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读家

|
发布: 6:26pm 04/08/2020

潘舜怡/眼泪记忆513

作者: 潘舜怡

“我知道这件事迟早会要公开的,但是那需要时间。”——〈公开〉,《在伤口上重生——五一三事件个人口述叙事》

ADVERTISEMENT

去年5月13日与14日,我受邀至高雄中山大学参与“后五一三马来西亚文学与文化表述国际会议”,与傅向红老师因缘巧合被安排在同一个场次发表论文。这场次或许可谓研讨会中最为“催泪”的一场——傅老师抛开学者一贯的论文内容发表模式,着重于分享五一三事件死难者家属的访谈故事与访谈过程,试图透过第一手资料的展现,带领与会者返回“历史现场”,感受案发当下受害者那些或许已在官方史册销声匿迹的个人情感、遇害后各种精神创伤的集体记忆。

数个月后,傅老师与她的“五一三事件口述历史小组”成员覃心皓、邓婉晴、梁友瑄,将历时约莫3年的遇难者家属访问采集内容结集成书,整理出版成《在伤口上重生——五一三事件个人口述叙事》。这是国家政治禁忌底下的一部罕见“口述历史”——一部被隐藏在陈年老柜、近乎被遗忘的暴力血腥、真情叙事。

1960年代,马来西亚的 “民族建构” 型态,可谓刚出炉不久、仍在 “牙牙学语” 阶段的“想像的共同体”。有鉴于此,“五一三事件”的爆发足以切割多族裔“共存”的生活空间——恐惧、猜疑、陷害、指责等负面情感元素的冒现,间接使得民众在此事件上易过于自我审查,从此“别再提起”。然而,该年代终究是一个无法被告别的年代——皆因“五一三事件”的后续史册记载,其叙事话语权一向来偏向官方立场,不可说或不敢说的虽已“消音”,但曾处在暴力现场的民间集体记忆与伤痕却久久无法抚平。

故,《在伤口上重生——五一三事件个人口述叙事》的出版,或许正如傅老师所言:“这些故事并非为了‘补充’官方论述的不足,而是打开幸存者的言说和反思空间,让直接或间接经历此事件的马来西亚人得以在历史伤口上重生,并共同寻求和解的可能。”——“和解”,成了本书为受难者家属、各族裔之间的摩擦矛盾创造的“新”词语、“新”出路。唯有“和解”,方能将埋藏在精神抽屉里的怨愤与感伤释放,重生。

这是本书展现的“小历史”叙述力量,突破了现有的五一三叙事荆棘。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