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沙巴特写

|
发布: 1:51pm 15/05/2020

【医者仁心】多了解少标签·打破精神病迷思

对于精神疾病的不熟悉,导致精神病病被污名化,病人被歧视。
对于精神疾病的不熟悉,导致精神病病被污名化,病人被歧视。

ADVERTISEMENT

文/亚庇武吉巴登亲善医院精神专科医生李诗洁

由于对精神疾病的不了解,社会上普遍对精神疾病存有很多的误解,以及诸多偏见与歧视,病人被贴上诸多负面的标签。对于精神疾病的迷思,你知道吗? 如何陪伴精神疾病患者?

1. 精神疾病只是心理困扰,药物完全帮不上病人?

错!一些精神疾病和糖尿病、心脏病一样,需要药物治疗。就如忧郁症、思觉失调症因大脑分泌物和血清素失去平衡,需要药物来抑制。有时候心理治疗,根据医学研究最多的认知行为疗法,也仅仅是对部分轻症患者有效,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治疗手段存在,并不能代替药物。

这些征状相信是源于脑部神经中多种化学物质活动失调,其中包括一种名为“多巴胺”的物质过度活动。抗思觉失调药物能够纠正大脑神经的活动失调,从而减轻患者的病征。

2. 精神科疾病的药物会导致病人上瘾?

错!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不会导致病人上瘾。例如抗忧郁症药 (antidepressant)、 抗思觉失调药物(antipsychotic)和情绪稳定剂 (mood stabilizer)。只有一些安眠药和止痛药长期服用之下可能会导致病人产生依赖的效果。

3. 精神科疾病的药物只会导致病人昏昏沉沉?不会让病人好转?精神科药物治疗是否在操控患者的心智?

错。不同的药物会有不同的疗效。医生们会根据病患情况对症下药。有些药物不会导致昏睡。病人可以依据个人需求与医生讨论药物。精神科药物正是纠正大脑的功能失调,协助患者重拾这种控制权,所以“药物治疗操控患者心智”一说,全属误解。相比之下,“危害精神毒品”,如“K仔”、冰毒等,就是靠破坏一个人的大脑,从而操控他的心智。

4. 精神科疾病的药物极其严重远比疾病糟糕?

错。其实,所有药物均同时具备疗效和副作用,当其疗效超过副作用,医生才会建议病人服用。再者,药物的副作用往往因人而异,而且可以是大异,病者应该向医生报告这些问题,让医生可以调整用药以尽量减少副作用。害怕副作用而完全拒绝药物治疗是一种不智的做法,因为即使一种药物有副作用,医生永远有调较药物份量、“转药”、甚至停药的选择。

第一代的抗思觉失调药物,会产生类似帕金逊病征的副作用,例如手震、四肢僵硬、行动缓慢等。但过去20年间,脑神经科学的进步所催生第二代的抗思觉失调药物,其类似帕金逊病征的副作用显著减低。可是,此种药物亦有副作用,就是增加代谢综合症的风险,包括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及体重增加。但只要病人生活方式健康,例如适量运动和控制饮食,这些风险是可有效控制的。

例如抗忧郁症药有些会产生肚子胀、作呕。药物的副作用往往因人而异,而且可以是大异。医生有很多药物的选择和类别,可放心向医生询问。

5. 精神科疾病的药物长期服用会伤害肾和肝脏?

错。并非所有药物会伤害肾和肝脏。我们有些药物是相对于安全开给肾病和肝病的病人服用的。病人服用后我们都会监控病人的肾肝功能。有时候一些华人的错误观念导致一些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停止服药。这些其实是高血压和不受控制的血糖导致肾病。

6. 当病患者服药后,马上就会好起来?

错。精神病药物不是一般止痛药,像吃了ActivFast好起来。一般来说,服用药物约2至3周便会逐渐出现疗效,3个月可达到治疗效果。患者要对医生及药品有信心,不宜自行停药或改药。

对绝大多数的患者来说,当前的所有精神科药效果都差不多,见效速度也一样快。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种新型的抗抑郁药其疗效和见效速度能够超越已销售了几十年的常规药物。但是,抗抑郁药物类型不同,其价格和副作用也会千差万别。一般来说,新药的价格会高许多,因为它们仍然还在专利期内。不过,新药会更受欢迎,因为它和价格低的老式药物相比,副作用会少许多。如果患者身体有一些特殊情况,可能只适合服用某些类型的抗抑郁药,因为它们比其他的抗抑郁药相对要安全些。

有时,某位患者可能会对某种抗抑郁药或某种类型的抗抑郁药反应非常好。可不幸的是,我们一般无法事先预测患者到底适合哪种类型的药物,所以大多数医生只能采用反复尝试的方法。不过,对症下药还是有一些普遍规律可遵循的。

7. 当病患康复后就不需再使用药物?

错。不同的精神疾病有不同的疗法。不少患者会觉得吃药没效果,或觉得情绪稍有改善而未顺从医嘱服药,使得治疗效果变差或复发。建议仍应持续治疗到有反应,若很不舒服应与医生讨论,不要自己停药。许多初诊忧郁焦虑患者只来一次,就再也没回诊。再好的抗忧郁药物也须持续服用3个月以上,才能逐渐看到效果。理想上加上半年的持续期(continuation) 和甚至一年的维持期(maintainance),以避免复发。建议两次以上的复发就该持续药物,不要随便停药。

如果是思觉失调(Schizophrenia),精神科药物能够有效舒缓思觉失调的“阳性病征”,可是,它不能从根本地矫正脑部病变的细胞结构,它只能尽量纠正脑内化学物质的不正常活动。打个譬喻,精神科药物的疗效,并不如抗生素般,消灭体内病菌;其角色好像“血压药”,调节老化了的血管和心脏的运作,从而调节血压。

所以,停药后,复发的风险会明显增加。大部分情况下,医生会建议病者即使从一次病发中康复过来,仍要按医生指示继续服药,以巩固康复,大大减低病发的风险。

8. 吃保健品(supplements)可治疗精神疾病吗?

错。目前的临床试验证据报告还不足以让医生只建议吃保健品就可治疗精神疾病。若有疑问可以向您的医生询问。

9. 如何陪伴精神疾病患者?

陪伴、聆听与带动病患是家属可做到的。家属可以做到另外3点:1.肯定; 2. 鼓励; 3.提醒。

李诗洁医生。
李诗洁医生。

■协助及鼓励病人服药,适应病人的症状:

— 接纳病人的经历,耐心倾听病人的想法,例如告诉病人:“我知道你听到一些我们没有听到的声音,如果它很困扰你,不妨说给我听听,好吗?”

— 当病人有听幻觉或妄想时,不必与他争辩,不妨先接纳他,但是可以不必认同他。

— 提供现实感,例如当病人说床下有蛇时,不妨跟他一起去看看,再告诉他:“我想你看到蛇一定很害怕,能不能说说你的感觉?”

— 分散病人对听幻觉的注意力,例如与病人聊天,让他看电视、听收音机或作户外运动等。

■慢慢改变病人的行为

— 为了去除病患不适应的行为,给予鼓励或奖赏比处罚或责骂来得恰当。

— 使用病人喜欢的东西或事情来奖励他,例如称赞、给零用钱、送礼物、陪他散步等。

■照顾好自己

— 减少对精神疾病的羞耻感。

— 当悲伤、生气、愤怒时,不妨找一位信得过的亲友倾诉一下。

— 参加康复之友协会或家属联谊会,当看到有那么多人跟自己有同样的困难时,将不再觉得孤独。

— 也可以利用带病人到医院看病时,和其他的病患家属交换照顾的方法和心得。

■不要对忧郁症病患说的话:

□ 怀疑的话:例如:真的吗?有没有哦?我不相信你有病哦。

□ 敷衍的话:例如:不要想那么多啦!不会有事的啦。你可以的啦。还好啦,没什么啦。

□ 表面的话:例如:看开一点啦。这样多人比你惨!

□ 挑战的话:例如:你去死吧,你敢?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