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本报特约

|
发布: 7:34am 27/05/2020

巫靖璇.医生不会告诉你的100件事

作者: 巫靖璇

“高血压的救星,一剂见效,告别长期吃药。”

“能治百病——医生不会告诉你的世纪灵丹。”

ADVERTISEMENT

“这样做100天,糖尿病从此不用打针吃药。 ”

以上这些说辞,对活跃于社交媒体,主要资讯来自脸书等管道的朋友,是否耳熟能详?对医生们而言这却是一记警钟——难道我们的病人宁可相信“道上”的消息?还是我们惜字如金的看诊态度,让人以为医生为了赚钱自己留了一手?

我——要——平——反!

每一次看病诊治,每一颗开出去的药物,每一支打在病人身上的针剂,背后支持的不只是该医生的学问;而是遍布世界各地,千千万万病患和千千万万医生的经验。

从诊断的定义,身体检查——包括实验室数据到放射科影像,要不要医疗介入或治疗,怎样治疗,什么时候治疗,治疗的副作用……所有的医疗动作都必须根据正统医学讲究的实证。今天我们所接受的西医诊断和治疗,尤其是药物的使用,注册之前必须经过至少3个阶段,少则3年长则十几二十年的实验,证实有效且安全才可以面世。面世以后还得通过长年累月的临床追踪,汇集来自全球病患的回馈和医生的观察,严谨地作出评价和分析,尔后刊载医疗文献里,有者成为国际性的临床治疗方针。但若证实有可能为某些群体带来副作用,该药物将随时面对被撤回的命运。

这就是所谓的实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

我们常听说有什么特效药,谁谁谁吃了就好了,更有之前之后的照片佐证。也有药品供应商上门推荐产品,效用之妙言之凿凿。如果那是一个两个,十几二十个人的经验,我感谢他(们)的见证分享,但那不会成为我用在别的病人身上的药物。马来语有句谚语形容得很贴切:为甲是蜜糖,为乙可能是毒药。

医疗体系相信的是实证而不是个人见证,医生诊病开药讲求证据,要根据程序并受到规范。我打个比方,口服羟氯喹(chloroquine)可以预防冠病感染——有人以身试药了,但是到目前为止医疗界并未对此作出认可。是因为医生们故意不告诉我们,留了一手?不是的,是因为还未确定是否有效对抗冠病,还未确定心脏病患者、肾脏病患者等是否可用,还未确定所有可导致的副作用,还未确定与其他药物并用的好处和危险。这么多的不确定,就是证据不足,还“不知道”!

自己不确定的,被病人问到就会直接了当说“不知道”。竹盐巴可以降血压?不知道。箭猪枣可以治蚊症?不知道。不是医生有意隐瞒,而是证据不足。至于均衡的营养、充足的休息、运动的重要等等另外100件事,医生天天讲,都变陈腔滥调了,我们没兴趣。

我国的执业医生,每年必须完成特定时数的继续教育CME,这些国内外的医学会定时更新医疗的实证和发现,不仅强制医生们在治病的同时吸取新知与时并进,同时确保病患得到最好的治疗。

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我从来不反对病人从谷歌搜寻相关医疗知识,条件是必须懂得慎选来源,及根据自身的情况作出过滤。网络资讯和社交平台所提供的无数“秘诀”,就像现今大家要小心过滤的“假新闻”。发文的人通常立意良好,本着“有好东西一定和好朋友分享”的心态,却往往好心做坏事,制造了许多美丽的误会。可谎言说100次还是谎言,误会被误信100次也不会成真,请相信您的医生本着求真的专业,只说实证的医学。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