADVERTISEMENT

因利益结合(而非改革)的希盟一直存在内斗,但坦白说,在维持执政权的大前提下,我一直以为他们能自我修补、活得更久一些。没想到最终还是败在内斗,给了在野党可乘之机重组执政联盟。

新马来西亚既已盖棺,论定的时候便到了。第一步可以先从了解做起。

潘永强主编的《未巩固的民主:马来西亚2018年选举》收录多篇专家学者的文章,有别于一般政治评论,这本选的是有着基本论文形式的长文,更有系统性和深入。内容方面涉及颇广,有陈泓缣谈沙巴选举、吴益婷谈砂拉越认同政治、庄仁杰谈柔南转向。除了区域政治,也有饶兆斌谈是次大选的中国因素等。

而在民主转型和政党政治的部分,最重要的关键词当属:改革。

希盟胜选被其支持者赋予改革厚望,那么在这不足两年的寿命中,希盟改革了什么?改革得足够好吗?这些问题不在本文讨论范围。而且,从结果逆向推导当初的期待正不正确,容易犯上倒果为因谬误。重要的是,回到当初情境,我们是否有足够好的理由期待希盟持有改革议程?隐忧又是什么?

这是极其重要的问题,在公共舆论中,却被相关政党用“制衡”之类的话术轻易略过,以致公众检视希盟的目光存在盲点。在我看来,这盲点同时也存在于这本《未巩固的民主》,至少没有得到充分讨论。

以王国璋〈“大局”之辩:微观与宏观下的2018年大选和华社〉为例,他确实有提到希盟是否坚守改革议程的疑虑,例如“当行动党为大局而压抑其核心主张时,往往就不见容于华社于主流舆论”、“(马哈迪)马来民族主义者的色彩却一贯鲜明。大局论者的抉择,难免又引来手段与目的是否相称的议论。”王也进一步分析了希盟的“妥协”,如行动党尽可能安排马来候选人上阵、在议会广泛转用马来语、集中纳吉贪腐而避开敏感的恢复地方选举等;玛丽亚陈在竞选海报和传单上以头巾照示人等。

正如王国璋说的,“大局论者相对原则论者,首先会强调自己并没忘记初衷,但手段要务实灵活。”

手段务实没有错,但手段不管再怎么务实,都应该以不违背目的为前提。有趣的地方就在这里,当这所谓“务实”的手段,和原本的改革目的出现矛盾,应该如何正确地检视这这矛盾呢?或者说,当希盟的手段已开始违背原本的目的,他们的目的还是原本的目的吗?还是他们的目的早已悄悄改变,只是我们并不知道?

这些问题,都没有在王或本书其他文章得到充分讨论。一本较为“知识分子”的文集尚且如此,不难想像整体人民的盲点有多深远。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