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优活

|
发布: 11:10am 27/11/2020

爱长在/您陪我长大,我陪您到老

作者: 张露华(记者)

该负责照顾责任而闹翻或较劲,父母顿时成为烫手山芋。

然而能够有机会照顾父母是一种福气,让我们感受还有父母的日子,纵使照顾过程不容易,但也应该要珍惜还能相处的时间,感恩能够陪伴父母到老。

ADVERTISEMENT

配合“不惑老人日送暖活动”,4位来自马来西亚与台湾的嘉宾,就“您陪我长大,我陪您到老”主题,分享对于照顾老人的经验与意见。

4377TLK2020-11-2116059318604106172951.jpg


●照顾老人的三大法宝

台湾台南护理专科学校老人服务事业副教授陈宇嘉博士认为,虽然都是老人,但由于身心发展有不同阶段,所以应该把老人分成3种人:

1. 初老(65~75岁):生理上平均有3种生理病,虽有疾病但只要控制得好,适度看老人科或看病,可以活得快乐、舒服,学习再成长,开展第三人生。

2. 中老(75~84岁):身体有4~6种疾病,控制良好还可以活得不错,但生活上需要协助,这类老人要鼓励他们自我控制与生活。

3. 老老(85岁以上):通常会有4~6种以上疾病,不只需要被陪伴、支持、协助,还需要如小孩般被鼓励与赞美,陪伴他们思考生死问题,这样的鼓励就是一种怀旧治疗。

他表示,台湾80%老人有睡眠障碍,白天打盹太多,晚上反而睡不好。5~10%老人有失智,超过85岁以上会高达30%,所以要让老人家上课,与年轻人对话,有机会一定要鼓励老人参加社区活动,预防失智失能。

他直言,陪伴老人并不容易,也是一门艺术,必须涵盖3方面,也就是陪伴(companion)、支持(support)及关怀(caring)。

“照顾老人不等于要给他们很多物质或时间,适度做到以上3点就很好了,让老人家有空间可以学习新事物,独立自主面对自己的老化,所以也不要过度服侍老人。”

陈宇嘉表示,研究报告指出,有18至20%老人都会出现心理困挠,包括忧郁现象(不是忧郁症),比较沮丧,忧郁,担心孩子不管我,但另一方面又因为爱而不想麻烦孩子,所以会有这种担忧,其次就是焦虑。

“最后一个现象就是身心症,老人往往因为小事而感到自我挫败,引发情绪下降,所以晨昏定省很重要,早晚跟老人家问候,聊一聊。这3种心理困挠,都需要孩子跟他们对谈才能解开。”

●父母如何陪伴你长大?

不惑生命学院执行长高桂莲:我来麻坡农村一个大家庭,大房子里住了43人。由于父母成长年代物资比较缺乏,教育水平比较低,父母以身作则来教育孩子,所以我们从小就被训练成懂得察言观色,尤其我是长女,更被父母要求我要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分担家事,尽管如此但成长氛围是快乐的。

那个时代父母如何陪伴我们长大,就拉扯着整个家庭关系,但也建立了凝聚力。反观如今家庭架构缩小,家人相互拉扯减少,这种少子化现象却也造成陪伴及照顾老人延伸出来的问题。

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资深讲师陈云娟:我来自传统家庭,男主外女主内。父亲与母亲在学历与理解方面有差异,所以学历比较高的父亲从小对我们兄妹的学习非常关注。但因为长年在外工作,所以我是跟着母亲及3个哥哥长大。

父亲是藤条教育的人,哪怕我没有被父亲打过,但他打3个哥哥的情景却令我心生恐惧,父亲就是一个巨人代号,让我们觉得父亲是不需要被关心。直至父亲迈入中老阶段,并做了一个心脏手术,突然进入衰老阶段,那时我才感觉到父母可能随时离开的害怕,但要如何与权威的父母相处却是学问,我不但要照顾自己的父母,还要照顾家翁家婆,不同的老人家有不一样的需求,就以死亡来说,父亲很忌讳谈,但90岁的奶奶和家翁家婆却非常豁达,所以不同的老人都有让我们学习的功课,他们的出现教育我知道将来如何好好的老去,领悟这是生命的传承。

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兼《陪伴妈妈到老是一种幸福》作者曾毓林:很多人看了拙作,都会以为我跟我母亲是母慈子孝,相处融洽。其实也是经常吵架,但在相处过程中,孩子要走进母亲的世界,试图去了解她的想法。

我工作中经常接到读者电话抱怨父母亲难相处,但我坚持一个信念,老人的问题是无法被解决,只能被理解,毕竟老人思维与我们有落差,所以不管父母亲多难搞,作为孩子只能当作功课或考试去做,父母用他们的生命演绎生老病死过程,我们以后也会面对,因此无论再难还是要继续做下去。

●父母不要抹杀孩子尽孝机会

曾毓林:过去我自己的接触中,发现父母很爱孩子,鼓励孩子寻找理想,甚至千方百计送到国外深造,叮咛孩子不必担心父母,一切以自己为重。最后两老落得孤单生活,求助无门。

我觉得华人传统里,爱孩子也要有智慧,不要让孩子成为不孝的人,奉养父母是孩子的责任,不能让孩子觉得好像与父母完全没有关系,彼此必须经常联系、关心与交流来维持关系。

父母必须要灌输孩子对父母有责任感,孩子也会把责任感用在社会中,所以父母不要因为太爱孩子而害了孩子。

陈云娟:虽然父母总是不希望自己成为孩子的负担,但做父母的需要让孩子有机会回报,让我们有机会付出孝顺,因为家里有个依赖的父母,能让我们有个坚强的理由,所以千万不要抹杀孩子的孝顺,在负担与孝顺之间寻找平衡。

高桂莲:我父亲抗癌14年,是一个很不容易的过程。在父亲很沮丧失落时候,没有朋友跟他频密沟通,孩子就要充当朋友。虽然老人家对衣食住行要求很简单,但也不要忽略他们内心的需求。

●父母该由谁来照顾?

高桂莲:当我们照顾父母时,大多数是因为他们有需要,但在传统华人家庭里,父母就是巨人,当巨人倒下后要如何照顾却是一种学习。

即便是父母,还是需要培养磨合期,所以对父母的陪伴不是到需要那一刻才建立,之前就要建立照顾关系,之后的介入才比较自然。

陪伴不只是衣食住行,情绪与心理照顾更重要,我们要用心观察他们内心那一刹那的变化。

陈云娟:我们跟自己父母可以直接对话,反而少了宽容;但对家翁家婆,因为不是自己的父母,却多了一层客气、尊重和很多包容,这两个不同角度,让我提醒自己,对父母要更包容,抽脱女儿的立场。

照顾自己的父母,丈夫或太太支持很重要,因为伴侣不配合或认同,可能就变成一种婚姻与孝顺的选择题,所以如果今天可以照顾父母,首先要感谢伴侣,让我们可以没有顾虑去做。

但陪伴不是在量,而是质,只有自己真正被照顾到,照顾老人才能有客观及平等的心态,所以对自己好就是对父母好。可以陪父母终老是一种福气,能够让我们圆满自己的人生。

曾毓林:虽然有兄弟姐妹,但我觉得长子要给父母安全感,若弟妹无法照顾,我永远都在你们身边,一直到你们离开为止。

在家庭照顾课题上,照顾小孩是开心,如同呵护希望;但照顾老人,最后就是走向死亡。我们可以借着宗教介入,让老人不会对死亡恐惧,所以不妨鼓励老人接触宗教。

但病这个阶段最无奈,孩子无法代替承受痛楚,这时候孩子要在身边很好的陪伴,让老人家感受到安全感,虽然无法替你们生病,但我会一直陪伴你们,这样将来自己也不会有遗憾。

陈宇嘉:老人病了,我们都有个想法,就是手足共同负担。初老老人可以到各孩子家轮流住,他们是处于健康但老化过程中。中老或进入失智阶段的老人,就不适宜轮流住,住固定一个家庭,其他子女共同负担费用。80岁以上更不用说,孩子固定拜访就好。

有的孩子或媳妇可能觉得不公平为什么固定住在我家,但有能力照顾者就是一种福气,陪父母到老是见证了对他们的爱,更给子女作模范,不用抱怨,因为照顾老老者与死亡,是每个家庭需要面对的问题。

●总结:

陈宇嘉:鼓励每个家有一老,因为能照顾老人家是福气。它的确是负担,但也可以成为自己光荣,成为子女与后代的典范。但在照顾过程中要懂得技巧,概念,对的方向,要自己照顾得快乐。

曾毓林:照顾父母过程中学习到的东西,当父母离世之后,应该把学到的用在其他老人身上,作为社会资源,不管对自己或父母都是累积福报,应该把我们的智慧奉献社会。

高桂莲:福建人传统告别父母的最后一句话“你养我大,我养你老”,希望能唤起更多人关注老人家。对长辈的关怀,也肯定他们对社会,家庭做出的贡献。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奉献,让其他人也能受用。

陈云娟:“父母在不远行”,如果还有父母还在身边,是老天给我们福分有机会继续有爸爸妈妈。

陈宇嘉
陈宇嘉

陈云娟
陈云娟

高桂莲
高桂莲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