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总编时间

|
发布: 8:10am 30/04/2020

曾毓林.均分社会资源,别只往“著名”的方向去

作者: 曾毓林

感觉上,很多人坐不住了。

很多行业也沉不住气,表示再不复工就难撑下去,纷纷申请投入运作。有人担心不坚持的话会前功尽弃,但也有人说“开工可能寻死,不开工却是等死”,无论如何都要设法复工。

ADVERTISEMENT

各有各的难处。疫情之下,无一行业幸免,也无人可以全然置身事外。个人力量方面不能改变什么,只好尽量配合政府的指示──至少不要制造新的问题。国家领袖没有身先士卒,尽管事后接受法庭裁决罚款,但给老百姓留下不良印象。

举国共赴时艰的当儿,看到人性难看的一面,也看到人间有情,感人肺腑的一面。这不出奇,世界本来就一半一半,有善良的人也有自私的人。此时此刻展现人性时,有人展现了阴暗面,但也有人展现了光辉面,只要相互之间没有带来直接对抗即可。

每个行业都喊苦,人人自保的当儿,平时靠社会资源援助的福利机构,特别是老人院、孤儿院和残障中心更面对资源被堵断的窘境,有些甚至断炊。这期间,社会资源主要都往为抗疫而作战的医院去救急,平时已经捉襟见肘的福利机构更是减少了资助来源。

在报纸和社交媒体上看到很多求援的声音,但有需求者这么多(间中不乏混水摸鱼的),有限的资源真不知如何分配?据了解,平时有“大靠山”定期资助的勉强还可撑一撑,顶多是缩衣节食,但没有固定支援有一餐没一餐的就更加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有些小型福利机构转向大慈善机构求助,但碍于诸多繁文缛节而受限,最后都空手而回,无奈只好向社区居民求助。

当然此刻也有不少愿意挺身济人于困的企业机构,但依个人观察,资源往往向着“著名的福利机构”去,这当然是基于信任问题;这同时也使一些乡区偏僻的小福利组织和失依个体户错失受惠机会。

个人觉得,社会资源本来不多,加上“有知名度”的占上风,小福利组织往往被忽略。我们真应该发动“慈善社区概念”,即是地方上有能力的企业或善心人士,优先照顾地方上的福利组织,勿舍近求远。这不但便于行政和监督,近水救近火,效率与效果都会更显著;大家都把自己社区内的贫困者不幸者照顾好了,很多社会问题都会跟着减少,甚至迎刃而解。

另一方面,也发现很多大型慈善机构都有严谨的施援规定,这虽然是因章程所限,但有些过于矫枉过正的规定也使到真正贫困者无法受惠,这是很令人遗憾的事。贫病者,特别是贫者往往教育程度不高,甚至目不识丁,要他们处理层层繁文缛节真是件折腾他们的事,有时应付不了也就此失去受援助的机会。我觉得这样的慈善机构,虽然说是严谨,但也是很没有人情味的。慈善机构的设立不正是济人于危,救人于难吗?怎么可以“只办文书工作”,而不是贯彻救人为主的人道精神?

特别是此非常时期,更应该有比较人性化的手法,一切以济人为主,简化繁复的手续。

我们是全体人民,甚至全世界人口一起来面对这场国际性灾难,病毒眼中无种族、贫富、阶级之分。忽略了任何一阶层,随时下一个引爆点正是在此开始,到时终究也还是变回全民问题的。

目前全国环境都共同面对资源不足问题,我们实在应该摒弃一窝蜂心态,尽量平均去分配社会资源,避免厚此薄彼或顾此失彼。掌握着社会资源来去的一群决策者们,这方面确要他们多靠观察和运用智慧去分配处理了。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