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吉甘蜜(Bukit Gambir)方向的大路驶进玉射老街,看到老街左边的店屋是洋灰钢骨建筑,右手则是木板建筑居多。原因是在70年代初,左手边同一排后端的店屋曾遭受火魔的吞噬,造成整排店屋必须重建,而前端的店屋则是后期才兴建,故看来比较新式。这一排的店屋多是店面兼住家,或是只充当住家,或只是店面。
相反的,右手边前端店屋的年龄看来与同一排后端的店屋没差多少,但是基于店主定时维修,看起来又比后端的店屋来得新颖。这排店屋以店面居多,有少数是当住家。而后端的最后两间店屋因为空置多年,造成店面颓坏,蚊虫壁虎白蚁大军进驻,使老店看来无精打采。
由此显见,这些老店屋在时间的推进中,各有各的命运,而不管是哪一种命运,至少能保持这些店屋处在一定的状态,不至于全军覆没。
回溯历史,老街曾有4家中药店像仁济、天和堂、万山和等。在物换星移之下,其中仁济已转型为拥有百药柜的耀成杂货店,店龄逾80年,却已脱离中药的怀抱,店主是籍贯客家大埔的何成耀。
他说,中年时自己工作不太如意,因此就将店名从本来的“成耀”改为“耀成”,有“做任何事情都要成功”的盼望,希望从此顺利如意,还好一切都尚算过得不错,可谓心想事成。至于余者则早已消失于老街,连后人也搬离了。
早年的老街还有4家理发店,有一家店主的籍贯是兴化;其他则是海南人,但这些店早已走进历史。当前,只有两家美发店营业。
昔日的繁华老街,风光远去,再随着年轻一代往外迁移,街坊居民自然以高龄者占多数,使日常的老街呈现一丝沉静。
百年历史的杂货店
位于老街中段的合兴杂货店的地契显示,地契发出的年份是1919年。靠近店门口依然悬挂一个大牛奶粉罐当零钱罐,方便店老板找零钱,至于镇住牛奶罐的小铜钟,表层纵然看来微许褪色斑驳,却散发朴雅的气质,非常吸睛。
与一些传统杂货店的内部凌乱暗沉比较,这家店面的架子上瓶瓶罐罐盒盒桶桶排得整整齐齐,一眼望去就如一行行列队的军队,十分壮观。因为店主许良鸿一有空就整理货物,分门别类,希望一切看来井然有序。
籍贯潮州的他与时并进,虽然习惯用算盘计账,好保持头脑灵活,却也备有现代的计算机与电脑来记账和处理一些货物的进出。至于用来放置算盘和计算机的桌子也有逾百年的历史,比老店还老,但桌面与桌脚的外观看来,除了有些岁月流逝遗留下来的斑驳,仍然坚实牢靠。而在店后面则置有好几块他人恭贺先人的牌匾,隐约显露祖辈在此落地生根的点滴。
现年71岁的他披露,自己在中国老乡出世3个月后就跟着父母南来马来亚,一来就是在玉射生活成长。原因是先祖早已在此安家落户,依靠经营杂货店为生,有一定的生活基础 ,算起来是六代均在此生活,而他是第四代。
旧情古意的老地方
在合兴杂货店斜对面的友合餐室成立于1975年,由10个朋友合股经营,故招牌就叫“友合”。过后,这10个人当中有不少往生了,留下两个人,其中一人要退休,就将股份出让给另一人。从此,餐室的拥有权就归籍贯海南文昌的侯亨敬持有。
他从年轻到老都在厨房讨生活,练就一手好厨艺,日常喜欢研究各种菜式,如他从3大民族的面食里得到灵感,创出“咖哩粉炒面”,其他拿手菜尚有独家的“玉射醋蒸鱼”、酥脆炸鸡翅和“3大民族”(卤粿条、卤面和卤米粉)等等。
由于目前健康大不如前,他退居幕后,主厨换成儿子侯升浩。后者决定将店里布置改头换面,重新出发。
侯升浩也是一位榴梿和椰子达人,不单在店里摆出自己收集的很多旧物,也亲自手作一些家具包括桌椅,使店里的氛围趋向怀旧风,成了不少外地人的打卡点。他将此命名为“老地方”,意指“老朋友相聚的地方”。
时常变身的两家咖啡店
同乐园咖啡店和新泉珍咖啡店向来是整条老街最吸引众人眼球的店屋,主因是后者的主人家杨全运喜欢收集旧物和布置店面。后来,由于收集的旧物太多,自家放不下,刚巧前者的店主想要结束营业,籍贯海南琼海的他就向对方租赁下来继续经营咖啡店,并以各种旧物装饰,自成一格,至于自己的店则改为住家自居。
然而时长日久,他收集的旧物有增无减,连租来的店面也放了不少。加上他不时会变动旧物的摆设,使店面呈现新的风貌,让人感到在店内用餐或喝茶的气氛,都显得古意盎然得来又不失新意。这些别出心裁的布置使这家咖啡店,一度是本地某部电视连续剧的主场景,即剧组向他租借店面来拍戏,为自己创造新的经验与回忆,也成了街坊的谈资。
尤其是他会依据华人传统节庆如农历新年和中秋节,为大门与走廊换装,添加自己制作或书写的春联、灯笼或道具,或根据自己的布置主题购买装饰品,更令人不知不觉会有所期待“这一次,他又有哪些布置新花样?”
现年62岁的他从多读书、做功课、多上网看看别人怎样布置取经,自然就会有一些点子从心里冒出来。
至于他与太太共同打理的咖啡店,则有出售一种少见的自制饮料,即紫锦兰薏米水。紫锦兰是一种药草,别名有紫背万年青、蚌壳花和蚌兰等,素来有清热化痰利湿的功效,煮出来的药茶颜色是紫红色,再添上白色的薏米水,就交织出淡淡的紫色,显得有些浪漫,被视为“浪漫之饮”,亦是店里的“人气饮料”。
看不出卖什么的“千宝店”
老街还有一间让在地人与外地人津津乐道的老店华美公司。从宝号来看,是看不出这间店卖的是什么东西。这本是一家修理和售卖脚车的店,店里还出售其他货品,从洋货、电风扇、各种农具、五金、针线、玩具到各式螺丝等等,种类约1000种,简直就是“千宝店”。
店老板苏文贵,籍贯福建莆田。原本在外地工作的他见到父亲上了年纪,还要打理繁琐的店务,就在盛年时期从父亲那里开始学习如何经营,以便接棒。包括怎样记得整间店里的种种货品和价格,才能应付顾客的各种需要。特别的是,老店后面的墙上处处挂上时钟,仿佛随时提醒人们把握时间的重要。
既然是一家修理与售卖脚车的店,店老板不免也收集一些古董脚车,而这些脚车的状态均保持完好,使人见之爱不释手,想问店老板要不要割爱,他总是微笑不语,既不拒绝也没有答应,让人不得不自动打退堂鼓。
在奖杯座下喝咖啡说故事
距离华美公司只有一间店面距离的咖啡店看来没挂上招牌,可知道的人包括异族同胞,都懂得这家咖啡店叫“Buji咖啡店”。那是店老板的父亲王朝瑞的绰号,他早年也在老街开咖啡店,即琼海芳咖啡店,以海南咖啡和烤面包闻名,还自制包点、鸭蛋Kaya、炸油条及代理椰浆饭,吸引很多各族人士捧场。
后来,他因后继无人而结束营业,至在外地工作的小儿子王会运退休归乡,决定开咖啡店来打发时间,就在住家隔邻租下店面,卖咖啡烤面包、海南鸡饭跟海南卤肉卤猪肠饭。
而他在奖杯座下泡咖啡冲茶也成了店里的独特风景,因为墙上都钉上架子,放置大大小小的奖杯,墙面挂着一面面的锦旗和一张张关于玉射中秋会的剪报,每一座奖杯或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隐藏一个故事,而有多少的奖杯锦旗就代表着有多少故事深蕴其中。深究起来,这些奖杯和锦旗多是“流浪足球俱乐部”(Persatuan Bola Sepak Overchenent)的战利品。
原来,王会运年轻时期喜欢踢足球,是“流浪足球俱乐部”的后卫,足球队的奖杯锦旗球衣等物件无处安放,他就收留它们。
而这家咖啡店也是“流浪足球俱乐部”成员相聚的大本营,常常几个人坐在店里一边喝咖啡一边话当年,随手拈来,指着其中一座奖杯或锦旗都能抖出当年的雄心壮志,战绩辉煌还是在哪里比赛却失意归来的甜酸苦辣。
事实上,“流浪足球俱乐部”在上世纪80年代是麻县(现在称东甲县)响当当的一支足球队,战绩彪炳,连友族同胞都知道他们的球技一流,所向披靡。他们是从只用报纸揉成的“球”开始踢,踢成一支足球队,踢出一片天,踢到有厂家赞助球衣球鞋,风光无限。
想当年,他们去哪里比赛是村里的大事,很多村民不约而同组成啦啦队,租几辆巴士浩浩荡荡地出发,好为他们打气加油。如此说来,这个小地方曾经诞生一个全民运动,便是踢足球、看足球、比赛足球,显示一粒足球能够凝聚全村人。目前年龄最大的球员六十多岁,最后一代也四十多岁,已经无法出战比赛,大家仅能从回忆中想想当年的风光。
利人利己的爬墙草
如果从“Buji咖啡店”内部往店外看,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绿叶墙,那是一种攀附植物,俗称为“爬墙草”,也是老街超受外地人欢迎与打卡的一处绿景。成就这片绿景的人,则是在对面横街开五金店的孙亚福。
67岁的他,本着绿化环境及避免夕照的光线会让街坊的双眼不适,着手种植这种爬墙草,并且一有空就修剪或打扫路边的落叶,利人之心表露无遗。
岂料,当这种爬墙草近乎布满整面墙时,竟成了一个地标,即看到这个地标就意味着人身在玉射老街了。他还因此而上了报章地方版新闻,成了绿化地方的一页佳话和榜样。
玉射女婿的天堂
从五金店算起的第3间店、外观看来好像又是“无招牌”的咖啡店。事实上这间咖啡店的宝号为“家乡味”,店老板是蔡志超,属玉射女婿。他本来是在“Buji咖啡店”旁的店屋营业,之后为了改善营业环境,便迁至新建的这间店面,却没再去做新的招牌,因为店名早已在玉射人脑中根生蒂固。
家乡在新山的他,当年是为了让孩子在一个比较亲近大自然的地方成长,毅然决定举家搬迁到此定居,初时对当时玉射有许多苍蝇不习惯,过后反而是愈住愈欢喜,特别是门前有条大河。对他与孩子来说,一打开门窗就能见到大河就是一种幸福。毕竟在新山是比较难与大自然面面相对,所以,他更感到自己幸运地娶了玉射太太,开展新生活,如鱼得水。
来自餐饮家族的他搬来玉射自然就想开间咖啡店,在汤汤水水的世界大展拳脚,主因是他擅长烧鸡、烧肉和叉烧,煮炒的功夫也不赖。再加上母亲也是烹饪高手,有时会推出一些特餐、自制虾米辣椒酱、糖水或糕点,像煎菜饼、薄饼和平安粥等,生意兴隆,他们很快就在当地站稳脚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