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7:00am 21/09/2020

【成长的淬炼/01】我长大了,在付出代价之后……

作者: 叶洢颖

你是否还记得人生中觉得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

ADVERTISEMENT

是吹熄18岁生日蜡烛的那一刻?初次为人父母那一刻?

看着父母原本浓密的黑发出现银丝的那一刻?

发现婚姻只是将就凑合的那一刻?

是工作上发现被坑,找个角落哭完然后笑着去找大老板据理力争的那一刻?

还是在医院里,医生招着手让你到病房外头说:“你过来,我交代你点事情”那一刻?

于是到了后来,随着年龄渐长,我们慢慢地发现,“长大”也许跟脸上的皱纹、头上的白发并无太大关系,而是与我们付出的代价有关。

小时候经常盼着长大,总觉得星辰大海是我们的征途,天南地北等着我们带着满腔热血去闯,去追逐心里已经描绘好的愿景和未来。

那时候,“长大”是多么美好的词汇,一直到你发现有些事,不是你努力就能达成的,理想变成遥不可及的梦想,美梦一次次被现实碾碎,“幻灭”已是寻常的时候,才知道“长大”一点都不好玩。

“‘长大’就是当我对不可控制的因素认输的时候。”34岁的徐佳(化名)在电话那一头说,“就是接受现实的局限,很多事情不可能达到你想要的最好结果。”

而“成长”的瞬间便是她接受了这个现实,承认这个结果。比如她曾经的梦想是成为兽医,但因为各种原因,最终成为现在的人事部经理。

“想像和达到的,总会有一段距离。”

而最近的一次“

”是她对于喂母乳的坚持。

“在当妈妈之前,会觉得母乳是很好的,许多医生也提倡,所以我希望能做到全母乳。但即便是我做了很多功课,做了很多准备,只是由于先天的条件,我最多只能半母乳。”

她坦言,她差点因此得了忧郁症。

“因为无法达成早已设定的目标,我差点有忧郁症,觉得没办法喂母乳很有罪恶感,(我)过度放大母乳带来的好处。”

“认输”听起来有些无奈,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再执着于到不了的终点,何尝不是一种“放下”?

最终,她清晰地认知到表达母爱以及是不是一名好妈妈,并非用喂不喂母乳来衡量。

“二胎时,我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反而母乳的效果更好。”

那么当“母亲”会是她人生中,另一个“长大”的里程碑吗?经历身分立场的转换后,“成长”是不是就伴随而来?

“没有的,”徐佳没有半分犹豫地答,“我不清楚别人的经历,但我的‘长大’是从跌倒站起来开始。”

“就是每一次遇到挫折、失败之后,你接受自己失败,然后再站起来的时候就是长大了。”


经历风雨后,开始懂了

小时候,经常听长辈们说:“你长大了就知道了。”不知道你是否曾在心里腹诽过为什么现在就不能讲明白?为什么非要等到“长大”?

结果,等到自己长大了才意识到,有些道理在一时半刻确实讲不清道不明,甚至即使是那一刻条理分明地解释,当下的自己并不一定理解或接受,只因为未曾经历过,又或者是身不在其位,未能深刻体会。

比如,社会新鲜人初出茅庐,刚踏入职场时,总会为自己的事业鞠躬尽瘁,加班加点,希望能获得上司的欣赏,进而升职加薪。

然而,后来才发现尽管自己拼死拼活,升职的永远是你认为表现不如自己的同事,开始产生自我怀疑,或者愤懑不平。

徐佳也曾经历过职场新人的阶段,亦疑惑过为什么升职的是别人?别人加薪的幅度比她高?然后想着自己能做什么样的改变,或是认为这世界就是不公平的,很多人会被亏待;质疑自己的努力没有被看到;不会拍马屁、不会做门面功夫等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解释自己遭遇的“不合理”。

可是,在她从底层打工仔逐步走到决策者位置的漫长过程中,她为自己找到了答案。


换位思考,你会怎么做决策?

当了决策者之后,徐佳笑说,她终于知道为什么老板不用工作就可以拿到那么高薪水了。

她发现,老板所承受的压力不是以工作时间长短来决定,她所要承受的风险和决策,并不会因为工作时间长或短而影响成效,她的工作再也不是以数量而是以质量来衡量。

“比起做管理层之前,我能付出的是用时间来换取金钱,然后看看手上的资源能否拓展,变成被人看到的机会,我要付出的是更多的时间。”

“当管理层后,我发现我一整个晚上不睡觉可能都找不到解决的方法,然后我的每个决策会影响到公司一些长期或短期的利益,(所以)需要瞻前顾后,上下对比,这不是用工作时长来衡量的。”

她叹道,可能当下会觉得她的决策是妥当的,可是有时候她当下认为是妥当的决策,对于公司长远的发展而言,却并非最好的决策。

这种感觉就像是我们翻看历史书,看到某些皇帝或高官因为做了一些决定而导致风雨飘摇的王朝走向灭亡时,会摇头叹息他们是如何不智、如何愚蠢。

但我们却忘了我们是站在“上帝”的角度,根据已知的前因后果下的判断,倘若身在其位,结合当时周遭的条件,未必就能做得更好。

“其实很多时候不一定要到这个位置才找到答案,如果在这之前你多跟有相关经验的人接触、聊天,或者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各个位置后去假设推断,多观察多看书,也许你的问题就能得到解答。”

她笑笑说,小时候她不明白为什么母亲总是那么唠叨,直到她为人母以后,有一天跟孩子的对话,她终于知道母亲唠叨的原因。

“(那个情景是)我看到他把作业簿放在桌上,可我不想帮他放进书包里,我提醒他,他当耳边风。虽然大家都知道让他去承担一次后果,下次就知道负责任,但还是忍不住提醒他,他便回一句:‘你说很多次了’,于是我们进入拉锯战。”

那一瞬间,她终于理解母亲,于是她主动停战离开。

“(母亲)是那种不能帮你做,可是又看到你做不好,又想提醒你的心态。”

但同时,她也理解孩子的心情,所以当她发现进入这个循环时,她选择走开,和过去唠叨的母亲和解了。

“现在我妈唠叨我的时候,我会提醒自己不可以开口嫌她唠叨,因为我明白她是操心我的事情,是出自好意。”

其实,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既可以照见过去的自己,亦可以看清楚现在的自己。


世界从来都不是公平的

徐佳认为,长大就是每一次迷失自己,又再次找回自己;发现不能再随心所欲地做自己;经历一次次伤痛,到最后不再感受到痛。

那是否意味着“长大”等于麻木,过往沸腾的热血慢慢变冷,最终成为冷漠的看客?

“我不会麻木,我觉得我还是有感性的一面,我还是会生气,但是我会去探索自己生气的原因。然后发现是自己的标准和观点跟别人不同,我会问我自己需不需要改变、调整?”

“我首先会接纳自己的标准。其实让你生气、高兴的原因,就代表着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但不代表这个世界是这样的。”

毕竟,这个世界从来不是围绕着我们转的。

她曾为国家某些政策的双重标准感到不满,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现其实“双重标准”遍布在世界每个角落。

“如果你有能力,你就做那个设定制度的人。但是你不可能满足所有人认为的‘公平’,不能让所有人都开心,你要做的是怎么平衡自己和保持乐观。”

她笑着举了个浅显易懂的例子,4岁的女儿向她提出过抗议,抗议的原因是:为什么她需要刷牙才能去睡觉,1岁的弟弟不用刷牙?为什么她每天只能喝2瓶牛奶,而弟弟每3个小时就能喝一次奶?

听到这里,我忍俊不住却也想鼓掌叫好,小妹妹真是逻辑达人。

从成人的角度而言,这仅仅是出于“需要”的分量来分配,但是在4岁小女孩的角度,是呀,单单从喝奶量来看,确实就是不公平,也让徐佳无从解释和反驳。

“因为弟弟开始吃粥了,我不能拿她有吃饭来解释,所以我会问她是不是肚子饿?是如果需要我也可以泡牛奶给她喝。”

也许只有小女孩自己长大之后才会明白,当时候的自己为什么不需要喝那么多奶,嗯,她长大了就会知道。

延伸报道:

【成长的淬链/02】我长大了,在网络霸凌之后……

【成长的淬链/03】我长大了,在失去挚友之后……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