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星云

|
发布: 7:00pm 23/09/2020

纳粹集中营的图书管理员/廖国强(马六甲)

作者: 廖国强(马六甲)

我对二战历史很感兴趣,因此自助游德国慕尼黑时,首站就参观了位于近郊的达豪(Dachau)纳粹集中营。

慕尼黑是希特勒的政治发迹地,他也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纳粹集中营。如今这集中营已改成了纪念馆,免费开放参观,还有专人以德语和英语为游客义务导览。这些导览员都是德国人,讲解得非常详细且专业。而我也很佩服德国人勇于自揭历史疮疤的勇气。

ADVERTISEMENT

我是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来到集中营,大门外的小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很难让人把这幽静的环境和残酷恐怖的死亡集中营联想在一起。一条废弃的铁轨直达门口,当年一辆又一辆火车,便是经由这铁轨把囚犯送进这死亡集中营里。

推开厚重的铁门进入集中营,却推不开沉重的氛围。铁门上一句德文标语“Arbeit macht frei”(劳动带来自由)是何等的讽刺,因为绝大多数被囚禁者基本上都盼不到自由的一天。

达豪集中营建于1933年,直到1945年纳粹德国战败后被关闭。集中营的食物和生活条件极恶劣,再加上长期的劳作和被虐待,因此12年来死在这里的人不计其数。集中营里还有毒气室和人体实验室,把囚禁者当成活标本来实验化学武器和测试人体对极端环境的承受力,令人发指。

起初集中营关押的主要是政治犯、共产党员和异议分子。后来则把所有被纳粹定义为“次等人类”者都关在这里,如犹太人、吉普赛人、同性恋者,甚至耶和华见证人信徒等。虽然被关在这里的都被纳粹归类为“次等人类”,但他们在营里还会再划分成好几种等级,而犹太人被列为最低等。被囚禁的人都没有了名字,只剩下编号和用于区分等级的颜色标签。

在纳粹眼里,这些人命还不如一颗子弹珍贵。纳粹要处决囚徒却不愿浪费子弹,所以把他们赶进毒气室集体毒杀,以符合“经济效益”。初期这些被害人的遗体尚能被焚化,然而到了二战后期德国燃料严缺,堆积的尸体被随便的弃在一个乱葬岗。由于每天都有许多人死亡,所以尸体甚至来不及用泥土埋上。

保护好仅有的8本书

参观了纳粹集中营不久,我读了一本二战相关小说“The Librarian of Auschwitz” (《奥斯维辛的图书管理员》)。这是西班牙作家Antonio Iturbe的作品,根据一位纳粹集中营幸存者蒂塔(Dita Kraus)的真实经历和回忆改编,以平实的文笔描写纳粹集中营里的生活和经历。小说以西班牙文创作,我读的是英译版。

书中主角蒂塔是出生在捷克的犹太小女孩,她在13岁时和父母一起被囚禁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纳粹虽然允许囚徒们为营里几百个小孩上课,但却严禁任何书本,而私藏书本是一条死罪。

 虽然如此,被囚禁的犹太人还是私下藏了8本书(其中两本还是文法和数学课本),蒂塔则负责保管和收藏好这8本珍贵的书。她被囚友们称为图书管理员,只有8本书的馆藏则让它成了世界最小的图书馆。

集中营里的囚徒被逼劳役,但每天只得到一块硬面包和一碗稀汤。有的妇女因不忍自己的孩子挨饿,甚至不惜出卖肉体以换取多一小块面包。而到了二战后期,纳粹德国在欧洲各战场节节败退,他们甚至好几天才能获得一小块面包充饥。

1945年4月的某天,当蒂塔正饿得奄奄一息时,恍惚间见到列队进来的士兵身穿的并不是惯见的黑色纳粹军服,而是浅褐色军服。她这才知道纳粹德国已经战败投降,所有的集中营也被联盟军接管了。他们终于盼到了二战结束,重获自由。可惜蒂塔的父母都先后在集中营中病死了,熬不到享受胜利果实的那一天。

蒂塔为了保护好仅有的8本书而甘冒死刑的风险,令人动容。她说,书本虽不能果腹也无法杀敌,但却能让精神文明保存。只有面包而没有书本提供的精神食粮,肉体虽能活下来,人性却是残缺的。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