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一纸芬曰

|
发布: 7:10am 23/12/2020

徐晓芬.不应消逝的集体记忆

作者: 徐晓芬

冬至刚过了两天,转眼就是圣诞佳节,新的一年也在等待着人们。12月份带来一种新旧交替的感觉。疫情爆发了快一年,以为缓过来时却又掀起新的一波,一年半载过去了,疫情曲线都还压不下来,在这种情况下过节有另一番的感受。尤其是游子,异客的孤独与疫情升温两面夹攻,对回家过节的渴望不仅加深,还添了些沉重。

有句话说冬至大如年,我们这里庆祝冬至的心情却不如农历新年般强烈。冬至并不是中国的法定假日,我们这儿更不可能大张旗鼓,一般的华人家庭都只是吃吃汤圆、祭祖而已。搓汤圆、祭祖这种集体记忆在离乡背井之后越发显得珍贵,因为家的味道是现成冷冻的汤圆吃不到的。可惜,现在会自己动手搓汤圆与家人共享的只占少数。

ADVERTISEMENT

现今华人社会中依然保留着的文化荟萃,有些是从古时候的农耕社会里流传下来的。季节气候的变化牵动着农业社会的劳动结果。随着农业社会朝现代社会快速地转型,人们改变了生活方式,对许多传统节日的核心价值观也渐渐起了变化。任何一种节日的形成都有它一定的传统仪式,人们借着这样的仪式来表达对节日的敬畏与尊重。生活节奏加快以后,仪式越简单方便越好,节日的内涵不再鲜明。因此,每年都会有人在讨论节日的传统意义渐渐式微的话题。

其实,节日都离不开饮食文化。农历新年的团圆饭、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这些是标志性的应节食品,透过“吃”来延续传统节日,甚至催生了一个个商机,展示传统的生机。过年送礼、酒楼的收工宴和团圆饭的订单、购买与生肖相关的服饰等等,都是我们现在过年的熟悉流程。中秋节的月饼更是因其华丽的包装,飞上枝头变凤凰。饮食文化与送礼文化是为传统节日换一件衣裳,成为与现代社会对接的接口,不让它掉入“鸡肋”的尴尬局面。

每年的冬至就在圣诞节的前几天,可每每都会被圣诞节抢尽锋头。一个是节气点,一个是宗教性节日,两者都是传统节日,却因为圣诞节注入了商业化的元素,在商家的推波助澜下,也提高了非教徒的兴致,加速了消费文化,使圣诞节的内容增添了更多欢乐。

除了传统节日,社会的发展也促使了新兴节日的诞生,如:父亲节、母亲节、妇女节、劳动节等等。每个节日的形成皆因有其珍贵的地方。如果社会的漠视而出现文化传承的断层,一个个传统也会随之消逝。为传统佳节重新包装,为斑驳的时光走廊涂上新的色彩,再凝聚一股力量,延续这份精神。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