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11:00pm 22/11/2020

【体面地老去/02】居家安老──在自己的家住到老死有多难?

作者: 本刊 叶洢颖;摄影:本报 陈启基

2005年在因缘巧合下,曾探访过英国的老人社区。那是一栋小高楼,底层有一间小小的救护站,到了老人们住宿的楼层,可以看到走道两旁都装有扶手,以让他们行走时有所助力。

ADVERTISEMENT

每一位老人拥有自己的独立单位,虽然面积不算大,但是卧室、客厅、厨房以及厕所一应俱全,厕所内还设有急救按铃,整体设计简洁舒适,令人印象深刻。

“好像,变老也不是一件坏事。”我当时这么想。

十数年后,因工作需要走访多家疗养院、老人院。看见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被送到疗养院,与其他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同住在拥挤、昏暗的空间里,了无生趣地望着窗外的景色发呆,好像在盼着久不见面的孩子忽然推开大门前来探望。

而老人院里,大多数是本就独身一人的老人,具备生活自理能力,没有精神牵挂和期盼,反而眼里都闪着光。除了那和大学寝室一样的大通铺,以及出入的门禁时间,不失为无依无靠的独身老人较为合适的栖身之所。

但是,我们只能有这两种选项吗?年老了就意味着要脱离社会,牺牲生活质量、精神愉悦以及人身自由吗?

看着日渐老去的父母行动不便,又或者因为自己意外受伤,需要仰赖轮椅活动时,希望也会有个便利、安稳的安身之所,而无需住在老人院或疗养院,和陌生人住在同一屋檐下,避免天天与脾气不合的“室友”产生龃龉甚至打架。

想要体面地老去有这么难吗?

“居家养老”是长乐集团近年来积极推广的理念,该集团董事经理拿督朱兆祥曾为此走遍世界各地。

他说,尽管国外设有老人社区,居住的房子专门为老人打造,更设有俱乐部等休闲设施,但是选择入住的人其实并不多,他们会更倾向于住在自己的家。

“留在自己的家问题在哪里?等到一天你真正行动不便的时候,问题会显现出来。而且一个人在家里会很寂寞的。在老人社区,大家可以互相陪伴,会有社交活动。自己住所的邻居可能会跟你有代沟。”

于是,脑海中浮现动画片《飞屋环游记》的画面,那位脾气古怪的独居老人挥着拐杖驱逐劝说他迁往老人社区的工作人员,坚持留守在那充满着他与爱妻回忆的房子里,不外出不社交,一直到小男孩的出现,两人展开一场大冒险后,让他重新回到社会,再次拥抱世界。

但是在现实生活里,不是每一位独居老人都能碰到一个暖心的小男孩。

“所以是很悲哀的。你想看你活了一辈子,到后来你跟社会脱节了,好像被社会遗弃了。尊严到底在哪里?”

他说,虽然西方国家的家庭观与东方人不同,即孩子成年后就分家,夫妻俩更愿意二人世界,各过各的,可是随着时代的改变,我国民众的家庭观也逐渐向西方靠拢,不再愿意跟孩子同住。

但是,当老伴离世成了独居老人后,在我国“居家养老”在面对孤独的问题之前,要先遭遇到的是硬体设备的挑战。

朱兆祥指出,若由私人界主导建设老人社区,要面对不少挑战以及后续经营问题。
朱兆祥指出,若由私人界主导建设老人社区,要面对不少挑战以及后续经营问题。

居家养老的挑战

朱兆祥说,“居家养老”的核心理念是,人们能在自己的住所居住到老死,哪怕需要坐轮椅行动,也能继续住在此处而无需搬迁,这就要涉及房屋最初的设计。例如是否设有坡道、厕所空间和入口的大小、排水系统、过道是否安装扶手等都有所规范。

因此,该集团与其他知名房屋发展商提议,在建屋计划中可拨出部分单位设计成适合老人居住的住宅,并备有老人专属的活动中心以及24小时救护中心,聘用专业护士长期驻守。

“这样的话,不会让老人觉得与世隔绝,依旧跟各个年龄层的人有交集。”

尽管提议已经被许多发展商接纳和实施,但他毫不避讳地指出这当中其实存有隐忧。

“新加坡建屋局的此类房屋是有关怀中心(Care Hub),是由政府机构来经营的,确保它能够永续经营。即使是台湾,也是由当地政府负责运营。”

那在政府没有举措的情况下,由私人界运营的风险在哪呢?

“私人界运营的话,救护中心的费用会均摊所有住户身上,如果购买了老人专属单位的业主后来转售给年轻人,又或者其他住户认为自己不需要这项服务,最后救护中心就可能取消了。”

5351YYY202011191034196144088.jpg

朱兆祥透露,目前已经有数个发展商与该集团接洽,要在公寓内设置紧急救护中心。
朱兆祥透露,目前已经有数个发展商与该集团接洽,要在公寓内设置紧急救护中心。

老人社区为何不受落?

虽然我国政府在“居家养老”方面三军未动,也不知道会不会动,但是私人界已经先行一步,在市面上能看到针对老人养老的社区发展项目,有的地理位置甚至是在吉隆坡,奈何市场仍旧反响平平。

原因在于这些老人社区的产业持有者,即居住在其中的老人一旦过世,他们的继承人入住的几率不高,成功出租或转售的几率也很低,可持续性操作不多。

而要建造一个符合卫生部规格,具备医疗设备的住宅区,房价肯定会比较高昂,掏不出钱的人们情愿留在家中,而可负担者会有更多选择,比如聘用私人看护或入住条件更好的疗养院。

于是这些居家养老的项目形同昂贵的鸡肋,吃又吃不起,弃之却可惜。

那么外国又是如何操作的呢?是否有效仿的可能?

对此,朱兆祥解释,国外的老人社区住宅一般是租赁模式,老人入住前先支付一笔抵押金,一直到寿终正寝或转住疗养院为止。

“比如你先给10万抵押金,住了10年后退租,等新租户接手入住并交付20万抵押金,是不是赚了10万?然后我就跟你平分,一人5万。”

“你的10万抵押金扣除装修费、手续费、管理费等费用后,大概剩下7万,加上那5万,还能获得12万的退款。如果往生后,这笔款项会交给后代,不需要担心卖不出的问题。”

然而,此等模式在马来西亚却行不通,这与我国的税收机制缺失有关。

假设发展商收取10万抵押金,将算作该公司的收入,必须缴交所得税,以后还需要退款给租户。

而为了避免亏损,发展商势必要提高价格,又有谁会问津?在政府尚未推出相关配套之前,这种模式看来痴人说梦。

朱兆祥(右三)参观台湾的长照中心取经。
朱兆祥(右三)参观台湾的长照中心取经。

养老样本可参考台湾

除了硬件设备,“居家养老”亦要考虑到老人的社交活动或日常照护问题。

在走访世界各地的老人社区后,“台湾”是朱兆祥认为我国华人可参考的养老样本。

“高雄市政府将一栋楼改造成老人的活动中心。每一层楼的功能都不同,有餐厅、娱乐、运动、语言教学等等,还有一层专门给失智老人的,让他们白天去打发时间。”

“另外给老人安排的学习课程,上课地点是在学校里,老人跟孩子可以互动交流。”

他提到,台湾当地政府会在社区内设立“托老所”,每当孩子需要出门工作,可将家中老人送到“托老所”,让老人有地方可去,不用担忧父母无人照顾,可安心工作。

他感叹,自己的奶奶由于行动不便,一周6天只能待在家里,只有星期日能外出到教堂,那一日是她一周最为期待的一天,如若每日都能去,她的生活质量便能大大提升。

他认为,全球均在面临老龄化问题,而我们是否已经做好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才是关键。

在国外,老人能坐着电动轮椅自由出门购物,然而我看着行人道中间的大树,又或者完全没有行人道的马路,不禁摇头叹气。

朱兆祥(左三)走遍世界多个地区探视老人社区,发现我国或可参考台湾模式。
朱兆祥(左三)走遍世界多个地区探视老人社区,发现我国或可参考台湾模式。

延伸阅读:

【体面地老去/01】老有所居──宜居养老的家我们有吗? 

【体面地老去/03】老有所依──你的健康财力有存够吗?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