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文化空间

|

古晋笔记

|
发布: 7:00am 28/09/2020

蔡羽/在岁月彼端的传统老行业

作者: 蔡羽

ADVERTISEMENT

早年的工匠都拥有一双巧手。(图:砂拉越博物院)
早年的工匠都拥有一双巧手。(图:砂拉越博物院)

我很喜欢翻阅老刊物里的商业广告,其中往往有很多耐咀嚼的信息,也可以感受到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如何牵动各行各业的兴衰。

1951年正值战后初期,是经济复苏的阶段,古晋华商商会出版了《古晋工商业指南》,根据行业分类列出古晋市区各大商号,我们可以从中一窥当时工商业的情况。

指南清楚列出,数量最多的是土产京菓出入口商,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杂货店,总数将近200家。在人口相对少的年头,杂货店是最普遍的经营模式,有利可图的货品都可以摆到店里卖,日后才发展出专卖店的经营模式,比如布庄、香烛行等。

以1951年的市场规模,古晋市区人口不到4万人,加上郊区人口,整个古晋省也就17万,因此200家杂货店可谓数量可观,杂货商影响力不小。

土产杂货店主要经营者是福建人、潮州人和诏安人,因此这几个籍贯的头家,一直都在古晋的工商业界扮演重要角色,至今仍是。1937年12月成立的京菓同业公会,当时是业缘性组织中最具影响力的。

自1990年代,大型超级市场和百货商场相继出现,传统杂货店倍受冲击,除了少数转型成功,大多数都宣告结业,这个行业在过去这30年的变化,可说非常大。

杂货店是早年主要的生意模式。(图:砂拉越博物院)
杂货店是早年主要的生意模式。(图:砂拉越博物院)


制鞋业、木屐──消失的老行业

除了杂货店,手工制造业的改变也翻天覆地。以白铁业为例,目前在古晋老街营业的白铁铺有6家,然而在1951年的记录,却有16家之多;1965年古晋中华总商会出版之《古晋商业年鉴》的记录,白铁铺已经减少过半,仅剩7家。这个行业所受到的冲击,主要来自塑料容器的普及化,以及进口铁制容器的竞争。

有一个在古晋不复在的老行业,是制鞋业。1951年的记录里,我们可以看到5家制鞋店,分别是印度街的时代鞋庄、亚洲,亚答街的同益成和新怡兴两个宝号,以及中国街的长城。同期,也有古晋革履工友联合会的组织,成立于1950年11月12日,是制鞋工友所组织的工会。到了1965年的记录,则不见了亚洲商号。对制鞋业的打击,大概离不开成鞋的入口与销售。

此外,还有一个木屐制造业,也消失不见。木屐在早年深受人们喜爱,尤其鱼肉贩子日常工作时,更喜脚踏木屐,不怕地面积水。1951年有5家木屐制造商在记录中,分别是亚答街的继晋、中国街的刘松裕、友海街的灼昌、花香街的创成和达闽路的桂发。

莫肇隆是位于古晋亚答街的老牌广东人钟表行。(图:翻拍自莫肇隆店内收藏)
莫肇隆是位于古晋亚答街的老牌广东人钟表行。(图:翻拍自莫肇隆店内收藏)


木炭、制藤业──从繁盛走向没落

木炭作为早年主要的燃料,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用,是普及度非常高的产品,直至煤油、煤气取而代之为止。木炭业主要掌握在雷州人的手上,从烧炭到木炭买卖,雷州人基本上垄断了这个行业。1951年,木炭商有浮罗岸的顺源、曾捷兴、启昌;中国街的耀华;下横街的元兴;印度街的广来。1965年的记录,还有大井巷的五盛兴、顺发、广益栈;花香街的谢顺兴,至于顺源、元兴和广来则未在记录中。

木炭逐渐被煤气取代后,传统木炭店有者转型售卖煤气,有者则宣告结业。目前,市面上仍然有木炭业经营者,但规模与当年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在热带雨林中,树藤无所不在,以树藤制作的各种家具或用具,早年是很受欢迎的。藤制产品五花八门,不但耐用,而且精美。尤其是藤椅,当年几乎家家都在用,其透气凉爽的特质,特别适合热带气候。古晋老街上的老牌藤器店,有友海街的汉新和桂福;亚答街的德兴;下横街的如发;花香街的新骏发等。

同样以制造家具为主的,当然要提及木器店。古晋老街木匠多,甚至出现了“木匠街”(Carpenter Street,即亚答街),早年在街上每走三五步,就听见木器店捶打锯木的声音。经营木器店的,江西人为数不少,店招一般会写上“上海”两字,目前在友海街上还可以看见这些老招牌。

传统木屐店。(图:翻拍自古晋猫博物馆老图片展)
传统木屐店。(图:翻拍自古晋猫博物馆老图片展)


传统工匠,见证时代的变迁

传统木器店在过去数十年来的改变,有者发展成家私厂,厂房搬迁到市郊;有者则转型为平价家私行,依然留在老街营业。老木匠蹲在五脚基刨木锯木的画面,在老街今已不可见。

传统工匠行业,还有磅秤制造、钟表维修、裁缝业、酱园业等,都见证过时代的变迁,诉说着巧夺天工的匠人精神。面对兴衰起落,有些手工业者依然默默耕耘,未来是否结合时代的新机遇,再创另一番新作为呢?

另有一些比较独家的老行业,记录在1951年的工商指南,也值得带上一笔。

当年在浮罗岸地区,有一家砂拉越火柴厂,是古晋少有的火柴制造厂。原厂址如今已经建成店屋,但保留一条火柴路(Jalan Macis)。

在海唇街门牌50号,有一家协义成,专制铜锣。

还有几家肥皂厂——大石路的三林、浮罗岸的吴荣兴和中华,都是老古晋熟悉的商号。

爬梳老行业是一件有趣的事,也是重要的记录。个别行业的细节,或许容后再叙。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