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星云

|
发布: 7:00pm 21/07/2020

【如意安详】浮生/何国忠

作者: 何国忠

“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这是《浮生六记》沈复写他夫人陈芸制茶的有趣过程。晚上趁荷花未开放的时候,陈芸用纱布包少许茶叶放在花心里,第二天早上取出后,茶叶就带上了荷花的清香。

ADVERTISEMENT

 我念中学时,华文课本收〈儿时记趣〉,取自《浮生六记》小段文字。作者沈复把成群的蚊子想像成鹤,仰望景观,折腾得脖子都僵硬了。编者说文章“富有儿童生活的情趣,真切地再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片段。表现了儿童热爱生活、富于想像、喜欢探索自然奥秘的心理和情趣。”

 编者的认知和我的读后感相去甚远,我觉得此文少了情感波动的叙述,无甚特别。更何况当年住新村,处处是胶园,不易将恼人的蚊子想像成“群鹤”。

 待我有些阅历,对文章的要求不再以激情为标准。如今我更在意小智小趣,平和隽永的滋润。我找回收藏几十年的中学课本,此刻已能理解〈儿时记趣〉入选课本的理由。陈芸未在〈儿时记趣〉课文中出现,但编者对陈芸的重视超乎寻常。在150字不到的作者简介中,不断提醒我们注意陈芸:“芸也能吟咏,聪明贤惠,夫妇相亲相爱。谁知在旧礼教笼罩下的大家庭中,这样一对美满的爱侣,竟不见容,终被父亲逐出。”《浮生六记》之所以让人津津乐道,关键人物就是陈芸。编者的目的昭然若揭,希望借〈儿时记趣〉让我们认识沈复,有朝一日也认识陈芸。

 陈芸长沈复一岁。沈复第一次见陈芸,不过13岁,但已立誓非卿不娶。二人同年订婚,4年后结婚。未结婚前,沈复出水痘,陈芸为了给沈复祈福,自此开始吃素。直到成亲,才在沈复劝说下开戒。

 沈复和陈芸这对夫妻从相识、相惜、相守到困顿流离的结局,读后留下片言只语的人不计其数。陈芸记忆力好,小时只听讲一遍〈琵琶行〉,便能背诵。后来从书簏中得〈琵琶行〉,按照读音辨认文字,虽没机会上过学堂,最终知书达理。“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是她写过的名句。

夫妻二人的真情挚爱

 《浮生六记》处处可看到精巧灵动的内容。沈复喜爱花草,陈芸仿照画中草虫一法,将螳螂、蝴蝶、蝉等做成标本,系在花草之间,宛然如生,整个花园因此焕然一新,韵味十足。沈复把不足挂齿的小事娓娓道来,那是让人羡慕的琴瑟和鸣。陈芸不只是好妻子,也是好知己。二人志趣相投,善美相应。他们喜欢游山玩水,爱在生活中寻找趣味。陈芸在刺绣、插花、厨艺、布置都有天分,经常带给沈复惊喜,沈复与她一起从不会感到无聊乏味。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是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的句子,《浮生六记》书名取意于此。沈复一生从没大富大贵过,他心无大志,要求简单,虽然讲究情趣,但是并不奢侈。他用随笔散文记录过往痕迹,开心事,不如意事,最终一样脱不开生离死别。但是有妻如此,人间确实没有白来。

 夫妇二人被沈复的父母误会,被赶出家门。他们被骗过,被人追债过,不顺心事不断降临。他们不只无法将孩子照顾好,陈芸更是在贫病交迫下,41岁就离世。沈复的生活从此没有重心,他用非常平淡的语调交代这一切变化。心中虽有哀痛,但是他更在意呈现陈芸的精彩处。基于这样的拿捏点,历尽坎坷的沈复才能冷静、细腻地将陈芸写活。

 陈芸一切以沈复为重。结婚23年,她说沈复带给她很多快乐。在她生病时沈复百般体恤,没有遗弃她,“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夫妻二人的真情挚爱,沈复历历在目。不为人知的生活细节变成款款深情的叙述,纯朴自甘的相知无猜成了美丽的人生邂逅。

 “布衣素食,可乐终身”,这是陈芸的话。林语堂认为这是宇宙间最美丽的东西。林语堂爱极《浮生六记》,将其译成英文,于1936年出版。他说沈复和陈芸“处忧患时的活泼快乐”态度值得学习,他希望世间之人都认识这一对理解安乐奥妙的雅人。他越读越投入,心生怜悯之余,期盼自己可以到二人的坟前祭拜。他序文中的第一句话是:“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