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优活

|
发布: 12:35pm 13/09/2020

【爱长在】李秀华/第六堂课:中国人的死与不死观,拷问着人生价值

作者: 本刊特约 李秀华

人们都知道死亡是不可逆转的,可自杀却不被允许,那活着是为了什么?人们在生命与死亡的思索中,意义和价值成了大哉问,而人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经典熏陶下,对死亡的感受不同,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有不同的诠释。

ADVERTISEMENT

中国虽然没有一本书是书写“死亡哲学”,然而诸子百家在经典写下智者和睿者的各种生命论述,早已渗入中国人血液,成为借鉴,形成精神。

人们在寻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过程中,冀望得到他人认同与赞美来获得肯定,并论断自身价值与意义,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强调的“仁者爱人”中,不难发现爱有亲疏次序。因此,人在追求他人的肯定时,也以评价人的身分地位来判断自己的价值与意义。

中国人文思想领域自古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不朽”的价值命题,完成一项方可留名千古。

死亡意味着生前所立终将随着生命流逝而荡然无存,可人们却冀望永存不朽,因此“创造”不朽以抵抗死亡,如透过撰写立言,或透过传宗接代把家业、家训一代接一代传承下去。

司马迁把立身扬名看作孝道的最高准则,皆因“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是其父司马谈的临终遗言,为了完成父亲著书的遗愿,他在为李陵仗义直言卷入祸端后,选择以宫刑代替死刑;隐忍茍活,正是为了创造人生的价值。

道家庄子认为养生之道在于顺其自然;生命是有限的,以有限去追随无限,一定疲累不堪。他以“庖丁解牛”揭示做人做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道理,方可保护身体,安享天年。

唯有面对死亡才会认真看待生命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认为,人在得志时,恩泽加在人民身上,与人民共同实行大道;不得志的时候,退而修养自身品德,独自行道。毕竟,人生不尽如人意,面对人生的转折点,是可进可退,可攻可守的。

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强调人是“向死而生”的存在;人从出生那天便步向死亡,人唯有面对死亡,才会认真看待自己的生命,并且积极规划人生。

德国哲学家阿图尔·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认为,我们肉体的寿命“活着”也只是不断被拦阻了,未即死亡,只是延期又延期了的死亡。虽是悲观哲学思想,然而,反过来想想,把赚来的日子好好用,生命便了无遗憾。

中国人渴望“圆”,人生一旦面临缺憾时便悲伤不已,可人生有许许多多的“小圆圈”来构成圆满,即亲情、友情、爱情、事业、健康……然而,不是所有的小圆圈都可以被圆满,能够看见圆满而放下缺憾,便可提升幸福指数。

任何思想体系都有其赖以产生的客观环境和主观条件,因此,无论是诸子百家的观点,抑或是西方生死哲学学说,唯有融会贯通,才知道怎么看待死亡,如何过自己的人生,并在死与不死之间求一个合适自己对于死亡恐惧的解脱之道。

主讲人:郑诗傧 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助理教授
主讲人:郑诗傧 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助理教授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