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我们

|
发布: 7:00am 22/11/2020

民俗学者:忽略传统习俗意义 · 华人“诞婚寿丧”趋式微

作者: 黄田恬

今年疫情肆虐,但无阻一群登嘉楼汉服爱好者炽热的文化心,9月中秋节之际,他们通过网络直播举行拜月娘仪式,唤醒人们渐被淡忘的记忆。
今年疫情肆虐,但无阻一群登嘉楼汉服爱好者炽热的文化心,9月中秋节之际,他们通过网络直播举行拜月娘仪式,唤醒人们渐被淡忘的记忆。


ADVERTISEMENT

“生与死的那回事”系列报道一:华人

报道:黄田恬
图:受访者提供、本报资料室

马来西亚素以多元族群文化共存著称,然而,对各族群不同的风俗文化和信仰,你又了解多少呢?

为此,隆雪华堂妇女组举办《 生与死的那回事》线上课程,内容除了华、巫、印,也涵盖沙巴、砂拉越和锡克族的文化习俗,妇女组希望透过这系列课程力来唤醒人们对这些传统文化的关注,也促进大家对各族群的文化认知。

李永球指出,马来西亚由于时代演变和其他宗教因素,许多风俗渐渐被取代或削减。
李永球指出,马来西亚由于时代演变和其他宗教因素,许多风俗渐渐被取代或削减。

李永球记录被淡忘民间习俗

资深文史和民俗工作者李永球经常四处搜集各籍贯华人现存与消失的传统习俗,它们有些仍急需被传承、有些已逐渐开始被人们遗忘、有些则已经完全消失。

李永球通晓方言,他经常走访各地进行田野,记录下一些被人们淡忘的民间习俗,只希望它们得以再次获得关注。

他担忧,现在许多传统习俗趋向简化,属于人生礼仪的“诞婚寿丧”也日趋式微,很多人忽略传统习俗背后的意义,也不愿去了解,间接导致极具特色的风俗习惯被消失。

“快餐文化影响下,很多时候人们讲求小家庭、自我空间,失去很多传统味道,比如传统四合院的布局讲究采光通风,按照长幼有序的传统,现在的公寓排屋就没有这些。”

改革须演变得越好

他认为,传统并不是洪水猛兽,无须以改革打压的态度视之,反之应以人文精神的角度来认识及解读。李永球也说,民俗是活的,它可以随时间环境而变,但改革须演变得越好,不应变得更糟糕。

“当然我们也要与时并进,很多时候只要让民俗自我演变,这就是最好的改革,而不是把整桶水倒掉,换成一桶新水。”

生育

求子 满月 周岁有许多讲究

有关华人生育的习俗极多,从各种求子习俗和怀孕时的胎教,再到生产后的保养及孩子出生后的满月、周岁等,都有许多讲究和禁忌,如单单求生男孩的仪式,就有“压枝”、“换肚”和“换花”好几种民俗造运法。

十月怀胎后,就是等待婴儿诞生的紧张兴奋时刻,过去会举行“拜落土”仪式,在产妇生产的床上祭拜婴儿保护神“床母”。不过李永球说,时下的孕妇均到医院生产,这些旧时的生产习俗也就消失了。

抓周一般以宝宝抓取的第一个物品为准,以宝宝把玩最长时间的物品为最终结果。
抓周一般以宝宝抓取的第一个物品为准,以宝宝把玩最长时间的物品为最终结果。

周岁“抓周”倾向趣味

除了婴儿出世后马上祭拜,之后还有许多仪式和活动:满月得给婴儿剃胎毛、4个月是给婴儿开荤的日子、周岁有预卜婴儿前途的“抓周”仪式。

周岁是宝宝的第一个生日,现今很多家庭也会进行小儿抓周,通常是将12样或不等的物品摆放于婴儿面前,看宝宝最先抓取什么物品,来预测宝宝日后长大所从事的行业,通常是:书(读书人、知识分子)、胭脂(女性行业)、剪刀(裁缝)、算盘(善于从商)、玩具枪(军人、警察)、玩具汽车(司机)等等。

大马汉服运动会为参与的青年办成人礼,完成加冠仪式的男生,手持自己的“字”,象征成人。
大马汉服运动会为参与的青年办成人礼,完成加冠仪式的男生,手持自己的“字”,象征成人。

李永球自己见过数名亲友的儿子长大后,从事的职业并不是抓周时拿到的有关物品行业,他说,虽然毫无科学根据,不过人们还是乐于进行,现在更多注重其中的趣味性。

婚礼

华人婚礼已简化改良

谈及婚姻嫁娶,李永球说,我国华人婚礼的形式,已从二战前中国南方闽粤等省的传统形式,经过简化和改良,诸如童养媳、指腹为婚、进赘婚及媒妁婚等的各种婚姻,基本上在我国已消失。

华人传统的婚俗礼仪,包括提亲、送日(送大礼)、安床、上头(拜天公)、迎亲和婚宴等仪式,而不同籍贯的华人也会有不同文化习俗,比如“安床”仪式一般由好命人(可以是好命妇女或夫妇)来主持,寄望子孙满堂,但有的北马福建、潮州人,则是请肖龙蛇的小孩帮忙梳头,希望新人可以长寿。

华人传统婚礼习俗繁杂,和每个籍贯都有不同做法有关。
华人传统婚礼习俗繁杂,和每个籍贯都有不同做法有关。

“上头礼”其实就是古代的成年礼,但自清朝起成年礼就和婚礼合并在一起。“成年礼在古代是很重要的,未婚没有行成年礼,就会被当作小孩子,死后的葬礼也只能以小孩方式来进行。”

李永球说,本地也有兴起一阵“汉服运动”风潮,有关组织也会号召以传统仪式来行成年礼。

认同迎亲“玩”新郎环节

李永球感叹,华人传统婚礼是很庄严神圣的,但现在新郎上女家迎亲时,往往还要带着兄弟团连闯三关,有时尺度拿捏得不好还会闹翻,让他觉得太过火,“叫男生穿比基尼、喝辣椒水,以前没这样胡闹的,我个人很不认同。”

但他也提到,传统也会有一些糟粕,随着时代和观念改变,会自我淘汰,因此一些繁琐的婚礼习俗也在不断简化,如婚宴的菜式从10几道菜精简到约8道菜,过去宴请邻居朋友,在婚礼当天要三催四请才显得有诚意,现代人多在酒家请酒,不再需要这样做。

聘金与嫁妆仍不可或

虽然现今婚礼不完全遵循古礼,但传统习俗中提亲时的“聘金”与“嫁妆”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象征双方家庭的结合,也是彼此观念的磨合。月前“999令吉聘金”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当时网络疯传一名男子上门提亲,只愿给999令吉的聘金视频,引发网民热议。

李永球解释说,一般聘金是由女方提出,“聘金”这一礼仪在嫁娶中,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着,不应被视为“卖女儿”。

他说,在以前,女儿无权分得父母遗留下的财产,因此在嫁娶时收取聘金,女方父母同时会给予嫁妆,“女方不是白拿的,会用嫁妆回礼回去。”

他进一步补充,过去父母给女儿的嫁妆,有些家庭比较富裕的是给园丘,3到5亩的园丘、各类金饰等,有的则会送电器比如冰箱,但嫁妆送电器、汽车,在中国比较流行。

寿诞

不同籍贯 生日风俗不同

李永球表示,不同籍贯就有不同的生日风俗,谈到以前客粤人士做生日的习俗,他说,老人家活到60岁就做大生日,接下去每10年也得继续做大生日,而过去福建、潮州人则很少有做生日的习惯,“除非活得很好命,比如子孙出人头地,不然就是60岁以后,很老很老才做生日。”

值得注意的是,广府人若在60岁时做了生日,人死之后棺材前可以点红蜡烛,李永球说,有的广府、客家人不论多少岁过世,棺材前都放红蜡烛,这其实是不对的。

丧礼

结合佛道习俗 儒家礼仪为主

中国哲学家冯友兰说:“儒家所宣传之丧礼祭礼,是诗与艺术,而非宗教。”

李永球指出,世界各地的丧事习俗中多采用宗教仪式,唯华人丧礼别具一格,虽也结合佛道二教习俗,但以儒家礼仪为主。

“中华文化里,死后不是去宗教的天上世界跟随佛祖或上帝,而是和祖宗同在。”

“未知生,焉知死?华人对死后的世界谈得很少,因为看不到,更多是谈要好好做人。”

他解释,华人传统上在活着时无论是疲累、痛苦、潦倒,或快乐、成功、幸福,都会与家人分享,对华人来说,回家与亲人团聚是最幸福的,所以死后与亲人同在合乎人性。

丧礼体现“孝”及守“礼”

华人丧俗将逝者当作“人”来对待,古人说“孝有三道”,指的就是在父母生前奉养、死后殡葬和长期祭祀,因此李永球指出,除了结合人的哲学,华人的丧礼也处处体现了“孝”的思想,亦要注意遵循“礼”的准则,比如在葬礼天数、焚烧的祭品方面不能逾越。

礼不能逾越,李永球举例,比如父母健在,儿子不幸逝世,那么他不能停丧多日,假如儿子停丧3天,将来其父母过世后,就得停丧超过3天。

“长辈得逾越晚辈,晚辈不能逾越长辈,这就是一种‘礼’。”

现在的祭品琳琅满目,有高楼大厦、豪华邮轮、飞机、汽车等,任君挑选,花少少钱就可变冥界富豪,但李永球说,这可能逾越了礼仪。
现在的祭品琳琅满目,有高楼大厦、豪华邮轮、飞机、汽车等,任君挑选,花少少钱就可变冥界富豪,但李永球说,这可能逾越了礼仪。

照身分烧祭品

他进一步解释,如生前是穷苦人,死后的明器(焚烧的祭品)就得按照身分来烧给他,不能烧飞机、皇宫等豪华不符身分之物,因为这不符合‘礼仪’,“普通人买不起飞机,你烧过去也没用。”

近年因为丧礼受佛化及西方化的影响,许多华人在丧礼上以鲜花来取代孝杖。
近年因为丧礼受佛化及西方化的影响,许多华人在丧礼上以鲜花来取代孝杖。

他也提及,现在部分华人丧礼也效仿西方葬礼,例如效仿西方国家手持鲜花,取代传统丧礼手持孝杖,“但其实华人在丧礼不仅不用花,还视花为禁忌,认为拜花子孙会花心。”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