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2:05pm 30/10/2020

【登上高山Bukit Tinggi/02】揭开文冬姜的身世之谜

作者: 本刊 白慧琪、摄影:本报 谭湘璇 
吴勇岳捧着新鲜出土的武吉丁宜姜。
吴勇岳捧着新鲜出土的武吉丁宜姜。


“这是100%的武吉丁宜姜!”姜农吴勇岳捧着刚刚出土的老姜,为之正名。原来,远近驰名的“文冬姜”并不生长在文冬,而是20公里外的武吉丁宜。这里的姜香浓辛辣,外地人赞誉有加,却不知小镇名称,只知临近文冬,就称之为“文冬姜”。“武吉丁宜姜”因此被耽误多年……

吴勇岳听老前辈说,当地人多来自中国广州,因为喜爱吃姜,南来时也带了几斤过来种,没想到种出来的效果比中国的还好,大伙就开始跟着种姜。“以前人不会自私自利,朋友之间给你一点,给他一点种,传到现在,这里的姜才那么出名。”

ADVERTISEMENT

乘坐四轮驱动车走过颠簸山路,转了几个弯,上坡又下坡,终于来到一座亭子。望向四周,有树林,有农地,已不知身在山中何处。只见姜农吴勇岳穿着拖鞋,一派轻松地说:“好啦,接下来我们开始用走的,全程5小时……”

5小时是玩笑话,但整趟寻姜之旅对采访团队一行3人一点也不轻松。前一晚刚下过雨,黄泥路甚滑,上下坡得特别留心,还要踩过泥洼,跨过倒下的树干。一路上可见摩托车的轮迹,平时姜农和工人靠摩托车代步穿梭山间,收成时把一篮篮老姜运到集散处。

终于走到一座小棚子稍稍喘口气,那是平日姜地工人休息的地方。一旁绿油油的姜苗大约2个月大,每一株姜苗生得挺拔,像挺直腰杆的人摊开好多对手摆出“不知道”的姿势。有些姜苗生得很热闹,好几株凑在一起;有些形单影只。这些台面上的状态都反映了姜在地底下的生长情况。

吴勇岳解释,姜母长出的第一株姜苗生出大约10片叶子后,就会开始长出第二株苗,再一株。等到四五个月时,就会长出大约5株姜苗。每长一株姜苗就表示地底下的根茎又向横扩张。从播种到收成历时8至9个月,挖出来就是一大块像螃蟹横行霸道的姜,又香又辣。

如何种姜?“哦,发第一根苗的时候要施肥、除草;两个多月时要盖泥,不然露出头来会长得不理想;偶尔有虫,要处理一下。”吴勇岳简短说道:“种姜也讲气候,如果种下去是雨季,姜母很容易腐坏,会影响到整个姜都不能要了。”

“就是这样简单啦!”话音刚落,吴勇岳又说,“看似简单啦,其实经营的时候要一段时间,要有耐心。”

好几株姜苗凑在一起,反映底下的姜已慢慢扩张。
好几株姜苗凑在一起,反映底下的姜已慢慢扩张。
探出头的姜会变红,见光了就不会继续生长。
探出头的姜会变红,见光了就不会继续生长。
两个多月时盖上大约4到5吋的泥土,避免姜冒出头,也营造松软的生长空间。
两个多月时盖上大约4到5吋的泥土,避免姜冒出头,也营造松软的生长空间。


种出好姜的秘诀

姜的一生岂是三言两语就能交代的?

从播种谈起,先把芭地整理干净,每相隔一呎挖个洞,种下姜母再一一覆盖泥土,一种便是好几排。长出第一株苗时要施肥、除草;两个多月时再盖上大约4到5吋的泥土。“因为姜要埋在土里,不能见光的,见了光就不会再发育长大了。”

覆盖上这一层泥,也是在替姜营造松软的生长空间,否则往下泥土较硬,长出来的姜会很瘦小。全程靠人力逐一覆盖,不能弄伤姜苗和叶子,否则都会影响地底姜的发育。这段时间,姜苗需要充足水分,让姜在地底下慢慢扩充领土,往上长大,长肥。若天气干燥,还需启动洒水器灌溉。

约莫5个月,姜苗旁会冒出姜花,是地底下姜老化的先兆。接着,姜苗叶子慢慢呈现斑点,叶子慢慢枯黄,就可放任不管,任由姜苗凋谢枯倒,杂草乱生。这时,枯死的姜苗和野草就像防晒网,保护生姜在地底自然老化成老姜,等到8至9个月,就能收成了。

请吴勇岳示范采收姜,他带我们来到一片荒芜,长满爬藤植物的土地。原来,寻觅已久的“武吉丁宜姜”就在这最不起眼的荒地底下。吴勇岳用锄头扯开杂草,用手扶起一支枯枝,“呐,这就是枯了的姜苗。”

采收姜要特别小心,一点一点挖,否则锄太深可能斩断姜,卖相不美,价钱也不好。吴勇岳小心翼翼撬出“一只螃蟹”,折断色深干瘪姜母,指着正中心边说边往右比划,“这就是姜母长出的第一个苗,然后第二个、第三个……”

9个月的老姜不采收,继续搁着老化变成姜母,到11个月左右开始发芽,就能开始种下一批姜。当然,姜母能做姜母茶、姜母鸭,也有市场,能够贩卖。“收成的时候最开心,觉得有成就。每个农民都是这样的啦!”

五个多月的姜苗开始变黄,是老化的征兆。
五个多月的姜苗开始变黄,是老化的征兆。

姜苗也会遭遇虫害。
姜苗也会遭遇虫害。

武吉丁宜海拔600至800公尺,气候适合种姜。
武吉丁宜海拔600至800公尺,气候适合种姜。


别嫌本地姜贵,你看不见耕种的辛劳

问及整个耕作期,哪个阶段最辛苦?吴勇岳不假思索回答:“清理芭地。”

一片姜地收成后得休耕4年才能重新种姜,因为适合姜的微量元素已经被吸收殆尽,若直接翻种,效果欠佳。因此,休耕的农地会挪来种植其他豆类、蔬菜,最后任由杂草小树丛生。准备翻种姜时,姜农再一一清除,焚烧堆肥,成为下一批姜种的养料。

旱天翻种相较轻松,也容易烧杂草堆肥;若遇上雨天,满地泥泞,难以行走作业,杂草也不易焚烧。再者,过于潮湿,刚播种的姜母也容易腐坏,难以生长。

“以后就别再嫌本地姜贵啦!”吴勇岳笑说。

不敢不敢。一公斤武吉丁宜姜市价约20至23令吉,背后有很多辛劳。望向一片片种植月份不同的姜地,有些在平地,有些在陡峭的山坡上。工人光着脚丫,拿着锄头在梯田上窄小的田畦行走,轻锄盖泥,看似轻松却叫人看得紧张。吴勇岳说,工人经验丰富,已经习惯了。但,为什么非得光着脚丫啊?

这是避免鞋子沾染其他地方的土壤,可能带菌,污染姜地,造成姜瘟。“很敏感的啊,一下子一传十十传百。不夸张,会令农作物全军覆没!”大约3年前,吴勇岳经历过一次姜瘟,才一个星期,所有姜都腐烂,无药可救。

“染疫”的土地因病菌残留,不再适合种姜,只能转为种植蔬菜、豆类或瓜类。姜农和工人得注意,避免把染疫土地的泥土带到其他土地。“这个没得隔离的,如果在上坡就头痛,雨水一来把泥土冲下来,下坡的姜就可能感染。”

我国市场售卖的姜多数进口自中国、泰国和印尼,表皮干净,因为进口就已事先去除污泥。市售的本地姜多少还沾着一些泥土,读者不妨以此分辨。

武吉丁宜位于海拔600至800公尺,气候特别适合种姜。加上生长期完整,经历自然老化过程,本地姜又香又辣,还适合加工成姜粉、姜醋、酵素等。吴勇岳解释,以中国姜为例,三四月春季种植后得赶在冬季下雪前收成,否则地底下的姜容易腐烂。如此,姜还不足月就提早收成,香气也不足。

武吉丁宜姜就蕴藏在杂草丛生的地底下,小心挖掘,就能挖出一块螃蟹大的姜。
武吉丁宜姜就蕴藏在杂草丛生的地底下,小心挖掘,就能挖出一块螃蟹大的姜。

姜母长出第一个苗后,会往两边继续生长。
姜母长出第一个苗后,会往两边继续生长。

工人在陡峭的姜地耕作,每一条畦都很窄浅,但他们都习惯了。
工人在陡峭的姜地耕作,每一条畦都很窄浅,但他们都习惯了。


回乡务农,看到收成很有成就感

“这里80%的村民是姜农。”吴勇岳小时候也跟着父母种姜过活。上一辈姜农没聘请工人,每一株姜都是亲手打理栽培,到了他这一代比较依赖移工人力。当然,忙的时候自己也得下手耕作。

大约11年前,吴勇岳从吉隆坡返乡务农。他原从事机械工作,有时赶工,两天两夜都没得休息。这样的都市生活持续了20年,他觉得既然闯不出什么事业,不如回乡吧。

除了种姜,他也种植豆类、榴梿、红毛榴梿和香蕉等。初时他也不能马上习惯务农生活,差不多过了1年才慢慢产生兴趣。“看农作物每一天生长,到最后收成,很有成就感。”加上乡野空气清新,大自然环境舒畅,整个人也轻松多了。

偌大的姜地,有一段是父亲留给吴勇岳的土地。50年代开始,父亲就在那种植烟草、花生、豆类和西洋菜等。其余土地是向政府租借,随时都有可能被政府收回,这也是武吉丁宜农民长期面对的问题。

去年,彭亨州政府欲收回,武吉丁宜23碑的709亩农地,农民被迫搬迁。那片农地位于加叻大道往文冬方向右侧,吴勇岳的姜地隔着大道,位在武吉丁宜新区后山,目前未受影响。

“如果政府要收回发展,我们也会被迫搬迁,到时只剩几亩地,只好捡榴梿养老啰。”

斜坡上种豆的架子。
斜坡上种豆的架子。

形状完整和断裂的姜,价格有差,但香气和辛辣味没有分别。
形状完整和断裂的姜,价格有差,但香气和辛辣味没有分别。

剖开姜看见外层一圈灰蓝色,别紧张,这才是姜中极品。现啃一口,辛辣味直冲脑门。
剖开姜看见外层一圈灰蓝色,别紧张,这才是姜中极品。现啃一口,辛辣味直冲脑门。

影音:本刊 林芷桑(欢迎到星洲网,点选副刊→短片观赏视频)

更多文字报道:

【登上高山Bukit Tinggi/01】武吉丁宜──高山围绕的小镇 

【登上高山Bukit Tinggi/03】不再ulu的高山华小 

【登上高山Bukit Tinggi/04】隐于山里的休闲农庄 

影片请点:

【短片】武吉丁宜──高山围绕的小镇 

【短片】原来文冬姜不在文冬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