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发布: 12:32pm 20/02/2021

陈劭扬 | 翻译 . 别翻上瘾

作者: 陈劭扬

在新闻媒体界从事这么多年,外界人士总会对记者这份职业充满好奇,经常都会被问到:“做记者是不是三语要很厉害,会的知识是不是需要很多?”

ADVERTISEMENT

其实不然,知识都是学习得来,没人天生就懂,但的确,我国作为多元国家,媒体记者在采访工作上,经常会面对三语相互“夹攻”,时刻接收来自官方文件上马来文资料、国际通用英文资料,再翻译成通俗易懂的中文词句,透过报章或资讯,把讯息传到予华社及华裔。

大马记者会让他国记者钦佩,不仅要掌握好基础的三语能力,尤其中文报,作为服务华社的媒介体或沟通桥梁,偶尔需要略懂一些籍贯话,如主流的福建、客家及广东话,或者海南及福州话等,让采访工作更游刃有余。

说记者是“语言小天才”、“翻译能手”并没夸大,这不仅是中文报记者的优势,也是对实力的认可,如今,翻译也是媒体主要工作之一,说翻译翻上瘾也不为过,但有没有成为病态,就看个人素养。

中文报记者具备“特有”翻译能力,尤其对主要三语中的任何一语轻易切换,使到一些人非常乐于协助,为不懂中文的官方机构及官员、不谙华文的政治人物、朋友或相关人士充当小翻译,让相关人士了解中文报对新闻的诠释及处理,让更多非华裔认同中文报存在的价值。

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良好的翻译能力,可以促进交流,但只有半桶水的翻译兼理解能力,是无法发挥上述作用,若存心不良,化成一种献殷勤的工具何尝不可,再借机挑拨及诋毁两者方面的印象,让自身渔翁得利。

这种现象,何尝不是发生在你我周围?在国际上,我们也曾见过翻译变笑话的例子,甚至出现一些翻译员因对中华文化数千年博大精深文化不甚了解,结果在翻译上摆乌龙,把句子的原意错误诠释,变成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而我国也同样不例外,即便独立这么多年,但每一年都能见到横幅把“Happy Chinese New Year”翻译成“中国新年快乐”的笑话,这足以证明翻译能力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涉及种族、宗教及文化课题上,更是不能马虎。

作为一名出身中文报的记者,既然具备这样优势,就有责任及义务做好份内事,化解问题不制造对立,否则,只是一昧在后门放火,谈何来得到人家的尊重和爱护?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