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艺坛乩童

|
发布: 9:00pm 16/01/2021

张吉安.“拿督公”怒打人的传说

作者: 张吉安

马来西亚各州的城镇社区,一般华人家庭的本土民俗信仰中,最常见到屋内屋外,分别坐镇两尊“土地公”,一是厅堂神台上的 “大伯公”,这是从中国传到南洋的土地神祇;而屋外小神龛的 “拿督公”,则是东南亚在地演化的土地守护神。

发迹自中国的 “大伯公” 信仰,追本溯源,众说纷纭,其一较为普遍的是,传说在周朝有一位姓张名福德的大夫,是一个大好人,36岁的时候成功受委朝廷的总税官,掌管土地工作期间,从来不贪腐、贪权、贪荣,平日的生活也相当节俭,是百姓眼中名副其实的好官。他活到102岁才逝世,百姓纷纷前来府上悼念瞻仰。他的遗容在直到入土那一天,依然保持红润慈祥,众人无不啧啧称奇,称他生前的恩德,死后已成圣仙。于是,民间为了纪念他生前廉正地照顾好土地税收,每个村落路口自发性建起一座小祠堂供奉他的塑像,取名为“福德祠”,久而久之,张福德死后终究成了 “土地公”。

ADVERTISEMENT

世上各个角落,任何民族对幸福、平安、财富的追求宛如一个集体本能,无不将个人的内心寄望、处事信念,乃至行为依归一一投射在宗教信仰上。马来西亚华人的祖辈早期从中国原乡迁徙各地,日久他乡即故乡,而后在彼邦为后辈子孙在扎根地,一心祈求生存契机和祝愿,随着一代接一代的思维演变,从当初先辈的“南洋求生” ,逐渐立下一股“忠于本土” 的精神柱,事实上,今日所见到遍布全国各地的 “拿督公” ,显然是华人对身分认同的自我实现之一。

相较于 “福德正神” 以单一人物对象为著称,“拿督公” 则是多元化、众神化的统称。原因在我国,无论你身处何处,只要走访华人的社区,举凡在路口、田畦边、大树下、石头旁、蚁群沙堆处、甚至是住户门口等,必定会找到属于当地的“拿督公” 足迹。不难发现,各个地区的 “拿督公” 皆以该地传说中巫裔圣人为名,例如常听闻的“拿督阿里”、“拿督阿都拉”、“拿督阿末”、“拿督莫哈末”等,在东马沙巴和砂拉越两地,均有以在地原住民族裔英雄为名的神灵,甚至在北马一代,则出现以女性为主导,福建闽南话尊称 “拿督婆婆” 或 “拿督嫲”(Datuk Nenek)。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虽然 “拿督公” 信仰在各地没有固定的形象和名称,但是一星期祭祀一次的礼俗,都会落在星期四傍晚,也就是穆斯林称之为“ Malam Jumaat”,祭品一般上会选择七色花、槟榔、栳叶、麻疯柑、烟草、黄姜饭、咖喱鸡或羊,然后再点起一对白蜡烛和燃烧甘文烟。不过,切记!民间传闻,信徒在祭拜当天,切勿食用猪肉,否者就会遭无名火 “怒打” !

曾为电影搜集素材,走访家乡吉打州内,做了好几年关于 “拿督公” 信仰的田野调查,确实听过好多 “拿督公” 敲头的乡野怪闻。其中一个采集,是听一位独居老农夫阐述,十多年前刚搬入新家的第2天,在厨房烹煮猪脚醋来祭拜祖先,屋里屋外一阵香味扑鼻之际,结果他被狠狠地遭敲打了几次后脑勺,一转身,却不见任何人影。往后,只要一下厨烹猪肉,总会无缘无故被敲打至头部红肿。他深怕家中惹来 “脏东西”,跑去问乩童请示,被告知是家门口供奉的 “拿督婆婆” 忌闻猪肉骚味,指点他在神龛装上一对门栅即可。说也奇怪,门一装上,一切平安如常。

另外一个采集,则是关于1960年代一座新建华人社区巴刹的传闻。起初,只要妇女提着菜篮装着猪肉回家途径一棵大树时,就会莫名遭敲打一下后脑勺,不料中招的人越来越多,原以为是树上顽猴丢石头的恶作剧,但是始终找不到真正的 “暴徒”。事情传开后,有位马来巫师前来告知当地人,因长期盘坐在大树下的 “拿督克拉默”(Datuk Keramat),每一次闻到猪肉就会大发雷霆,巫师劝诫大家每星期四傍晚必须祭祀谢罪。该处巴刹小贩赶紧集资,在树下建了一座神龛,果真怪事就此平息了。

或许台湾友人知悉我做了好多 “拿督公”的田调, 在1月14日下午,在金马影展看过《南巫》的台湾影友,接连两个信息,紧张兮兮地问起网传 “拿督公” 显灵打人了? 究竟跟电影中叙述的 “拿督公” 是一样的神明吗?我一时懵了,上网看了网传的视频才恍然大悟。一边向他解释,一边哭笑不得。

显然,马来西亚的“ 拿督公” 和 “拿督” 处处可见,不一样的是,“拿督公”是土地神,传说不喜欢猪肉味而已,绝不会随意打人,只会守护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