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读家

|
发布: 5:12pm 08/09/2020

吴惠春/三个臭皮匠 赛过一个诸葛亮?

作者: 吴惠春

古时,有个叫高阳应的想建造屋子。虽然应聘的木匠好言相劝木材未干透,屋子就算建竣日后也必定会出问题,但好耍小聪明的高阳应以歪理把木匠堵得无言以对,只有受命建屋,后果可想而知。虽为《吕氏春秋》里的虚构人物,但现实中其实中却有很多活生生的高阳应,为数还不少呢!

ADVERTISEMENT

被误解的平等精神

这类外行指导内行的现象就是托马斯·M·尼科尔斯《专家之死》想探讨的课题。地平说、反疫苗的观点在民间占有一席之地。类似的声音不仅不被斥为道听途说,反倒被箔上了反精英反威权的美名,专家地位不可同日而语,以至于他们只能退到自己的学术圈里,专心致志于自己的事业。

究其原因,专家和平民的关系为何会落到这种境地?以作者之见,民主主义中所提倡的平等精神遭到平民误解而致。就像达尔文演化论被野心家滥用来为种族优越的伪学说背书一样,民众认为拥有平等的政治权利意味着对任何事物的观点也应是平等的。这种无限上纲的生搬硬套,完全无视彼此能力差异的现实。对于这样的现象,阿西莫夫早有先见之明地说过:民主意味着“我的无知与你的博学一样优秀”。

生而为人,情感不可或缺,众多文学作品因其而不朽。奈何,情感在理性讨论中却很容易沦为情绪的野火,烧毁沟通的桥梁。证实性偏见根植于每人心中,我们往往无法正视自己的劣根性,只接受自己想听的,对于异议一概视为挑衅。我们总是高估自己,对自己认识不足。即使面对铁一般的事实,在自尊心作祟下,也会试图掩饰伪装。能力越低下的人越会有这种倾向,这正正符合了心理学家戴维·邓宁(David Dunning)和贾斯汀·克鲁格所提出的邓宁-克鲁格效应(或简称达克效应)。

偏见无法根除,但批判性思维却能让我们尽量撇除偏见的负面影响,而教育就是培养思考能力的最佳途径。令人惋惜的是,中小学早已丧失了教育的功能,沦为次等待培训机构。一批又一批的顺民出厂,完全符合愚民政策下的关键绩效指标,上下同欲,国家大同啊!

高等学府的堕落程度也不遑多让。当教育成了以利益为导向的一盘生意,高等学府门户大开,入学的学子如过江之鲫,多多益善。更多学生意味着更多的教职员,素质参差不齐,有啥好犯愁的呢?放宽评估标准,就可为学府整体的成就粉饰太平。只要算盘打得响,水准什么的都可放一边。有鉴于此,一纸文凭不再是有保障的资格认证,充其量只是上过大学的证明。沾沾自喜的大学毕业生可能还自以为自己已经成了自己修读的领域里的准专家。

专家也别自视过高

互联网在各方打造下成了庞大的资讯库,任何资讯只要通过谷歌就唾手可得。然而,平常人没怎么学过如何判断信息的出处或作者的可信度,也忽略了搜索引擎的演算实际上是以利益为目的。因此,在虚荣心作祟下,有人就会拿着仅可充作谈资的无益资讯来大抛书包,过一过专家的瘾。有者甚至以此来质疑专家的专业知识。大数据的演算法会根据我们的搜索习惯推荐相同类型的网页,在享受便利之余,人们往往陷入 “回音室效应”而不自知。

专家和公众的分歧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公众有质疑能力当然是美事一桩,只是在表述意见时,需谨记时常保持谦虚,而不是抱着找茬的态度,否则只会沦为谩骂。至于专家,不要自视过高,也要接受自己的局限性。这社会不需要高阳应,也不需要只懂得孤芳自赏的专家,两个群体不再对立,对国家社会多有裨益。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