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优活

|
发布: 7:26pm 28/06/2020

【爱长在】疫情下的告别礼 生命来不及道别,可以爱之名事后追思悼念

作者: 张露华(记者)

如果说冠状病毒病来得令人方寸大乱,在这场疫情下失去至亲的家庭更是措手不及──无法与至亲作最后的道别,甚至于无法送至亲最后一程,终生留下遗憾与永远的烙印,即便是亡故者也被迫以这种不告而别的方式结束了一生,也有许多的不舍与遗憾。

ADVERTISEMENT

死亡,虽然是人生无常的一种变化,然而因为疫情,很多患者被送入医院治疗后,就被迫与家人隔离,临终前也无法与至亲好好道别,道爱,往生后也因为卫生及安全考量,匆匆的处理遗体,家人无法好好的为亡故者办一场丧礼或告别会,是疫情风暴中另一种伤痛。

即便不是因为冠状病毒病去世的人,也因为亲人无法到医院探望、陪伴,最后只能在医院孤独的离世,无论是亡故者或家人都充满遗憾。

这段日子以来,许多远在他乡工作或生活的孩子,因为家人骤然过世,焦虑的心要赶回家尽孝、告别。通过各种管道,才能踏上回乡之路,幸运的或许能穿着防疫服来得及送别至亲,但更多的是连最后一面也见不上,再见时已经是一堆黄土或一坛骨灰。

对于这样的不告而别的伤痛,台湾生死学专家郭慧娟认为,生命没有机会道别,是很痛苦与难过的事,甚至不知所措。尤其在这一次疫情及行动管制令下,遇到亲人、家属生病,甚至去世,却无法探望与出席告别礼,因而产生许多不安和遗憾。

她说,这些难过和遗憾,是因为没有机会,也来不及与至爱亲人做一些生命的交流与道别。

“这次疫情来得突然,全世界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大家都不知该怎么办。有的人不是患上冠状病毒病,但亲人也一样没有机会给他最后的照顾及作生命道别,甚至没有机会道谢、道爱、道歉。”

郭慧娟是在爱长在——生命教育联盟安排下,主讲了一场名为“别让人生不告而别”生命咖啡馆线上讲座,谈论疫情下很多人都无法与亲人作最后告别的伤痛。

虽然不告而别令人遗憾,但她却提醒大家,道别只有在最后的时候,但在还没有道别之前,我们就要每天跟家人问安,不要让生命中留下诸多遗憾。

无法在生命的最后好好告别

郭慧娟直言,这段时间对我们来说,最难熬的是等候的期间,等候确诊、守候病情变化,心情忐忑不安,加上无法随侍在侧,不能作最后的陪伴与付出,临终前也没有办法送别,对很多人来讲很难熬。

“因为疫情关系,得病家人在医院往生,无法好好做遗体处理,可能直接放到棺木,然后送往火化。家人等到适当时机再见面时,看到的只是骨灰。这中间太多遗憾,在每个无法见面的亲人朋友心上深刻烙印,感到难过,痛苦,遗憾与忧郁。”

不过,她也说,生命中本来就有很多遗憾,即使没有疫情,因为工作或各种理由,遗憾无法随侍在侧,更何况碰到这样的情况。未来该如何面对悲伤,走出悲伤,的确不容易。

办追思纪念会弥补遗憾

面对生命来不及的遗憾,该怎么办?

研究生死学二十多年的郭慧娟认为,其实爱永远都在,追思永远不完。即使亲人已经过世,肉身无法再跟我们互动,但华人社会,甚至西方都相信,人死了灵体还是有知的,灵体会在适当时候往生命下一个旅程前进,所以不管因为冠状病毒病或其他疾病死亡,无法见面或送别的亲人,相信往生的亲友还在等着跟我们道别。

“迫于疫情,亲人无法出席告别礼,千万不要觉得过了就算,因为如果亡故亲人与我们关系紧密,我们会觉得有遗憾,所以在适当时候正式办一个追思纪念会是绝对来得及,相信过世的亲友也在等待着,借由仪式来做生命的结束,作最后温馨的道别,它是必要及重要的。反之如果什么都不做,反而会加重悲伤,走出悲伤会比较慢。”

她表示 ,过去我们会为过世的人先办丧礼才处理遗体。但现在非常时刻与特别情况,可以有弹性的做法,先处理遗体后才办追思纪念会。不用担心这做法充满遗憾,因为过世的亲人一直在身边等着我们最后的道别。

“借由追思的纪念仪式,绝对有助于家人把遗憾降到最低,观念及心态上都可以好好面对。”

可视冠状病毒病牺牲者为疾病勇士

郭慧娟说,除了向医护人员致敬之外,从某个角度来看,过程中无论确诊或疑似病例而死亡的人,都是在为我们作出奉献。他们用生命提醒我们,要好好保护自己,同时也通过接受治疗,让医护人员研发出让全球人可以免疫的药物,所以应该把这些牺牲者视为疾病的勇士,全人类永远的生命导师。

因此,她建议在为这些往生的亲人办告别会时,可以设定一个安慰的送别主题,把主题设定为“生命永远的导师xxx”,如此一来就可以让无法道别的亲友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她表示,冠状病毒病让人来不及在处理遗体之前做告别仪式,这是无可奈何及必要的做法,家人不需要有这么多遗憾在心里,反之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样可以让很多人更安全。

“华人有做七、做功德、做百日的传统习俗,我们可以在这些习俗中办一个追思与纪念活动。不妨在许可情况下把家人或亲友聚在一起,办一个告别纪念仪式。结合仪式加强追思与哀悼,也顺便检视家人悲伤状况,有没有陷入很深的悲伤,还是已经好一点。”

“家人也可以聚在一起,分享对亡故者思念之情或把祝福表达出来,家人的支持力量就可以发挥出来,所以可以49天内,找适当的时机办一个‘心灵做七’。或者在百日时候办一个百日追思会,而不要一直深陷在遗憾中,只有遗憾却没有作为,这是很痛的事情。”

她认为,纪念仪式很重要,丧礼也有其功能性,可以凝聚家庭力量,尽孝道,可以在最后早晚尽一点孝,说说话,千万不要放弃这样一个机会。

追思会建议3步骤

心理做七或百日追思应该怎么办?需要宗教仪式吗?

郭慧娟认为,可以结合宗教仪式,但追思会应该是温馨的,让亲友抒发心情是活动重点。可以用3个步骤来进行:

1. 抒发心情:把对亡故者的情感,不管道歉、和解、想念、难过、愧疚、空虚,每个人都可以在会上分享。

2.感谢与肯定:感谢亡者对家庭角色的扮演与贡献,肯定他的生命价值与意义。

3.集气祝福:每个人可以根据各自的宗教信仰或信念,用各自的方式同时给亡故者祝福。

“至于方式,可以在宗教仪式前留两个小时做追思纪念。最简单就是找出亡故亲人照片或以往合照,冲洗出来或把手机照片调出来,放在桌上。不要做得如告别式严肃,温馨反而更好。家人围成一圈,每人挑一张照片,将心情表达出来,回忆以前一起去哪里玩的片段,把这段时间的想念与难过讲出来,家人就可以安慰及同理,想哭也可以哭出来,家人亲友好好的拥抱互相给予支持。”

“无论是在什么氛围中,我们可以留一个位置给亡故亲友,摆放他的东西或喜欢的东西,亲人可以向着象征他的东西讲出所讲的话,或想和解、道歉都可以,让亡者知道大家都还记得他。”

可为亡者完成未完成的事

郭慧娟也说,除了可以为亡故亲人办追思纪念会之外,家人也可以为亡者做一件好事,千万不要因为觉得遗憾,就什么都不做,那样才会特别悲伤及遗憾,所以若能为亡者做一件好事,相信亡者会没有遗憾的往生命下一个旅程前进。

“家人也可以陪他完成一件来不及完成的事或想陪他做的事情,不要觉得他不在了就不能做。比如之前说好了要一起去一个地方旅行,我们就带着他的照片或象征着他的东西,陪他完成这件事。我相信过世的亲人,当我们完成说好的事情后,他的灵体会知道的,相信他也会含笑跟我们真正说再见,不要因为看不到肉体而深深陷入悲伤中。”

她表示,其实,思念、追思、纪念,只要我们心里有他,就感觉他在我们身边,千万不要自己被框住,只要爱永远在,追思永远不完。就如华人传统祭祀精神,当我们祭祀时,当作亲人还在,所以当我们想念亡者的时候,随时可以想念,应该建立这样心态,身心都比较健康。

每个人对亡故者的悲伤情况不一,视乎与亡者的依附关系。关系不一样,遗憾就不一样,悲伤度也会不同,所以在我们生命功课中,要互相学习关怀,毕竟每个人的悲伤深度与宽度都不一样,多陪伴伤心的亲人,他们的生命遗憾也会减少。

她说,这次疫情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及学习生命功课,那就是活在当下,要及时四道人生:道谢,道爱、道歉、道安,还有就是珍惜所爱,在大家还可以好好说话时每天都要道安,因为道别是人生最后的事情。

她表示,没有一个人可以避免死亡,在学习生命功课的同时,如何在一个生命结束前不留遗憾,把该圆的梦圆了,该做的事做了,生命才可以完满结束,期待生命下一段旅程。

郭慧娟表示,其实思念、追思、纪念亡者,只要我们心里有他,就感觉他在我们身边,千万不要自己被框住,只要爱永远在,追思永远不完。
郭慧娟表示,其实思念、追思、纪念亡者,只要我们心里有他,就感觉他在我们身边,千万不要自己被框住,只要爱永远在,追思永远不完。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