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读家

|
发布: 12:00pm 08/06/2020

越读者/我如何以阅读抗疫

作者: 越读者

行管令期间,大家的生活基本模式都大同小异:不是吃吃喝喝,就是趁这段被迫待在家的时间追看电视剧。然而,身为书虫的我们,一定也没忘记在这段时间好好补充精神粮食。

这一期的全民阅读活动,我们且看书友们分享在这段时间仿佛停摆的档期,大家是如何以读防疫,度过这段非常时期。

ADVERTISEMENT

可可罗(砂州人):柔软的心

在MCO实行的前两周,我去了一趟图书馆,借了5本书,刚好还书日期,就在行管开始的那一天,于是我上网续借,一次期限两周,和行管令一样,每次延期都是两周,所以每次首相宣布行管令延期,我也得上网为书延期,心想,也许那天我心血来潮去图书馆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注定有一些书要和我一起度过这段日子,比如:丹尼尔·高曼的《柔软的心最有力量》。

在行管期间,种种大大小小的情境出现了,比如:要和性格与我相反的妈妈独处,每天24小时在一起、要在电视机的吵杂声中写稿、要在无法面对面采访的情况下想办法获得内容、主管爽爽就用即时信息来轰炸以裁员来威胁、在私人空间里做工、无论吃饭睡觉,工作就在我周围的生活里……很多我都得去调适。而我,有忧郁症的病历,过去一直以跑步来让大脑产生多巴胺,这下不能跑步了,我也担心会否复发。

这时候,白天在家工作,面对种种问题,下班后,捧起《柔软的心最有力量》来阅读,达赖喇嘛的分享,给了我很大的内心定力,他说,先从内在开始,进而管理我们的头脑和心灵,然后再从我们自身,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点向外看,思索,我们可以做的好事。问题的症结在我们身上。我们真正的敌人,是我们内在的毁灭性想法,我们要做的是,提醒自己注意这些情绪,察觉到这些情绪后,即可正面面对。

读着这本书,记得书里的话,当内在感觉不舒服,或是有些情绪出现时,就告诉自己,不要急,“下班”后,到屋后走走,把智者的话应用在情境里,保持平静之心,思索局势情况,然后采取“防疫”措施,这“防疫”是双关语,是防御疫病,也是为心灵防疫。无论接下来疫情如何,如我有足够的内在力量,就可以保持内在的平安与健康。

周伟才(槟城人):亲子共读李家同

行动管制期间,依然必须居家工作,进行视频会议。加上需要督促孩子使用电脑完成谷歌课室的作业,阅读的时间反而更少了。

此外,还是要教育孩子如何正确防疫——不只是日常卫生,还有思想态度上的小毛病——趁早培养好习惯,预防胜于治疗。表面上这是亲子难得可以长时间相处的机会,实际能利用的并不多,而且摩擦多了也考验大家的情商。

穷则变,路是人走出来的:除了往常睡前读绘本看漫画,再挤出洗澡吃饭之间的15分钟,亲子共读李家同先生的精选集。

李家同先生的职业成就都是关于电机电子的学术领域,大半生贡献给教育和慈善活动。一个社会上层菁英分子的业余写作人,却经由笔触流露无尽对底层弱势团体的诚恳关怀。他的故事不长,文字浅白而隽永,故事结构不花俏但满是温暖;没有大时代大英雄,书写的都是你我身边的平凡人物,不鸡汤不说教却自然带出人性光辉的真善美。在这人心烦躁的时刻,他的文章犹如暮鼓晨钟,驱散昏沉迷雾,给人定神清心。

喜欢其中一篇自序的话:一个人如果成天只想到自己,一定烦恼很多,而且也一定不会有多大的快乐。道理浅白,提醒坐困家中防疫的读者,与其胡思乱想,不如思考在疫情起伏中,自己如何能奉献一分爱心一分力量,重建社会信心和修复言论乱象造成的裂痕。

平实简单好文章是可以跨越年龄的。您相信吗?当我念过了几个故事之后,年仅8岁的小儿子,也开始自己翻阅简体版的著作了。我不知道也不奢望小瓜领悟了多少,但种子已经播下,足矣。

阿琦(高渊人):不被新书分散注意力

我一如往常地持续阅读。

看书、做笔记、写读感,这熟悉的过程不停重复,却觉得某些地方不太对劲。后来我终于想起,少了“买书”。所有书店、书展、图书馆和大部分网店皆闭馆,缺乏买书与借书的冲动,只好把心思投注在自家书柜。

我却因此发现阅读的过程更为疗愈。不再被外头各种新书或促销分散注意力,只专注在自己仅有的藏书里,把那些基于各种原因买下的书本,一本又一本地慢慢翻阅。

这期间的选书,全凭感觉。

初期我觉得想要沉淀心情,于是选择朴实的散文、生活类书本;中期我觉得需要动力,于是选择振奋人心的自助心理书;后来觉得日子过得太慌乱,开始选择文风柔和或轻松的书本……我以自己的情感需求,在我为数不多的藏书里,用心地挑选我的防疫书单。在兼顾生活的当儿,继续在片段式的时间里阅读。

管制期间,虽然躲在家里,却不见得生活会过得清净。打开手机,网络世界一片喧哗:新闻、数据、各种直播、各式活动……不管正面负面,时间长了就是种精神轰炸。倒是一摊开书本阅读,身心灵才感觉到自由,全然沉浸在自己构筑的书香世界。且让我用一本书的时间,安静地与世隔绝,天塌下来我也不理。就这样一个月来,我读了10本书。

杨慧琪(吉隆坡人): 我读张爱玲

应该是两年前吧,我第一次读张爱玲的小说——《小团圆》。这本书有点难啃,读得有点儿晕头转向,难啃在于张写得有点杂乱,感觉篇章情节有点跳来跃去,有好几页重复读了两三次,还是不很明白内容的意思,让我对她的作品有止步的想法。

MCO这段期间,我再度拿起张爱玲的作品,非常专注地读。目前为止,我读了《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色戒》和《倾城之恋》。我发现张爱玲的书确实不容易读:她的文字深奥华丽,有好些故事情节隐诲,读完了不肯定自己的解读是否正确,我得谷歌看看其他读者的解读。

可读完了这几本张爱玲的书后,我终于明白她被称为天才作家的原因了——她的书,越读是越有味道,越读会越爱呀!蒋勋曾说过,张爱玲是她那个时代里,少见的主张新女性主义作家,这也许归功于张爱玲非常前卫的母亲。虽然母亲在张爱玲的成长岁月里常缺席,可是母女连心,相信这位前卫的妈妈对张爱玲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都说张爱玲文字尖锐,近乎有点刻薄,特别是在形容人这一块,我是见识到了!在〈琉璃瓦〉里,她把一个长相普通的男生形容成:“那个人,椰子似的圆滚滚的头,头发朝后梳,前面就是脸,头发朝前梳,后面就是脸——简直没有分别!”;在《半生缘》里,她把祝鸿才形容成:“笑起来像猫,不笑像老鼠的人”,一个人怎么可能又像猫又像老鼠呢?

张爱玲的文字是充满画面和文学渲染力,她的作品魅力,横跨好几个年代,至今依旧影响了无数读者!

悦宁(吉打人):爱上古典文学

小时候受姑母影响,我特别喜欢古典文学。

行管令第一个星期,因为不可以出门,我有些憋闷,实在提不起劲看书。我二刷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因戏名而被“骗”入局的连续剧,也顺道温习李清照的作品,重拾学生时代的兴趣。

第二个星期,我开始重读《红楼梦》;读蔡诗萍的《红楼心机》;看李少红导演的2010版《红楼梦》连续剧。沉浸在曹公的家亡血史,沉醉在宝哥哥和林妹妹“有情人终不成眷属”的悲剧。

为了悲剧氛围中走出来,我开始看轻松小品。最喜欢的当数香港作家Middle与林夕的《闭起双眼,你最挂念谁》。一边阅读Middle的都市小故事,一边细细品味林夕的词,当真人生一大乐事!

看了现代的词,自然也少不了我最爱的古诗。

前阵子在大众网店上乱逛的时候发现了《诗经》,我想也没想就买了下来。闲暇时研读一篇,辞藻谈不上华丽,非常纯真朴实,细嚼起来齿颊留香。我想,我下回应该会挑战《楚辞》吧!

因为书封面和我的手机外壳实在相像,就买下了那本《有故事的唐诗》。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多个唐诗故事和多位大唐诗人的郁闷与多情。看了古代科举的难,我很庆幸我生在现代,教育相对较为普及,参加考试也没那么困难重重。我小时是该更努力些才是!

陈川兴(金宝诗人):进入另一个空间

疫情期间,可以让我逐渐沉潜内敛,用心阅读,反复冥想。除了读书,也写了几十首诗,以及参与【全民阅读】之写作。

最初的情形都视为幽暗、不安与不真实的实体,接着行动管制数天之后,这颗心就直接与外界的一切逐渐地隔离,也慢慢放空起来。

我轮流在屋内3张滕椅阅读与创作,第一张位置在厅中,身前置放一堆待读的书。第二张是靠近书架旁,依靠着有一种遗世独立在书本的国度里,感觉到完整与永恒。至于第三张是在饭桌旁一角,当创作或阅读至约下午四时许,西下的阳光斜照,一切显得澄明耀眼。

就在这种的日子里,时而阅读,时而创作,时而冥思,时而眺望远山,时而俯视野猫、喂食与观赏。在疫情时间里,感觉到人生中对知识的探究,对心情的沉潜内敛,收获无限美好。终归结底,这像是进入另一个空间,一种有形的世界,也会是有情的人间。对一个已退休的人,对退休前繁忙工作的人,肯定是个小小的另一种扎实、满足与收获。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