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读家

|
发布: 7:00pm 15/05/2020

蔡诗萍/张爱玲100:出名要趁早啊!(2)

作者: 蔡诗萍

ADVERTISEMENT

002.出名要趁早啊!

共产党夺取政权后,张爱玲还在中国滞留了约3年之久。

直到1952年避居香港,从此未再踏进上海一步。

离开了上海的张爱玲,是花果飘零的魂。

倘若张爱玲没有离开中国,她会是之后现代文学史上的张爱玲吗?

很难讲。

张爱玲到了香港,隔两年,推出《秧歌》、《赤地之恋》的连载。一方面,当然是,作家也要生活,另方面,作家只能靠笔生活。

但张爱玲毕竟是写小说的人,她滞留大陆数年,亲眼所见中共建政之后的变化,以小说写史的心境,交出了这两部长篇。

重不重要呢?

当然重要。

英文世界,第一部《中国现代小说史》,作者夏志清就从《秧歌》谈起张爱玲。

因为,对西方读者来说,这是一本英文小说,容易接近。

另外,也因为《秧歌》,张爱玲得到了当时人在海外的胡适之的肯定。

推动白话文学的祭酒,以及,以英文评介中文现代小说的推手,纷纷为张爱玲背书,对离开上海这个张爱玲崛起之舞台的她而言,不啻是雪中送炭。

如果没离开中国,张爱玲不会有《秧歌》与《赤地之恋》。如果没离开上海,她即使写了这两部长篇也无从在大陆出版,即便能在海外出版,她的下场也必定很惨。张爱玲的传奇,只能昙花一现。或者更糟,根本没有。

因为,她离开了。

兰花失了土壤,终会凋萎,但渐渐凋萎,便有传奇化的可能。硬栽在变了调的土壤上,兰花只会迅速枯死。

离开上海的张爱玲,曾试图找寻爱情(或婚姻),曾试图钻研学术,意图谋生(写了《红楼梦魇》),曾试图写长篇(在《秧歌》、《赤地之恋》之外),但必须诚恳的说,她都不算成功。

离开上海的张爱玲,就只能是“传奇里的张爱玲”了。而试图再创“张爱玲奇迹”的她,最终随着岁月,随着她孤僻的个性,渐渐消失在世人面前,仅能被读者,在围绕她的种种流言里,摸索她的传奇真面目。

真是一语成谶,“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年轻的张爱玲,如是说。

但成名在两三年之间,便奠定了一生最高的成就,快乐固然快乐哉,但会不会来得太早?早到令此后的人生下坡,几乎占了大半生的岁月。无奈吧!

我在年少时,读张爱玲,总觉得其人其文字,太慧黠,太刁钻。不可能快乐的。

我也读了一些追随她笔锋的年轻作家。

但,少了“传奇”衬托,怎么看,都是赝品。

唯有后来,读到锺晓阳的《遗恨》,方有类似惊艳感。

在广播里访问她,才明白那所谓神似,乃因,锺晓阳的气质,应该逼近张爱玲吧!

年长后,再读张爱玲,竟觉得抗战沦陷区的上海,根本就是为她打造的“倾城”。

在沦陷区上海,她的《倾城之恋》,竟娓娓道出“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是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点。”

1943年,张爱玲竟在《倾城之恋》里,借由白流苏的际遇,寓言了她自己的传奇!

(未完待续)

台湾著名作家蔡诗萍
台湾著名作家蔡诗萍

【编按】

2020年是张爱玲百岁冥诞。随着张爱玲英文遗作和书信集不断问世,新一波张爱玲热又要到来。尤其是近年来,作为张爱玲文学遗产执行人的宋以朗先生,宣称将在张爱玲百岁冥诞之际,编印她与宋淇邝文美夫妇长达40年的七十多万字全部书信集,这无疑是张爱玲研究领域的又一个盛举!

张爱玲少年成名,《传奇》和《流言》的创作基本上都在20岁左右。写作第一部长篇小说《十八春》的时候也不过30岁,可谓真正的天才作家。她一生写了大约有二百多万字的作品,包括中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电影剧本、散文、翻译作品等等。在各个文学类型上都功绩卓著。美国学者夏志清教授在其所著《中国现代小说史》里,以比鲁迅还要多的篇幅来论述张爱玲,称赞她的中篇小说《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在台湾,张爱玲的影响力更大,作家们称张爱玲是“台湾文学的祖师奶奶”,这很有开山祖师的意味;大陆也一样。2005年,世纪文学评选出百年来影响中国文坛的60名作家,其中鲁迅排名第一,综合评分为100,张爱玲综合评分为98,名列第二,高于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徐志摩、丁玲等人!

张爱玲是很值得研究的。她一生经历复杂,先后在上海、香港,美国华盛顿、旧金山、麻省康桥、加州柏克莱、洛杉矶工作和居住过。由于两岸三地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对张爱玲的认识各存其异:海外有一个评价,台湾有一个评价,大陆又有一个评价。但是,张爱玲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简单明了,非黑即白,她有复杂的一面,微妙的一面。尤其是大量遗稿的出版和通信集的公开,就为我们重新认识张爱玲提供了一个契机,质言之,读懂张爱玲并非易事,她不是一个专写男女爱情的作家,她有她的复杂性和深度!

台湾著名作家蔡诗萍近日在其脸书发表〈张爱玲100〉,畅谈张爱玲种种。《活力副刊》征求作者同意部分文字转载于【全民阅读】版,与星洲日报读者共享 。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