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人物

|
发布: 10:00am 07/12/2020

非常人物/《通灵少女》编剧林孟寰 离开书桌,走入人群

作者: 陈燕棣 受访者提供(图)

人类异于万物的妙趣之处,或许就在说故事这件事吧。人会说故事、编故事,喜欢听故事、看故事,从远古时代简单的传讯,到记载历史,到说谎、八卦、创意,说故事总是迷人又惑诱着世界,从零开始创编一个又一个的故事。编剧是个说故事的行业,从过去的舞台现场到影像化时代的大小荧幕,说故事的人换了几种载体,不变的是,说故事不容易,说好故事更不容易。

林孟寰是影视编剧,也是剧场编导。他的说故事之路,始于《小叮当》(《哆啦A梦》)。因为爱看卡通,所以开始想说自己的故事,小学二年级还画了30页的漫画,虽是模仿融梗之作,但也是他说故事之路的滥觞。

ADVERTISEMENT

这条说故事之路两度跨不过载体的技术门槛,却无法阻拦他热爱说故事的渴望。高中时他发现画画亟需耐心,而彼时文笔也非上佳,国文老师发现他热爱分享的个性,鼓励他念戏剧系,让他在“需要蹲马步比较久”的文学路,以及“享受说故事却画得不好”的漫画路上大转弯,在剧场开启说故事之路的新篇章。大学时期即开始当导演的他,在他人的剧本与西方经典文本中练技,日子久了遂想自己创作,于是又有了后来的编剧之路。

林孟寰从导演起家,再转任编剧,他自然晓得编与导之间的沟通斡旋,也能在两个角色间找到平衡。
林孟寰从导演起家,再转任编剧,他自然晓得编与导之间的沟通斡旋,也能在两个角色间找到平衡。

上帝之手的惊喜与惊吓

一般人看编剧定生离赐死别,掌握命运大权宛若上帝,林孟寰却认为,有时候反倒是角色引导了编剧。

“很多时候我们创造完角色之后,就会被他在故事里的选择带着走。他的个性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故事里发生的事情又会如何影响他的选择,其实到后面甚至是有可能超出原本的想像的。”

他对角色充满感情,视如自己的孩子,是惊喜,但也偶有惊吓:“因为和自己原本想像的有些不同”。不过看着角色们从剧本里走到舞台,对他而言是个有趣的过程。

除了原创作品,林孟寰也擅改编,曾改编台湾乡土小说家王祯和的成名作《嫁妆一牛车》,注入新的视角。图为阮剧团《嫁妆一牛车》演出剧照。(摄影:黄煚哲)
除了原创作品,林孟寰也擅改编,曾改编台湾乡土小说家王祯和的成名作《嫁妆一牛车》,注入新的视角。图为阮剧团《嫁妆一牛车》演出剧照。(摄影:黄煚哲)

过去从文学路上转弯,他不觉得编剧就不需要好文笔,“很多老师都曾经跟我说过;好的编剧,不一定要有文学家般的好文笔,只要你的文字足够表现你的故事即可。我认为一部分是对的:剧本的重点本来就是故事本身,文字只是表达的工具,过分雕琢有时候反而是妨碍。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拥有了更好的工具(文字),能呈现出的效果跟效率自然也会更好,所以我认为对于一个文字创作者来说,有好的文字使用能力还是很重要的。”

然则文学与编剧自是不同,小说家重叙事技巧,编剧则需通晓影像语汇,所以他强调:“身为一个剧场编剧,对于一出戏从剧本变成一个完整的演出的过程有所了解也是极其必要的,不然容易写出‘案头剧’,就是只能被阅读但很难被呈现的剧本,影视方面也是如此。”

林孟寰的剧本曾以闽南语与日语演出,聊及剧本的语言书写,他坦言,文本中的生活化语言,能让演员的演出更显自然,“很多编剧都是坐在书桌前工作,缺乏对人性的观察和理解,也缺乏和不同身分,不同阶层的人互动的机会。我认为对现在的编剧来说,离开书桌,走入人群去感受、体会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做才能从文本上就达到语言的自然与生活化。”

杨景翔演剧团《前进吧!方舟》(摄影:陈晓威)
杨景翔演剧团《前进吧!方舟》(摄影:陈晓威)

自由的土地自由的发声

林孟寰的创作横跨舞台与影视,也担任剧团导演,创作之路看似顺遂,其实也曾在低谷徘徊。2016年写完剧场作品《同栖时间》,剧团无人想制作,而参赛3次皆落选,他一度失去创作的信心。所幸发光的金子总有人青睐,辗转认识的日本制作人对作品喜爱不已,邀约他跨海制作,让作品得以在日本发光。

创作越久,路越走越僻静,留下的同路人愈发零落。他慨叹,创作需要多一点耐心,如果当时心灰意冷把作品封箱,创作之路就没有后续了。

从导演起家,再转任编剧,他自然晓得编与导之间的沟通斡旋,也能在两个角色间找到平衡,“导演在诠释剧本的过程中与编剧的意见相左是非常常见的,但毕竟导演是整体的统筹,也是最后挂上名字,为作品负责的人,我认为依照职业伦理来说最后应该还是以导演的意见为重。当然以我身为一个编剧的立场,还是会希望将来所有的剧本能够尽可能的受到尊重,不会在过程中不断被修改,甚至最终偏离原本的核心──这是所有编剧心中最大的痛,因为这种事情愤而转行当导演的编剧所在多有。”

他乐观的看待“导演改剧本”这个行业常态,认为好剧本总会获得相应的尊重,但也不忘嘱咐同行,“谨慎的选择与自己的理念契合的导演和制作团队也非常的重要。”

聊及创作大环境,他坦承台湾市场规模小,“若不是承接中国的案子其实待遇和机会都是较差的。但台湾的优势是自由开放,创作上几乎不会受到限制,影视上多为商业投资,或多或少还是会有迎合大众化的需求,剧场则因为以中小型剧场为主,表现的自由度相对更高。”

台湾的自由土壤是亚洲之首,对创作者而言异常可贵,“现在剧场的观众接受度也更高,若在30年前的剧场中展现裸露或是暴力等题材可能会引来警察关注,但现在反而可能被观众质疑裸体的必要性,而非正当性。自由的创作环境对于创作者来说是最重要的,我甚至认为台湾在这方面赢过所有亚洲国家。整体而言,台湾剧本创作者最主要的问题应该还是待遇问题。”

这片自由的土地,也让他能公开为同志发声。虽能如愿跟伴侣公开办婚宴,但同志身分一路走来举步维艰,他自然希望能为更多同志出力,“身为一个公开的同志剧作家,未来肯定是会继续书写相关题材的。虽然台湾社会风气已相对开放,但在中南部地区乡村地区等,同志的处境还是相当辛苦的,平权的思想并没有遍及台湾的每个角落。因此我会希望我能继续透过戏剧的力量,让同志继续的被认识,我认为这是我身为一个同志剧作家的天职。”

《同栖时间》讲述跨国同志情事,曾是林孟寰无人问津之作,后来获得日本制作人青睐,成为惊艳两地的台日跨国制作。(摄影:横田敦史)
《同栖时间》讲述跨国同志情事,曾是林孟寰无人问津之作,后来获得日本制作人青睐,成为惊艳两地的台日跨国制作。(摄影:横田敦史)

林孟寰多产,作品题材也多元,剧本《阿飞夕亚》以科幻题材探讨“语言”主题。(摄影:罗慕昕)
林孟寰多产,作品题材也多元,剧本《阿飞夕亚》以科幻题材探讨“语言”主题。(摄影:罗慕昕)

编剧创作习惯大探秘

●一天中什么时候创作最理想?

我的工作大致分成两大块:一块当然是坐在书桌前面对电脑或稿纸;另一部分则是准备工作,而准备工作又能分成两部分,一是资料搜集(田野调查,阅读等),二是会议。因为戏剧终究是一个团队合作,因此也会花很多时间在会议和导演或不同部门的人沟通。因为有这些准备工作的关系,所以我也并不是每天都会写作。职业作家手上通常都不会只有一个案子,因此就要做时间及体力的分配,我自己是习惯一大早起来写,因为头脑最清楚。这个头脑最清楚的时间大约有4个小时,我会拿来写剧本比较重要的段落,或是一些要原创的内容、重要的台词等。剩下相对精神没那么好的时间,我就会拿来处理例如说台词修改、版面调整、校稿等我认为偏向编辑类的工作。最后还有剩余的时间我就会拿来找资料,为作品累积更多资料。

●对于书写环境有无特殊要求?

书写环境部分,我在任何地方都能写,只要专注起来就算在吵杂的麦当劳我也能写作。我自己会根据我的写作状态和内容搭配音乐,例如在写一些非现实的内容时我就会搭配一些异国风情或是奇幻风格的音乐;反之,如果写到节奏快的冲突戏,我可能就会听一些节奏感强烈的音乐,简而言之就是以音乐种类来配合我的写作状态。

●一天书写多少字?

我个人认为字数是不准的,因为每次写作的有效字数其实不多,算工时可能更恰当。以我的情况,在不删掉任何字的情况下一小时大约能写五百到一千字,但修改过程中势必会删掉不少,一天写个五千到一万字对我来说是不可能的。当然也有听说过资深的老师能做到这个程度,这对我来说就会是我努力的目标。

●请推荐优秀的中文剧本。

影视方面非常推荐李安导演的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李安导演是戏剧系出身,在美国进修影视导演专业,他对人性的观察和把握是非常扎实的。乍看之下只是常见的通俗剧,但通俗剧要写得精美而不落俗套也是很需要功力的。

舞台剧方面推荐简莉颖的剧本集《春眠》,《春眠》讲述的是失智症患者的故事,其中细腻的情感和遗忘的残酷交织,十分动人,是展现我们三十几岁这辈的创作者,所拥有的丰沛的创作力的代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优秀的创作者,像是詹杰、冯勃棣,台湾的青年创作者真的很有实力,作品也越来越被看见,希望大家能多多关注。

林孟寰的代表作《野良犬之家》曾获第15届台北文学奖舞台剧首奖。图为动见体剧团《野良犬之家》演出剧照。(摄影:林育全)
林孟寰的代表作《野良犬之家》曾获第15届台北文学奖舞台剧首奖。图为动见体剧团《野良犬之家》演出剧照。(摄影:林育全)

/人物简介/

林孟寰

台湾大学戏剧学系剧本创作硕士。曾任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团长,现为剧场编导与影视编剧,著有《彩石遗事》、《美村路上》、《天空之门》与《无独.游偶∶无独有偶与台湾当代偶戏十五年》等。舞台作品包括《嫁妆一牛车》、《野良犬之家》等二十余部,电视剧作品则有《原来1家人》与《通灵少女》等。《通灵少女》入围台湾电视金钟奖迷你剧集项目最佳编剧。舞台剧本创作曾获第15届台北文学奖剧本首奖、台北市儿艺节剧本首奖、香港青年文学奖剧本奖等。舞台编导与编剧作品曾在日本横滨与东京演出。

《通灵少女》入围台湾电视金钟奖迷你剧集项目最佳编剧。
《通灵少女》入围台湾电视金钟奖迷你剧集项目最佳编剧。

相关文章:

挺艺文,保传承/傅承得经典学堂:民间讲学传道

“香港卡夫卡”韩丽珠: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我想写小说……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