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元首同意内阁要求颁布紧急状态的消息传出后,股市立即下挫,因为投资者都担心紧急状态会伤害经济。
首相慕尤丁在星期一才宣布在全国5个州属3个联邦直辖区落实为期2周的行动管制令(MCO 2.0),为何还需要颁布紧急状态?如果说由于冠病疫情严重,行管令重新出台是不得已之事,那么“行政戒严”就是为了化解政治危机,以稳定政局。
在这两大“武器”的压阵下,若民众都严格坚持防疫SOP、卫生部堵上抗疫缺口,相信可以在一、两个月内控制住疫情,避免医疗体系崩溃。慕尤丁也无需理会有多少个巫统国会议员撤回支持,可以继续治理国家至8月。
国盟政府可能是相信到了8月可以让前线人员及高风险群体都接种疫苗,因此紧急状态实施至8月1日,就可以安全举行大选。
但有利必有弊,行管令和紧急状态可以压制疫情及政局动荡,然而国家和人民也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估计它们会冲击民生、经济、教育、民主、企业及低收入者。
先谈MCO 2.0。行管令是非常严厉的管制措施,禁止人们随意外出、一车最多两人、禁止堂食及社交活动等,如果大家都守规矩、没有出现职场感染群,可以阻断传染链。
不过,只有五大基本经济服务领域在MCO期间可以营运,这势必打击其他暂时停业的领域,特别是已经重创的旅游业,他们等不到黎明的到来。如果更多公司倒闭,将加剧失业问题。
去年3月18日实施的MCO造成国家每日蒙受24亿令吉的损失,虽然现在5个州和3个联邦直辖区的MCO 2.0每日损失降至10亿令吉,但担心旷日持久,将造成大出血。
这5个州和3个联邦直辖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66.4%,MCO 2.0可能导致今年的GDP成长削减0.8%到1%,所以行管令抗疫必须速战速决。
此外,紧急状态将打击外国投资者的信心,因为长达逾6个月的“行政戒严”是非常罕见的。国会停摆,政府没有受到足够的监督和制衡,投资者担心没有保障。
因此,政府必须推出另一项援助配套及刺激措施,扶持中小型企业,否则开始复苏的经济苗头可能被摧毁。
另一个受到冲击的群体是低收入者,10个月的行动管制,让收入减少或失业的穷人及弱势团体承受巨大的生活压力。388万人申请公积金局i-Sinar第一户头提款计划,反映老百姓生活艰难。
如果行管令再延长两个星期,政府必须再次派发针对性的国家关怀援助金及食品袋等援助,以避免发生挨饿、露宿街头及没钱治病的悲剧。
国家教育是最令人担忧的领域,学生在过去一年没有接受多少天的课堂教育,落实行动管制令(MCO)州属的非考生在1月20日开学时又必须居家学习。教育部高级部长莫哈末拉兹给予空洞的承诺,即学生最快能在MCO解除后的首周,回到学校上课,但何时解除MCO?
在学习进度严重受干扰的情况下,估计年轻一代的竞争力将大跌,沦为“失落一代”,也势必阻碍国家前进的步伐。
政府不能完全依赖MCO 2.0压平感染曲线,必须仿效中国抗疫的方法,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包括进行大规模筛检、隔离无症状患者、消除外劳的传播风险,制止病毒广泛进入社区。
既然国内15家专治冠病的医院(非紧急部门)的床位使用率超过70%,吉隆坡中央医院及马大医药中心的床位更是100%完全使用,没有空床,那么政府更应该充份利用MCO 2.0,尽快疏通拥堵的医疗体系,否则将徒劳无功。
大马人遭逢百年一遇的冠病大流行,以及国家独立以来最大的政治危机,希望国家不会因此而倒退,最终能够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