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条

|
发布: 8:38pm 15/03/2021

拾荒老人靠双手自食其力 · 捡纸皮 捡到暖暖温情

作者: 郑钦亮
捡纸皮
在繁华的都市里,他们为着各种各样的原因,过着捡纸皮的暮年人生。这些佝偻的身影,在义工组织眼中,却是一群自力更生的老人,从事的工作是环保再循环,值得人们尊敬。

(新加坡15日讯)在新加坡这座繁华的城市,有一群靠着捡纸皮为生的边缘人。别人眼中的垃圾是他们手中的宝贝。这群年长者,不靠施舍,也不乞讨,用自己的双手捡纸皮维持生计。佝偻孱弱的身影穿梭于大街小巷,成为都市的一个逗点,在张张纸皮与日日奔波中感受人情冷暖。

2月中《联合晚报》报道一名26岁的商业管理学士,因为父亲动手术,担心母亲太辛苦,所以成为全职加龙古尼(Karung Guni,旧货商),跟母亲在文礼一带捡纸皮。她告诉记者,一天工作12个小时,一星期做足七天。除了体力考验,还得承受旁人的异样眼光和指指点点,以及“你看她是捡纸皮的”的冷嘲热讽。

ADVERTISEMENT

这些有意或无意的歧视,令许多捡纸皮的年长者感到自卑;加上一生命运不顺遂,更教他们选择隐藏在这座繁华城市的一角,宁可被遗忘。

有些回收商体恤捡纸皮的年长者,付给他们较高的回收价。(曾坤顺摄)
有些回收商体恤捡纸皮的年长者,付给他们较高的回收价。(曾坤顺摄)

Uncle Seng:只为赚取生活费

天未亮,在惹兰勿刹大街上已见到Uncle Seng忙碌的身影,推车轮子吱吱的声响划破寂静的夜。十多年来,60多岁的他每天凌晨4点半就到住家附近收纸皮,赚取每个月约500元(约1500令吉)的生活费。残破的超市推车走在粗砺不平的马路上,犹如他磕磕碰碰的人生,虽无力却还是得向前走。

Uncle Seng不是没想过买一台平板推车,但负担不起。每天他为附近一家商店丢弃一叠叠湿答答的纸皮,只为换取一碗白米饭。没有太多埋怨,他说这是命,有些人富,有些人穷。

王振吉和谢桂兰夫妇在红山巴刹收集纸皮十多年,每天清晨四五点就开始一天的工作。(曾坤顺摄)
王振吉和谢桂兰夫妇在红山巴刹收集纸皮十多年,每天清晨四五点就开始一天的工作。(曾坤顺摄)

■王振吉(79岁)谢桂兰(68岁)

儿孙满堂但想自食其力

巴刹和小贩中心是捡纸皮的另一块“宝地”。住在红山巴刹附近的王振吉(79岁)和谢桂兰(68岁)夫妇,已在这里活动十二三年,上午10点红山巷第79座巴刹后方已堆积了好几车纸皮。

王振吉的右眼视力不佳,听力也不好,但身体很硬朗,一个人推一大车比他还高的纸皮,看来也游刃有余。他说:“我做搭棚40多年,年轻时眼睛因工作受伤,当时没有管它,没有想到老了越来越看不见。60多岁就没有搭棚了,可是坐在家里会死,要出来晒晒太阳,爬上爬下做运动。”

因为丈夫的坚持,谢桂兰也只好加入,但她有三高,不能久站,多数时候是坐在小凳子上帮忙把纸箱割开摊平和整理纸皮。

王振吉的心放得很宽。他认为,这份工作至少不用看人脸色,靠自己的劳力赚钱。夫妇俩不时也有感受到温情,有人会送他们茶水、水果和糕点,有时会收到一些现钞。

王振吉不认为捡纸皮是不光彩的工作,至少不必看人脸色,靠自己的劳力赚钱。(曾坤顺摄)
王振吉不认为捡纸皮是不光彩的工作,至少不必看人脸色,靠自己的劳力赚钱。(曾坤顺摄)

一天收几趟不言累

凌晨的巴刹灯火通明,王振吉夫妇的一天从清晨四五点就开始。他们趁早收集小贩拆货后的纸箱,否则清洁工人开工时就会把纸箱全收掉。早上约七八点钟他们基本上已完成第一轮工作,把整理好的纸皮放在一旁后,两人会回家休息,间中王振吉还会到附近“巡视”几次。

资源回收商不是每天都前来收纸皮,时间也不固定,因此有时回收商会打电话通知谢桂兰回收的日期与时间。一公斤纸皮约可卖1角钱,一次大概可以卖200公斤,也就是有20多元(约60令吉)。

“赚得不多,以前要养孩子,买不起房子。”他们育有三名儿女和十多名孙子,不过夫妇俩的生活费主要靠捡纸皮。

临走前,谢桂兰拿出手机滑一滑,屏幕出现一名可爱的小女孩,她一脸满足地笑言:“这是我的曾孙。”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两个老人家手上有钱,心里踏实,这其实就是许多捡纸皮年长者的写照。

活泼开朗的林珠娥,谈到伤心处也不禁落泪。(唐家鸿摄)
活泼开朗的林珠娥,谈到伤心处也不禁落泪。(唐家鸿摄)

■林珠娥(81岁)

退休后打发时间寻乐趣

戴着阔边布帽,穿着长袖外衣的林珠娥,脸庞被两侧垂下的面巾遮掉一大半,身形娇小的她,不细看还真不知道她已经81岁。最难得的是,身边的人很容易被她的乐观开朗所感染,差一点忘了捡纸皮是件苦差事。

林珠娥原本在医院当助理近40年,70多岁退休前还跟着救护车载送病人,上下救护车完全难不倒她。五六年前从工作岗位退下后,赋闲在家一年多,她回忆道:“不是看天花板就是看电视,坐到整个人都累。”她从住家窗口看到有人在捡报纸,想想自己也可以这么做。

从林珠娥位于宏茂桥10道的住家推着整车纸皮,走到宏茂桥第二工业区的纸张回收公司,距离超过一公里。虽然路途还算平坦,却也得穿过中央高速公路地下行人道和一些小斜坡,对身高1.5米多的老人家来说难免吃力。一车纸皮卖不到7元(约21令吉),林珠娥还是笑呵呵的。

记者跟随她推着空车回家,一路上见到几个同行,他们都相互打招呼和聊上几句。到她家组屋楼下时,看到两名同行坐着休息,她随即说包了五香,等一会拿给他们吃。

林珠娥一手就把麻将桌抬起来,她会拆下桌脚当废铁卖。(唐家鸿摄)
林珠娥一手就把麻将桌抬起来,她会拆下桌脚当废铁卖。(唐家鸿摄)

不让女儿发现

走向电梯时,林珠娥火眼金睛发现垃圾桶旁的“宝贝”。她迅速把报纸和纸皮放到推车,然后拿起一袋旧衣说:“这些不可以卖,不过可以拿去收纸皮那边‘donate’(捐),他们有帮忙收。”

让记者睁大眼睛的是,林珠娥轻巧熟练地一手提起一张丢弃的麻将桌,搬到另一个角落,接着说:“我傍晚有空时才下来拆桌子的脚去卖,我最厉害拆东西了。”

林珠娥的三房式组屋是自己买的,她有一对子女,目前和孙子同住。谈到让她操心的儿子时,她不禁悲从中来,说着说着就落泪了。话题转回捡纸皮时,她皱起的五官才渐渐舒展开来,还分享说偶尔有人会给她10元(约30令吉),好几次有人停下车递上50大元(约150令吉),让她又惊又喜。

旧衣服不能卖钱,林珠娥捐给纸张回收公司。(唐家鸿摄)
旧衣服不能卖钱,林珠娥捐给纸张回收公司。(唐家鸿摄)

“也不是我很厉害捡纸皮,是有很多人帮忙,他们知道我在收,特地拿到组屋楼下来。女儿一直劝我不要做了,若发生意外的话,她有三个孩子,没有办法照顾我。所以我只在附近几座组屋捡纸皮,不敢走太远。也不是每天做,累的时候就不去。每次她打电话说要来我家,我就赶快收拾干净,不让她发现我还在捡纸皮。”林珠娥说时一脸俏皮,像偷了糖果吃的小孩。

她的女儿岂会不知?大概也就睁只眼闭只眼,随母亲的心意。

林珠娥的故事,代表着另一群捡纸皮年长者。这或许不是一份他们赖以维生的工作,却带给他们生活的乐趣,生命的意义。

蔡姓资源回收中介商把罗厘开到牛车水,年长者陆续把收到的纸皮和铝罐等卖给他。(曾坤顺摄)
蔡姓资源回收中介商把罗厘开到牛车水,年长者陆续把收到的纸皮和铝罐等卖给他。(曾坤顺摄)

回收商体恤老人 尽量拉高收购价

一名蔡姓资源回收中介商告诉记者,他从事这一行20多年,每天会把罗里开到两三个地点,收满后载到大士卖给总公司,总公司处理后再出口。原本他一直在牛车水一带驻点,因道路工程而撤离,不过,他后来又回到老地方见老朋友。

“几年前行情很差,总公司只跟中介商收一公斤5分钱,中介商还要给他们(捡纸皮的)3分钱,赚两分钱连费用都不够,所以当时原本到这里收纸皮的罗厘就不来了。认识我的老人家问我可不可回来收,不然他们要推到很远去卖。”

一名行动不太方便,以电动车代步的捡纸皮阿婆在旁听闻,随即接话:“是咯!我们叫,他就来。他很好,什么都收。”

蔡先生也很感慨,因为牛车水一带捡纸皮的年长者多是比较穷困,早年还有很多是红头巾和蓝头巾,年纪大了只能靠捡纸皮换取三餐。他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我尽量给他们比同行高一点的价格,希望能够拉高市场的收购价,多少帮忙这些老人。”

“Border Mission”发起人吴振华(左二)和义工把平板推车送给捡纸皮的年长者(中),让他工作起来较轻松。(Border Mission提供)
“Border Mission”发起人吴振华(左二)和义工把平板推车送给捡纸皮的年长者(中),让他工作起来较轻松。(Border Mission提供)

企业家发起组织协助

赠平板推车给拾荒老人

Border Mission发起人兼主席吴振华(62岁),本身是一名企业家,曾联合创办多家本地上市公司。他出身于马来西亚的小甘榜,小小年纪就收破烂帮补家用,16岁到新加坡的第一份工是扫地工人。他深知贫苦和弱势的最底层经常被忽略,因此在2014年成立这个组织。

组织以往主要在喜马拉雅山脉一带的部落活动。冠病疫情期间,组织于去年10月开展在新加坡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协助捡纸皮的年长者改善日常生活,并选择以赠送平板推车作为起步。

组织的国际董事李美羚说:“推车是这群老人的主要工具,但一部好的推车要100多元(约300令吉),所以他们一般上会捡别人丢弃,轮子有点坏的来用,这样很容易翻车。一些有围栏的推车也装不了太多纸皮。”向捡纸皮年长者了解他们的需要后,组织总结出一款日本制造的平板推车最适合,于是向进口商订了100部,每部零售价约140多元(约420令吉)。

组织目前的活跃义工约有四五十人,按17个地区分组,每组三四个人,去寻找和接触捡纸皮的年长者。

“Border Mission”发起人吴振华(左)和义工许伟伦一起动手整理纸皮。(Border Mission提供)
“Border Mission”发起人吴振华(左)和义工许伟伦一起动手整理纸皮。(Border Mission提供)

将教导分拆金属物品变卖

Border Mission接下来除了赠送平板推车,也会向年长者介绍更多可以收集变卖的物品,如塑料罐、线圈和铜器,也将教导他们把比较值钱的金属分拆出来,以增加收入。此外,组织也在联系更多旧货商、中介商和资源回收商,希望他们能够参与计划,给予更高收购价。

吴振华经常亲自参与活动,和年长者打成一片。他说:“我们也在教育公众,积极改变人们对这些年长者的称呼,从‘捡纸皮的’到‘城市环保者’,家人也会为他们的工作感到骄傲。尊严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这些老人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双手赚钱,所从事的工作是再循环垃圾,很环保,协助维持一个健康绿色的环境,很值得人们尊重。”

王振吉一天会下楼好几次,把纸箱割开摊平后整理排好。(曾坤顺摄)
王振吉一天会下楼好几次,把纸箱割开摊平后整理排好。(曾坤顺摄)
在小食店洗碗的方金兰,趁午休的两小时捡纸皮去卖。(曾坤顺摄)
在小食店洗碗的方金兰,趁午休的两小时捡纸皮去卖。(曾坤顺摄)
方金兰自认是“牛命”,有了多一份收入,手头也比较宽裕。(曾坤顺摄)
方金兰自认是“牛命”,有了多一份收入,手头也比较宽裕。(曾坤顺摄)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