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优活

|
发布: 11:46am 29/07/2020

【爱长在】在生活中引导谈生死 孩子也需要生命教育课

作者: 张露华(记者) 受访者提供(图)

死亡,在华人社会是很忌讳的话题,老人不谈怕说了就去,年轻的不谈觉得大吉利是,诅咒我早逝吗?

ADVERTISEMENT

小孩,更是不可以谈,也不可以见,大人总觉得孩子说了也不懂,见了恐会让他们心里留下阴影,夜里会发恶梦。

台湾生死教育专家郭慧娟说过,很多家长都忌讳跟孩子谈死亡,对于死亡总是含糊带过,但不谈、不听、不看,是无法阻止悲伤,孩子会躲在被窝里哭,所以不妨正向或具体一点与孩子谈死亡,不要只抽象的说往生了,让孩子参与告别仪式,不要忽略与孩子谈死亡教育的机会。

由于妈妈从未跟自己谈论过生死教育,令自己对死亡有很多的害怕与恐惧,所以小喵不想让女儿也有同样的遗憾。
由于妈妈从未跟自己谈论过生死教育,令自己对死亡有很多的害怕与恐惧,所以小喵不想让女儿也有同样的遗憾。

本地著名艺人,也是生命教育老师小喵(郑美心),深谙死亡教育的意义,与丈夫黄一飞不会忌讳带女儿黄子晏(小米)出席亲友的丧礼或告别仪式,以身教来教导孩子如何面对离别与珍惜当下。

小喵在爱长在——生命教育联盟主办的“生命咖啡馆——跟小孩谈生死真的太早了吗”分享会上说,当孩子愿意谈生死时,就不要觉得不敢或避忌谈,这是给孩子上生命教育课的机会。

她回忆自己对死亡的认知,是妈妈谈起外婆时总是遗憾很多。外婆早逝,所以听妈妈谈起外婆的事时,都没有谈到生死教育的事,讲的只有遗憾与思念之情。

当妈妈去世后,小喵也常与女儿小米(黄子晏)谈母亲,其中一样遗物就是母亲留给她的“不求人”抓痒棒。在母亲过世前她就要求母亲把抓痒棒让给她,希望在不求人情况下,能够带给自己幸福。

“小时候每次看见母亲用不求人捉背,对我来说就是整个家庭氛围最稳定的时候,因为那是爸爸没有喝酒发酒疯的日子,我很珍惜这样的情景,所以在妈妈离世前我就要求妈妈把不求人让给我。”

日常生活中落实生命教育

除了不求人,小喵说还有一样东西是传承自妈妈,那就是打圣杯。记忆中小时候每次看妈妈祭拜时,都会打圣杯,有圣杯代表可以开饭,所以这个习俗她至今都在沿用。

“小米对圣杯也有印象,因为每年清明节扫墓时,她等到扔圣杯的时候最高兴,一家人带来父母最喜欢的食物,小孩子都很期待这一刻,扔到圣杯之后就可以吃。如果扔不到圣杯,就表示父母还没有吃饱,还要再等一等。”

“这个就是最宝贵的教育机会,也是小孩与公公婆婆沟通的时候,无论是不是圣杯,小米都愿意等。我觉得每一个仪式、习俗都有一定的思念,安抚我们对上一代思念之情的功能。但我不是教她迷信,而是让她了解背后的意义。所以如果我们提早跟孩子谈生死,就不用扔圣杯,毕竟那只是一个心理安慰。”

从小就看大人打圣杯的黄子晏(小米),对这种传统习俗一点也不陌生。
从小就看大人打圣杯的黄子晏(小米),对这种传统习俗一点也不陌生。

也是飞艺班人文空间创办人兼艺术总监的小喵表示,小米从小就看着大人以打圣杯的方式来确定先人是否“吃饱了”,心里有了自己一套想法。有天小米对她说:“以后我不在的时候,不要再打圣杯了”。

“如果是你听到了孩子这么说,你会有什么反应?换做是以前的父母,一定会说大吉利是。但我没有,我问她:你想要怎样做?小米回答说:只要人齐了就开饭!所以如果孩子都愿意谈生死了,作父母的还有什么忌讳不可以谈呢?”

小喵说,她与妈妈关系很亲密,在妈妈临终时帮她洗澡、梳头、作最后的拥抱,但妈妈很多事情都没有跟她说,其中一样就是不敢谈生死,直到临终时也没有谈过,令她留下很多遗憾。

她表示,在生死教育与性教育这一块,从小妈妈就没有跟她谈过,因为不了解所以有太多恐惧、害怕难以说出口,她不想让小米留下同样的遗憾,所以她学习生死教育,在可以跟孩子谈生死的时候就勇敢地去谈,不要有所畏惧。

小喵的妈妈在后期有了健忘症,她很怕妈妈忘记孩子们,可能会感到孤单、害怕,所以在妈妈临终时一直陪伴左右,让妈妈不会感到害怕。

那段日子里,小米也一样陪伴着小喵,但她不但不害怕,反而安慰小喵,减少了妈妈没有跟外婆谈生死的遗憾。

引导女儿聊死亡话题,借机化解恐惧

小喵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把每一天当成生命最后一天,只要相信生命,就会有方向。

一开始小喵就说过,他们两夫妇在小米很小的时候就会带她出席亲友的丧礼和告别会,所以对小米来说,死别并不陌生。

小喵曾经问过女儿:“妈妈想知道,你第一次知道生死概念是几时”,小米回答:“在很小时候。”再往下问小米就说在5岁的时候,一位很亲近的乾哥哥葬礼,但因为那是一场很温馨的告别会,所以她没有留下恐惧。

“我一直以为小米对死亡没有恐惧,直至最近谈起才知道,原来在她幼儿园时我带过她去瞻仰一位很亲近的朋友妈妈遗容,没有想到却吓到了她。”

说开之后就继续追问下去,小米才说因为每次看到他们接到报丧的电话都很难过流泪,她很害怕看到这样的场面,尤其是爸爸会忧郁很久。

“当下我就觉得要马上处理她的害怕与恐惧,解开之后她就不再害怕,还说希望最后一刻,妈妈帮我化妆弄得自己美美的,相信其他小朋友看到也不会害怕了。”

“之后我曾经跟朋友说起小米要我为她化遗容的事,她说你怎么可以接受孩子这么说,但我却觉得如果孩子愿意跟你谈生死,应该感到安慰。”

小喵画的粉彩画,悼念往生的母亲与乾儿子,也是女儿小米第一次对死亡的记忆。她乾儿子往生时只有11岁,而小米只有5岁。
小喵画的粉彩画,悼念往生的母亲与乾儿子,也是女儿小米第一次对死亡的记忆。她乾儿子往生时只有11岁,而小米只有5岁。

生命没有一定的规律,珍惜当下

除了这件事,小喵也曾经问过小米,“如果这是你人生最后一天,你会做你今天要做的事吗?”

小米听后马上回答:“一定不会啊,最后一天还要读书啊!”不过片刻过后她补充:“也要看当天有没有做喜欢的事,如果有这样也值得啦!”

小喵说,之所以会这样问小米,是因为能与一个人创造生命难忘一刻,那就是人生。她想小米了解生命的每一刻都应该要珍惜,因为生老病死不是一定规律,有时会跳过老与病,所以要珍惜生命,善待所有的因缘。

“小米是独生女,所以我们经常会嘱咐她如果我们不在了,要懂得照顾自己。但现在她会对我说:你们经常教我当你们不在了,只剩下我一个人,要懂得照顾自己,但却从没有教我,如果我不在了,你们怎么办?”

小喵认为,虽然生命无常,但我们还是要因应无常。亲人的往生我们无法改变,但情绪可以转换。面对亲人离世之后的恐惧、害怕、失落,都是可以通过情绪改变来克服。

她劝告所有面对丧亲失落的父母,把自己的情绪照顾好,孩子的身心也会健康成长,那时给孩子最好的生命礼物。

小喵与丈夫黄一飞从小就不忌讳与女儿黄子晏谈死亡。
小喵与丈夫黄一飞从小就不忌讳与女儿黄子晏谈死亡。

可从绘本或电影着手谈生死

话虽如此,但很多人都觉得难以开口跟孩子说生死,因此小喵建议不妨从绘本或电影着手,因为绘本有很多很美的画面,可以减少对死亡的恐惧。或者藉着报章各种天灾人祸的报导谈生死,都是很好的教材。

“也可以先从宠物开始,如家中的宠物往生了,就可以借此谈起,从贴近孩子经验开始。中学生则可以带他们做一些社会服务工作,让孩子知道还有人愿意帮助不幸的一群,让孩子明白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有人愿意帮忙,从减少焦虑开始,慢慢再谈到死亡。”

她表示,在谈生死过程中,如果孩子说害怕,可能因为某个情景吓到,父母当下就要帮孩子处理。

孩子感到害怕时,有父母陪伴最重要。孩子之所以会害怕一定有历程,可能他曾经独自承受过害怕,所以父母必须给予耐心加爱心,让孩子走出恐惧与害怕。

“只要孩子肯说出来,家长就可以找到解套的方法,先接纳孩子的害怕,不要批判或打岔孩子,如孩子说怕鬼,见到鬼,家长就马上说:‘怕什么鬼啦,没有鬼的’,让孩子说出心中的恐惧,再慢慢解套,不要让影一直留在孩子心中。”

她也建议带孩子接纳不同宗教的信仰,因为所有宗教都是引领我们迈向善念。宗教力量很大,可以支援我们面对丧亲失落,建立正确的态度面对死亡。

家长可用身教教导孩子生命教育

“不要害怕谈生死,小朋友有一定认知与学习能力,她的生死观都有待我们开发与教育。”

小喵分享一个身教经历。有次他们在赶路时不小心撞死一只狗,当时剧组在等她开工,丈夫就叫她先去开工,丈夫与小米一起处理小狗的遗体。

“事后小米告诉我,他们把小狗埋在家后院,在旁边种了太阳花、斑兰叶,还买了斋请小狗吃。我相信小米看到爸爸以这种方法安置小狗,可以减少我的遗憾,也给了小米一个很好的生死教育。”

她表示,跟青少年谈生死教育,一定要贴近话题,他们才愿意听下去。当贴近孩子们话题时,就可以进入一些生死教育。所以她在学校谈生死教育时,分享讨论环节之后,她都会叫学生把生命最重要的一刻想做什么,或自己生命最后一刻,要以什么方式来告别都写出来。

她建议父母与孩子谈生死教育,除了可以从天灾人祸入手,也可以从亲友往生,让孩子看到自己如何陪伴往生家属,将来孩子的朋友往生时,他们也可以用相同方式来表达关怀及安慰。

生死教育除了让孩子看到死亡,也可以教孩子做一个有能力帮助别人的好人。所以,可以的话,家长不妨以身作则,为亲人作最后的整理,学会向亲人大方说爱、道谢、道歉、道别。

青少年自杀率高企或与不被爱有关

此外,小喵也经常受邀到学校主讲生命课程,发现时下青少年很容易有自杀倾向。根据全国健康及发病率检查报告(NHMS)显示,13至17岁青少年自杀率上升,每10个中学生当中就有一个有自杀念头。

她对这个现象感到担心,也问过小米为什么他们(青少年)会这么想,小米说:“可能自己常常被骂,觉得不被爱。”

她认为,孩子叛逆是一种求救信号。她都会叫学生写下他们被骂过的最难过一句话,学生最常写的就是“你真是没有用”、“每天玩手机,玩到你死啊”,这些话都会令孩子留下烙印,当情绪一波动时就会想自杀,所以家长要懂得给孩子爱,来缓冲他们不高兴时的情绪。

“爸妈可能用孩子不喜欢的方式来爱孩子,但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还有老师也一直在陪你们,你们的努力一定被看得见,所以不要放弃”,这是她给孩子的鼓励,希望让孩子们觉得有一个人在心里一直鼓励他们。

小喵与丈夫黄一飞经常到学校主讲生死教育课程。
小喵与丈夫黄一飞经常到学校主讲生死教育课程。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