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星云

|
发布: 7:15pm 21/01/2021

确诊后居家隔离手记/桦真(加影)

作者: 桦真(加影)

邻居煮的馄饨汤。
邻居煮的馄饨汤。

ADVERTISEMENT

今天是我确诊冠病的第14天(编按:指2021年1月14日)。

若以症状开始出现的那一天算起,今天算是第17天了。12月31日做的PCR swab,1月1日获知检验结果阳性,之后便一直在家隔离至1月11日,才在Pejabat Kesihatan Daerah的预约安排下自行去到最靠近所住区域的klinik kesihatan领取解除隔离信(Surat perlepasan)。

我目前身体状况基本恢复如常,只有嗅觉至今仍然丧失。

这段期间的观察和经验,我想也许有值得写下来的地方。一是作为冠病居家管理的经验参考,其二是对防控疫情的一些思考吧。

首先我并不是以前线医护人员的身分或工作原因感染的。虽然是医生,但过去一年我算是全职进修生,只有周末偶尔在朋友的诊所代班。此次是丈夫先“貌似重感冒”了3天,然后听说一周前来过他店里的一位顾客确诊了冠病,才赶紧做的筛查得到确诊。而我,是在他发烧咳嗽了第4天,才跟着出现低热、喉咙干痒、眼睛发炎和肌肉疼痛的症状。

感染源究竟是不是那位顾客,其实并无法真正确认。因为店里是严格遵守防疫SOP的,而且其他员工全无症状也做了两次筛查都是阴性。或许感染源是在我和另一半外出吃饭的时候接触到?——这无从得知。但这也意味着,当社区感染病例数上升而多见散发病例时,追踪感染源与接触链会变得非常困难,也因此在“不管制行动”的情况下其实难以阻断传播链。

早前因为课业繁重我在圣诞节前后没和家人朋友聚餐,也几乎没有其他社交活动;而先生也只跟为数极少的朋友吃饭跑步,所以在我们先后确诊之后,我们都能比较妥善地自行追踪联系人并提供密切接触者名单(员工和朋友加起来7位)等相关的后续筛查工作和遵守隔离的指南。

当时雪州的疫情已经暴发,卫生部也已经不胜负荷,几乎是延滞了一周,我和先生(确诊者)才接到调查电话。但非常庆幸最终我们没构成感染群。

我们确诊的时候正值卫生部准备拟定“确诊者居家管理”守则的调整阶段,再加上病例剧增,先生在确诊后一直等不到相关部门的电话。在病情第5天,他忽然感到呼吸困难,逼不得已呼叫了999才被收入院。经过了一晚的观察与检查,他才被安置在隔离中心。

于是在他入院后的那段时间,我都一个人隔离在家自我观察病情。所幸我的症状较轻微,只有开始的几天会发冷不断冒冷汗、感觉非常疲倦和肌肉疼痛。而嗅觉丧失这一点,我算是后知后觉。在确诊第4天,因好奇垃圾竟然数天了没发出半点异味,才猛然意识到不是垃圾不臭、不是鼻塞,而是我的嗅觉坏了。当即我的心沉了一下,有种终于被这个病毒震慑到的感觉。

由于没接到政府部门的电话和安排,我一个人在家跟病毒对抗(或和解)期间,起初一度有种被整个世界遗弃的错觉。但所幸有家人和同行好友们每天发来的关心和问候,还有好邻居,非常贴心地把一大袋水果还有馄饨汤送到我家门口。我非常感谢她们。家人好友的关心,而不是嫌弃、责难或八卦,对患者来说是最大的精神支柱。

除了一天500-1000mg的添加VitC 之外,我没有服用任何营养辅助品。主要就是多喝水及吃水果。当时的三餐我也吃得随便,一个人也煮不了多少,再加上疲倦和没食欲,我都只是吃点面线或米饭配鸡蛋茄汁黄豆。但也就这样撑过来了。

那段时间我其实都在尽可能过得像平常一样。到了网课时间就上课,也一直都在缓慢但持续地赶写作业。对于症状轻微的患者,在患病隔离期间维持基本生活重心,我想会比自怨自艾更好地过渡这段日子吧。(注:年长或患有慢性病的患者,或出现呼吸急促的患者另当别论。)

別责骂求医的人

这期间我有过一次类似panic attack(恐慌症)的经历。大概在第7天的时候,在网课开始前突然心慌冒汗。当时幸好手上有pulse oximeter(脉搏血氧仪),能及时监测到血氧浓度正常,只是心跳忽然跳到106。后来做了几次深呼吸,很快地也就恢复正常。相对于对病毒的恐惧,我想我当时的恐惧可能是因于对作业滞后的压力吧。

所以提醒大家的是,感染期间身体要注意,精神层面也要调适好。任何不好的情绪,别害怕说出来,这样才能得到帮助。

最后要说的是,虽然冠病有相当部分是无症状确诊者,但这还不足以让我们当它是流感病毒。当感染病例过多,超出医疗资源负荷,就意味着越多患者得不到足够的照顾,进而错失掉当中会病情急转直下的情况,最终让死亡数字攀升。

你能生存不表示其他人也能跟你一样。所以我们可以不要害怕不要惶恐,但不表示我们可以掉以轻心。

政府的决策层确实有太多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但已与病毒战斗了一年的医护人员,是和我们站在同一阵线的。大家都累。想想他们,做好自己。

MCO 2.0不是好办法,却是眼下阻断传染链最快最直接的办法。

我在某私人医院做swab的时候曾被采样的医生责难了一番。我不知道还有多少普通百姓也遭遇类似的责难,但我想借此机会说的是:医疗人员是无论如何都不该责骂来求医的人。尤其是当整个医疗机制与决策失能,百姓只能靠自己去求医求助的时候,医生怎能不明就里就责怪病人呢?

拖累医疗负荷的,又何止是顽固不守则的普通百姓?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