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文化空间

|

古晋笔记

|
发布: 7:00am 31/08/2020

蔡羽/1848年,海莉特眼中的古晋

作者: 蔡羽

ADVERTISEMENT

19世纪中叶的古晋。(图:KCH Past & Present)
19世纪中叶的古晋。(图:KCH Past & Present)

很喜欢拜读早年欧洲人初抵古晋时的记录,让我们得以透过百年前的眼睛,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也看到文化差异所引起的赞叹。之前分享过第二代白人拉者查尔斯‧布洛克夫人拉尼玛格烈的记录,今日分享麦陀鹅主教夫人海莉特(Harriette McDougall)的记录,同样很有趣。

詹姆士‧布洛克自1841年在砂拉越建立政权以来,一直受到达雅族的顽抗,尤其与伊班部落经常发生战事。他意识到仅靠军事无法征服,还必须透过宗教来感化对手。1847年,他身在英国,请求朋友的协助,一个委员会宣告成立,最终挑选了圣公会的麦陀鹅牧师(Rev. F. McDougall)负起宣教大任,另有蒙哥马利牧师(Rev. S. Montgomery)和怀特牧师(Rev. W. Wright)辅佐之。

不幸的是,蒙哥马利牧师不久后在为其教区的穷苦人家服务时,因发烧而辞世,无缘搭上开往婆罗洲的帆船。

海上航行5个月抵达新加坡

是年12月尾,麦陀鹅带着夫人海莉特,以及怀特牧师夫妇及其侄儿帕尔(Mr. Parr)等,从伦敦乘搭400吨重的玛丽号(Mary Louisa)帆船,朝婆罗洲方向进发。海莉特在其记录中,表示本身热爱海洋,并热切期待“乘船下海”的体验。

玛丽号显然是一艘性能不怎么样的帆船,此趟行程竟耗时5个月才到达新加坡。然而,这漫长的海路似乎没有太令海莉特不快,日常除了看海,船上众人抓紧时间学习马来语和阿拉伯文,同行的荷兰人也将圣经翻译为马来文和阿拉伯文。与此同时,神职人员还给水手上课,没有荒废宣教工作。

在爪哇岛停歇时,海莉特觉得那是最艰难的时光。阳光灼热而且刺眼,海面一片死寂,沙滩上爬行着各种生物。在过去的6周,由于船上带备的其中一个水箱破漏了,他们只能饮用有限的水,乃至大家都觉得口渴难耐。好不容易在爪哇岛的一个傍晚,大家喝上一杯茶,总算慰藉了口渴之苦。

5月23日,玛丽号终于在新加坡靠岸,海莉特等人必须待上4周,以等候往返新加坡和砂拉越的船只茱莉亚号。6月29日,海莉特等人终于抵达砂拉越古晋的青山岩(Muara Tebas)河口,并沿着蜿蜒的砂拉越河驶入。

沿河风光,立刻引起海莉特的莫大兴趣——河边掩映在棕榈树间的村落,拿着竹罐站在岸边台阶上的妇女和小孩;房屋附近的各种大小船;渔网晾挂处下方伏着的鳄鱼,正躺在泥地上晒太阳;还有闪烁着萤火虫光芒的红树林;在大树枝桠上聚集吃着水果的猴子等。

詹姆士布洛克的居所,后来毁于华工之手。(图:KCH Past & Present)
詹姆士布洛克的居所,后来毁于华工之手。(图:KCH Past & Present)


古晋小镇初印象

海莉特等人的目的地是一座白色长形堡垒,由马来军士看守,炮口从堡垒的铳眼探出。茱莉亚号的出现受到热烈欢迎,因为船上载着传教士,还带着邮件和各种货品。由于当年河道治安不靖,贸易商船不多,茱莉亚号是砂拉越河上主要的货船。

当时的古晋只是个小镇,有华人和印度人的市集各一,规模都很小。海莉特说,“在那里几乎找不到英国男人或女人能买到的东西。”除了市集,还有清真寺和原住民的房屋,河流较高处则是马来人的甘榜和属于酋长或主要商人的房舍。华人和印度人市集的对面,隔着河,是拉者詹姆士‧布洛克的房子,另有三两间欧洲人的平房。拉者居所后方,可以远眺林木茂盛的山都望山(Mt Santubong)。海莉特等人就在拉者居所内居住了好几天,受到热情的接待。

对于拉者的房子,海莉特显然印象非常深刻。首先,那里弥漫着一股独特的气味,源自栽种于屋旁的两株花树,一棵是依兰树(Pokok Kenanga),另一棵是香兰木(Pokok Chimpaka),都是可以制作成香水的花种。不但拉者喜欢这两种花的味道,马来人更是将之作为美容品或香水之用。

更令海莉特念念不忘的,是拉者居所内的图书馆,里面藏书丰富,是海莉特很喜欢的地方。可惜的是,1857年华工事件暴发,这个图书馆因而被烧毁,当时海莉特隔河看着火光足足烧了两天,内心悲痛。她透露,有一位英国老先生也见证了图书馆被烧毁的悲剧,不久之后身体就出了问题,瘫痪了。

麦陀鹅夫妇迁入圣公会园区后,住在这栋主教屋内。(图:KCH Past & Present)
麦陀鹅夫妇迁入圣公会园区后,住在这栋主教屋内。(图:KCH Past & Present)


搬到法庭木屋开始生活

不久后,海莉特随着麦陀鹅等人,乘船越过砂拉越河,搬到一栋方形的木房子内居住。这房子是由德国传教士建造,原本要作为学校,但房子盖好后,传教士就被召回德国,空置的房子内留下各种杂物,以及一箱装有破烂圣经的盒子。德国传教士离开后,拉者将房子作为法庭用,如今麦陀鹅等人则住到房子的楼上。

每逢涨潮,河水在高脚房子下流淌,虫蚁就会顺水而来,并沿着柱子爬到房子内。为了处理这个问题,众人只好以热水浇灌,阻止虫蚁肆虐。海莉特清楚写下,体型小的黑蚂蚁还好,较大只的红蚂蚁“战斗力”最强。此外,白蚁也是这栋房子里的常客,海莉特等人带来的很多书都被蛀蚀。

在法庭木屋安顿下来后,麦陀鹅很快就拜访了住在这里的马来人和达雅人,并在屋后开了一家小药房,每日为许多病人看诊,并因此学会了说更道地的马来语。海莉特说,古晋马来人的口语和他们从书上习得的,有很大不同。她也记录了一段趣事,是她为两名妇女洗礼时,其中一位妇女对另一位说:她说话像一本书。

海莉特等人也从市集上,带回几位被父母遗弃的流浪孩童,年龄介于两岁半到6岁。这些孩子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海莉特也给他们上课,奠定了日后开办学校的基础。

一年后,新的教区建峻,麦陀鹅一行人全部搬迁至数百呎之遥的山丘上,开始了更为正式的传教工作,掀开了基督教会在砂拉越的重要篇章。原有的法庭木屋所在,即今日的旧法庭建筑群。

麦陀鹅曾经短暂居住在旧法庭原有的小木屋内。(图:蔡羽)
麦陀鹅曾经短暂居住在旧法庭原有的小木屋内。(图:蔡羽)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