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琴不字禁

|
发布: 8:00am 19/10/2020

杨丽琴.行动管制的社会成本

作者: 杨丽琴

上周,一名网民指责卫生总监诺希山封锁疫区的策略错误,并指诺希山压平的只是“经济曲线”。

诺希山的解释是,若无法控制冠病疫情,长期恐让经济、社会及教育变得更糟。

ADVERTISEMENT

看来,反复的疫情及封锁行动,开始让人民失去耐心,也开始质疑,封锁是否抗疫的最有效政策?

史上曾发生过几次严重的瘟疫,但全球为了某场瘟疫而集体大规模封锁,应是首次。

中国是首个为了对抗冠病大规模封城的国家。过后,各国纷纷效之,包括大马。大部分国家在锁国封城之初,都看到效果,惟在逐步开放后,疫情却卷土重来,难免有人愤怒质疑:是否疫苗一日未研发,人类就必须一直为冠病失去自由?

目前为止,我们知道冠病极度容易人传人,因此,勤洗手、戴口罩、保持身距,有助降低传染率。但也有一些特殊病例,据说做足预防措施,仍然患上冠病。

冠病防治仍有许多未知地带,至今仍未知首宗冠病病发原因。因此,冠病或有其他导因,好比一个人就算终日戴口罩、不与人接触,仍可能患上感冒咳嗽。他未必是被人传染,可能是因为天气变化、饮食不当、自身免疫力低落等因素而得病。

而随着时间流逝,封锁政策的有效性也开始打折扣。

首先,冠病未必一定是人传人,可以是原发性疾病,也可以是有其他媒介,如某种食物。若是如此,就算彻底隔离,人类仍有染疫风险。

另外,长期的囚禁会令人麻木、松懈、忧虑。人毕竟是群居动物,越禁止越有抵抗心理,行动管制时间一久,人们静极思动,觉得“不自由,毋宁死”,违抗行管令者必是有增无减。

另外,成功推行封锁政策的国家,领导和政治人物必须以身作则,人民也必须有高度的纪律和服从性。因此,在某国成功的模式,未必能在他国复制(尤其是在崇尚人身自由的西方国家)。

行动管制除了有经济成本,也蕴含社会成本。分隔两地的夫妻、情侣,长期无法团聚,感情可能转淡,彼此缺乏信任,互相猜疑。在寂寞难耐下,也可能有小三、婚外情,导致婚变,家庭破裂,孩子是最大受害者。

此外,小孩长期见不到被困外地、无法回家的家长,成长过程少了父或母亲陪伴,是个缺憾。假设疫情很不幸地持续数年,孩子们也将失去与同伴玩乐、在户外活动的宝贵童年。

也有人是因为行管令被逼和家人朝夕相处,摩擦日增,最终家变,这已时有所闻。

由于行动管制,很多人无法见到家人最后一面,或举行祭拜仪式,成了心中难以磨灭的伤痛和遗憾。更多人因为疫情和管制冲击经济,失业减薪,焦虑忧郁,甚至自杀。

另有真实案例,一些安老院为安全起见,婉拒善心人士探访,以及禁止长者外出,许多长者因此情绪受影响,出现忧郁症或失智症现象。

有人觉得行动管制不过是权宜之计,只要疫苗研发成功,日子就会恢复正常。惟疫苗从研发到普及化,或许要两、三年。这段期间,为了防止疫情扩散,锁国封城是逼于无奈,但终非长远之策。毕竟,国家与人民必须付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而人民心灵的创伤,未必比染疫来的低。

虽说非常时期需用非常手段,但除了周而复始的封锁和管制,有没有其他更好方法可以防止疫情恶化?

为此,各国必须放下角力,齐心抗疫;各位达官贵人、精英专才也必须集思广义,再寻良策,让全球人能早日摆脱疫情和行管。毕竟行动管制已开始让人民觉得疲惫,陆续出现反弹声音,日久也会失去初期实行的抗疫效果。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