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焦点

|
发布: 7:33pm 30/07/2020

出版前景與困境──胡金倫:書有自己宿命

作者: 林德成(副刊记者)

ADVERTISEMENT

●報道:本刊 林德成
●攝影:本報 陳敬暉
 

智能产品虽然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形态和阅读习惯,但未曾成功稀释纸本书的价值。在台湾从事编辑工作长达17年的联经出版公司总编辑胡金伦认为,纸本书是不会消亡,出版社倘若放弃纸本书将让自己陷入险境。若想迎合市场口味,最理想的状况是出版书籍之余,亦制作电子书、有声书和视频。“时代在改变,只能去适应。”对于出版业的前景,他缓缓的说出这句话。 

社会正在经历一个新的阅读时代,以往出版一本书犹如一场赌注,永远无法预知书籍销量。偶尔有惊喜,没预期大卖的书籍突然引起市场注意;当然亦有力所不逮的情况,再费唇舌推销也无法大卖。胡金伦凭借其经验说,要是那本书遇到社会热门话题和环境氛围影响,便有机会畅销。好比上半年出版的提摩希.史奈德《暴政》,正好6月份发生香港“反送中”事件,无意间令《暴政》变得炙手可热。因此,书是会有自己的宿命,只待时间发酵。 

“还是会有人喜欢阅读。”胡金伦认为依然有人喜欢纸本书,有人喜欢走进纸墨文字之间,“只是外在环境会影响对方读书的心情和选择。”台湾每年畅销书会随着环境而定,比方说2017年是《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和《情绪勒索》,恰好引起一阵舆论,刺激社会探讨,形成一个民众话题;2018年以多益英语鉴定考试书籍为主;2019年却注重在人物。他观察大家一直围绕在高涨的政治氛围之中,“从去年市长选举到今年总统大选,吸引大家目光去关注选情,而不是把心思放在阅读上。”这无形中也影响了民众选书取向,因而台湾上半年畅销书籍均以政治人物为主,其他文类则表现平平。 

联经出版公司每个月需要出12本书,当问及要如何调整力度或着重在哪些文类书籍时,他回答,“一定是看类型的,我们每个月出版会有人文、学术、语言和学习,我们还得和业务部、行销与网络一起讨论和发挥新书的宣传点、话题和刺激(市场)。”胡金伦以张贵兴《野猪渡河》为例,由于对方是重量级且具高知名度的作家,相隔17年才出新书就是一个话题。接着,这部新书水准比以往更超前又会是宣传内容,再搭配作者本身的地位和口碑就添加优势。倘若一本新书内容刚好有时效性,与国际时事、经济有关,比如探讨中美贸易,书中观点又格外犀利有理,处处一针见血,自然也会引起民众注意。 

全媒体方式推广书籍 

如今台湾出版社的印刷量已经开始减少,胡金伦坦言以前一刷是三四千本,畅销书初版可印刷5000本。如今大减数量,业者一刷只敢印1500或2000本,毕竟必须顾及成本,无法每次少量印刷再出推出市场。读者购书率下滑的事实也令出版社不想要库存,避免囤积成为公司不动产。 

全台湾出版社一年出版四万多种文类的书籍,联经出版公司一年就出版160至180种文类。“这些数量也包含课本,但也有出版社一年只出版一或两本书,每家状况不一样。”书店可说是台湾的一个地标和文化软实力,数量也非常多,滋润了一大片文学土壤。然而,近年不少书店支撑不下倒闭。胡金伦说,台湾出版量不减,但读者不断流失,从而造成高退书率的现象,出版社便得用尽方法推销书籍。现有方式不外乎脸书发帖推广,通过网红、YouTuber拍摄影片行销,或用Instagram或Line宣传。 

“现在反而进入了一个全媒体的时代去宣传书籍,我们也请网红宣传书籍,无论IG、脸书或Line,当世界和读者在进步的时候,出版社不能停留在传统方式,必须同时进步。”胡金伦毫不掩饰的说,除了找寻合适的网红,一切还得视乎财务预算,愿不愿意为一本书投入这些成本。在视频时代,书籍封面除了要吸睛,接着再靠网红们用酷炫的视频宣传,用视觉与听觉挑起读者兴趣。 

开发新“IP” 

胡金伦指出,这一两年全球都面临经济不景气,出版业者也都叫苦。一年出版量可能上千万或亿种文类的中国出版业也不见得兴盛,畅销书与滞销书均各有比例。对此,中国出版社开始找寻出路,不断积极物色当红网络小说或找写手创作,创造网络小说“IP”(Intellectual Property,智慧财产权),让影视制作公司翻拍成电影或电视剧。 

对比翻拍经典作品,网络小说题材非常新颖,充满趣味、娱乐、生活、幻想和通俗等元素,让普罗大众很轻易买单。中国影视公司显然不会放过网络小说IP改编成影视的商业价值,大量开发玄幻、仙侠、武侠、竞技、都市等题材。胡金伦称,这个现象是否长久必须考虑两个层面,第一、这种题材流行之后,中国政府会不会力推?比方说中国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的一部中短篇科幻小说作品《流浪地球》改编成电影,可以彰显其文化软势力;第二、当这些古装或后宫剧卖得太好时,中国政府会因其剧情收紧限制,包括之前封杀宫斗剧,不允许展示“不健康”的题材。 

胡金伦简介:马来西亚理科大学人文系毕业,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硕士。曾任马来西亚星洲日报专题记者。现任联经出版公司总编辑。作品曾获马来西亚全国大专文学奖、星洲日报花踪文学奖、马来西亚云里风年度优秀作家奖、全国学生文学奖、全国大专学生文学奖、中央日报文学奖等。所主编之书籍曾获金鼎奖、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联合报读书人奖、OPENBOOK好书奖、台北国际书展大奖等。 主编《赤道形声:马华文学读本Ⅰ.小说卷》(台北:万卷楼,2000)、《赤道回声:马华文学读本Ⅱ.评论卷》(台北:万卷楼,2003)。他与王德威、高嘉谦合编《华夷风:华语语系文学读本》(台北:联经出版,2016年)
胡金伦简介:马来西亚理科大学人文系毕业,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硕士。曾任马来西亚星洲日报专题记者。现任联经出版公司总编辑。作品曾获马来西亚全国大专文学奖、星洲日报花踪文学奖、马来西亚云里风年度优秀作家奖、全国学生文学奖、全国大专学生文学奖、中央日报文学奖等。所主编之书籍曾获金鼎奖、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联合报读书人奖、OPENBOOK好书奖、台北国际书展大奖等。 主编《赤道形声:马华文学读本Ⅰ.小说卷》(台北:万卷楼,2000)、《赤道回声:马华文学读本Ⅱ.评论卷》(台北:万卷楼,2003)。他与王德威、高嘉谦合编《华夷风:华语语系文学读本》(台北:联经出版,2016年)

有声书是下一波趋势? 

常有人说出版业是夕阳工业,但他一直看到出版业者不断创新,跨领域合作,制造新的模式。他举例规模庞大的中国出版市场如今是一片红海,大家相互抢市占率,但涉及太高的成本,因此有人杀出“血路”,推出电子书,陆续再把纸本书和电子书变成有声书。他观察到有些作者将书籍内容重新划分,整理成12或15堂课,重新录制一个有声书。时间都不长,每集大约15分钟,内容精简扼要,对于想看深入完整内容的读者就必须阅读书籍。现在甚至也有人制作视频读书,让读者在通勤时可以听书。 

“现在音频和视频开始慢慢在台湾冒起来,当大家看到纸本书市场走向低迷,很多人不想投资时,就会把纸本书原来要花的成本投入制作视频和音频。”胡金伦却认为台湾主要仍以纸本书市场为主,有声书市场还未成熟,变相出版业会慎重考虑是否愿意投注这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做有声书。“有声书计划(虽然)还没办起来,但是现在很多出版同业花很多行销心力,去做视频和音频。这是因为走到了一个阶段,他们需要转型而发展出来的。” 

胡金伦非常着重书籍封面设计,回想起20年前,整个社会阅读风气以内容为重,封面设计只是次要。现今读者会看重自己每一笔花费是否值得,“以前花100令吉是买内容,什么封面都可以接受;现在付100令吉,不只要求内容,还包括设计美感。这也让设计成为书籍内容的一部分。”他直言,想要脱颖而出,漂亮夺目的封面非常重要,倘若第一眼无法让读者拿起来看,甭说要吸引他往下翻阅。视觉感受是决定读者买书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不卖书,卖版权 

针对书展的受欢迎程度,他直指许多国际书展已经走向销售书籍版权,而鲜少注重在销售书籍。“国际上有很多书展纯粹销售版权或谈版权,没有销售或贩售记录的。台北国际书展早期以销售为主,这几年开始慢慢转型,走向版权交易。”许多国家的出版社希望能把自己国家的作品介绍到台湾出版,他也看到有些台湾出版社开会讨论,看能否将台湾作品翻译成别国语言出版。马来西亚国际书展几乎还是以销售书籍为主。 

“国外版权输出的市场不会把马来西亚视为主要市场,如果想做中文版,比如简体版就会找中国,繁体版就面向台湾或香港。”他认为马来西亚市场还是很小,台湾出版的书籍可以推销至中国、香港、大马,反观大马书籍比较少机会推销到其他国家地区。 

编辑要主动出击 

身为资深的编辑,胡金伦笑说,不能再等别人投稿或捧着作品上门。这个时代更需要编辑主动出击,上网找或到处挖掘有才华的作者。进入网红时代,又会否有很多想出书的网红与出版社接洽?他说,“很少网红会主动找出版社,因为对方已经认清了自己的知名度,不太会找出版社。”不少有志于出书的素人也会测试市场水温,先把文章上传到网上,吸引粉丝按赞留言,累积读者和粉丝的基础后,才考虑要不要出版书籍。同时,一些网红也有经纪人,编辑就得去找经纪人洽谈出版书籍事项。 

对他而言也曾遇过“投资”失败的情况,“出版之后,市场反应不如预期,这(情况)非常多,我相信很多人会遇到,只在于小赔或大赔。”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