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22日综合电)研究首次显示,悬浮在空气中不到5微米(microns)的超微细飞沫所含的冠病病毒具有传染性。
过去几个月以来,全球各地的科学家已经知道冠病病患呼吸或说话时产生的超微细飞沫可悬浮在空气中,但一直没有证据显示,这些超微细份子具有传染性。
不过,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University of Nebraska)科学家本周刊载的一项新研究首次显示,这些不到5微米的超微细飞沫所含的病毒,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进行复制(replicate)。
或可传播超过2公尺之远
目前有一些理论认为,平常说话和呼吸也可能导致病毒传播,而不仅仅是咳嗽和打喷嚏,而具传染性的病毒量或许可以传播超过2公尺之远,即社交距离规定的距离,而这项研究就支持了这个理论。
不过,法新社报道,这个研究结果目前仍处在初步阶段,尚未经过同行评审。
报道说,同个研究团队今年3月也撰写了一篇研究报告,指病毒可在冠病病患的病房空气中悬浮着,而这项研究即将刊载在期刊中。
根据最新的研究报告,该大学团队使用了一个手机般大小的仪器,从5名住院病患的病房的30公分处收集样本。
“这些病患会在病房里说话,产生可悬浮在空气中几个小时的超微细飞沫,有些病患也有咳嗽。”
团队通过这个方式收集到微小至直径仅一的微米超微细飞沫,在实验室进行培养,发现18个样本中,有3个样本中的病毒能够复制,因此具有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