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8:00pm 24/08/2020

【被遗忘的渔村/03】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学子──甘马挽港口华小华丽转身

作者: 蒙慧贤、部分照片:受访单位提供
谢月美掌校以来,校园不断扩建,变得漂亮有生气,任谁也很难想象,20年前这里落魄得被人误以为是丢空的马来屋。
谢月美掌校以来,校园不断扩建,变得漂亮有生气,任谁也很难想象,20年前这里落魄得被人误以为是丢空的马来屋。


在这个华裔不到1%的甘马挽港口渔村里,伫立着一所具有81年历史的甘马挽港口华小,因村子人口外迁,学生逐年减少,学校一度面临关闭危机。

就在前校长谢月美以及校董事长陈应祥的携手合作及领导之下,甘马挽港口华小迎来华丽转身,凭着爱心教育和独特的办学魅力,一跃成为登州有名的华小,也让更多人知,甘马挽港口这个渔村。

ADVERTISEMENT

身为土生土长的港口渔村人,谢月美和陈应祥,无论是对村子还是华小,都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感联系,即便离开了村子数十年,却用另一种方式来回馈这片养育他们的土地。

因为地方小,人际之间的互动来得更直接与深刻,生命影响生命,在这里更撩动人心。

“以前这渔村很漂亮。”

跟着谢月美的脚步走进港口渔村,总能听到许多“以前”和令人惋惜的故事。因为极少照片记录,渔村变迁又大,还得凭靠大量的想像来构画出港口以前的面貌。

谢月美是村里长大的孩子,父亲靠做鱼饼(Keropok)养活一家大小。90年代屋子被海浪严重摧毁,自此搬离渔村。那些钓鱼捉螃蟹的童年回忆,嘴里鲜甜鱼肉和新鲜鱼饼的味蕾记忆、村里大晒咸鱼江鱼的美丽画面,一直深植记忆里。

采访当天,谢月美驾驶车子到甘马挽港口渔村,沿途给我们介绍渔村数十年来的变迁。

“以前这个地方是个很阔的沙滩,也是马来渔夫一年一度祭海的地方,整个星期都会有庆典,会有皮影戏、玛蓉等活动,但是如今都没有了。”

“以前渔村的屋子都会搭建晒咸鱼和江鱼仔的鱼棚,接到长长的,沿着河边而建,非常壮观好看。小时候我们就在鱼棚上跳来跳去,脚下全是竹片,没有洋灰,走在上面嗒嗒嗒的,鱼棚下就是河水或沼泽地。家家户户都没关门,小孩就这样一家接一家地去串门子,即便走到哪家不认识的也没关系,家长知道这是哪家小孩就行。”可惜,自从填土后,全都毁了。

她叹气说:“经过岁月的洗礼后,如今渔村已失去了它的美感,变得像贫民窟一样。”

车子离开寂静凋零的华人住宅区,不到两分钟就来到建筑色彩鲜艳,绿意盎然的甘马挽港口华小。

谢月美(右)掌校之初,找来恩师陈应祥(中)携手合作,左为甘马挽港口华小现任校长潘美莉。
谢月美(右)掌校之初,找来恩师陈应祥(中)携手合作,左为甘马挽港口华小现任校长潘美莉。
陈应祥同是渔村人,父亲当年在村里开杂货店,过去曾回到母校执教,为谢月美的恩师。
陈应祥同是渔村人,父亲当年在村里开杂货店,过去曾回到母校执教,为谢月美的恩师。


春风化雨81年,开启校园新风气

曾几何时,甘马挽港口华小是许多渔村孩童的童年记忆。每天一大清早,孩子们就会拎着书包走路到学校。

甘马挽港口华小建校于1939年,最初的样貌是在港口渔村一间店屋的楼上,当时是一间民办华校,由华社筹钱聘请老师和添购桌椅设施,如今走进港口渔村,仍能看到当时的校址。

直到1948年,随着学生人数增加,窄小的楼上店屋容纳不下,于是董事部计划在另一个更适当的地点建校。当时村里马来人和华人感情很好,居住在当地的友族同胞En. Ali Pilot,将自己一片1.15亩阔的土地借给董事部建校。起初成立时,学校只有3间课室。

1969年,谢月美踏入小学,遇上了让她毕生难忘的老师──陈应祥老师,她形容这恩师是“个子小,脾气好,点子多,总爱和孩子打成一片。”

当时的甘马挽港口华小很小,学生人数不及50人,乡下孩子疏于管教,也不爱读书,得过且过的,往往读了6年依然是头脑空空,整个校园教学氛围可说是很轻松。

谢月美笑说:“以前人们最看不起的就是港口学校,都叫这里的学生作budu(指鱼露),因为渔村的孩子满身鱼味啊。”

就在谢月美三年级那年,杨昭钟校长来校执教,让从小天不怕地不怕的她,遇到了生平最可怕的人物。

“当时掌校不久后,杨校长就要全校办游艺会。当时游艺会要表演9个节目,全校只有三十多位学生,2个老师和1个校长。换言之,每个老师要准备3支舞蹈,至于学生呢,跳来跳去那几个人。”在使出浑身解数完成游艺会以后,全校师生仿佛上了宝贵一课。

在杨昭钟、陈应祥和其他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校园办活动的风气,除了办游艺会、展览会、颁奖礼、文娱晚会等活动,更把孩子带出港口,参加挽华小学的运动会,开拓渔村孩子的视野。这一切,都为谢月美埋下了教育理念的种子。

5564MWY20208191813424458467.jpg

来到甘马挽港口华小,仍可看到校园旧时的一扇木墙。
来到甘马挽港口华小,仍可看到校园旧时的一扇木墙。


以生命影响生命,走自己要走的教育路

2005年以后,谢月美回到母校执教。时间辗转,眼前这所学校简陋、没有自己的村民,学生大部分来自城里跟不上学习进度的转校生,从马路经过,往往会误会这是落魄丢空的马来屋,于是她找来小学恩师陈应祥,也就是后来的港口华小董事长,携手合作,把两人的母校重振起来。

“因为杨校长和陈老师的影响,使到我再次回到港口华小时,我觉得这是我发挥的时候,促成之后的一步一脚印,把力量凝聚起来,把学校带起来。”

掌校之初,谢月美几乎每天都花上大半天时间处理纪律问题,同时在思索孩子的行为和问题症结。除了纪律问题,学生人数低落,同样是个棘手问题。

她透露,港口华小身处马来渔村,早期面对学生不敷的时候,确实曾去物色另一些华人区,有意搬迁学校。但因为搬迁不容易,学校是半津贴华小,所有硬体设备必须由董事部支付,需要找一大笔钱买地建校舍,整个手续过程非常繁琐。

“后来我接手时,我会认为,与其搬迁,不如把现有的东西做好,我相信,你若精彩,蝴蝶自来。”

谢月美意识到,办学必须有特色,才能留住人才。“特色是人为的,我们学校没有特别优美的环境和校舍,穷也穷过人,所以这个特色唯有来自我们的内心,用爱心把孩子感化,用放风筝的方式来影响孩子。”

谢月美来自渔村,她强调小学是整个人格塑造的基础,办学不是要学生考多少个A,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孩子留下一个美丽的童年。
谢月美来自渔村,她强调小学是整个人格塑造的基础,办学不是要学生考多少个A,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孩子留下一个美丽的童年。

5564MWY20208191813404458464.jpg

随着孩子的改变,家长对学校改观,口碑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多外人愿意把孩子送进来,也让更多人认识到,甘马挽港口渔村这个地方。

2009年,学校获选为教育部爱心计划学校,校园屡创高峰,让这间曾经历风风雨雨的微小,焕然一新,校园变得漂亮有生气,学校也有一百四十多位学生。

“对我来说,我的学生,不论好坏都要教他,成绩分数不代表他的前途,教育他的人格塑造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小学是整个人格塑造的基础。我们不是要学生考多少个A,我们要的是,如何让孩子留下美丽的童年。”

直到今天,虽然在整个华小,来自村里的学生仍不到5%,但至少让人感到安慰的是,“爱”让这座文化堡垒,远离了关闭的厄运,继续屹立在甘马挽港口渔村。

虽然微型华小面对资源不足的问题,但也有它的优势。谢月美笑说:“我觉得我们是山高皇帝远,可以自由发挥,把我们认为好的教育带给孩子,走我们要走的教育路。”师生关系更密切,更重要的是学生人数不多,人人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发挥创意。

谢月美如今早已退休了2年,提起来时路,她开怀笑说:“你问我当校长辛苦吗,其实我觉得当校长很幸福。你会看到老师很用心地改变和感化孩子,当你看到孩子的改变和家长的笑容,真的是很开心的事。”

5564MWY20208191813414458465.jpg

经过重振后,甘马挽港口华小今昔对比,鲜艳亮丽。
经过重振后,甘马挽港口华小今昔对比,鲜艳亮丽。


后记/关注失落的渔村

没落的新村渔村,在全马比比皆是,要谈也谈不完。走入甘马挽港口渔村,旨在希望以点带面,提醒大家,关注这些失落的海岸线。

渔村和新村一样,是本地人早期的聚落特色。可惜的是,相比华人新村,华人渔村受到的重视较小;相比西海岸华人渔村,我们对东海岸马来渔村的认识就更少。

就在访问期间,我来回走在渔村的街道上,亲眼看着老字号永同春杂货店,从完好的古色古香门面,在两三天内一点一点被撬开砸损,里头的木板被白蚁侵蚀,面目全非,看了令人惋惜不已:老建筑物受到破坏的速度,远比想像中快很多。

没了,就是没了。渔村的传统技艺、古迹古物、淳朴民风等,都别具特色和文化意义,若没人去发掘和保留下来,就很可能走入历史。

活化渔村,尤为必要。西海岸许多渔村如适耕庄、吉胆岛都已有很好的发展,真心希望东海岸的这些小渔村,也能开展出别样的生机。

延伸阅读:

【被遗忘的渔村/01】淳朴又哀伤的甘马挽港口渔村

【被遗忘的渔村/02】传承四代,坚守手工煮晒江鱼仔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