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4日讯)在以美食打响名号的新加坡,如何与弱势者分一杯羹?
身心不济的残疾或弱势者,为挣一口饭,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心力,他们刻苦勤学,透过餐饮业谋得一技之长,自力更生,走入社会,提高人们对他们的理解。
稳定就业、自力更生,是许多弱势人士的共同心愿。“社企餐馆”,几乎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制。
《联合早报》报道,这些社企餐馆以食阁、餐馆,甚至是“云厨房”餐饮概念,积极帮助弱势群体就业,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能帮助他人,让心和胃同样满足。
源自新加坡的社企食阁厨尊(Dignity Kitchen),执行董事兼创办人许承俊(62岁)雇用并给予残疾人士与弱势群体培训,让他们学会一技之长,烹煮食物和提供服务。
许承俊受访时说,厨尊视重建弱势与残疾族群的自信与尊严为最大使命,也是新加坡第一所为弱势群体开设的小贩训练学校。
他坦言,新加坡街头巷尾虽不见流浪汉、乞丐,并不表示本地社会不存在这群失落的人。2006年他萌生开设厨尊的想法,掏出20万元开设厨尊食阁,为弱势群体创造公平就业机会。
为帮助特需人士创造就业机会,学员须接受6至8周的带薪培训。经培训的弱势者会在厨尊食阁里工作,借此让他们融入社会。厨尊也会定期举办活动,让大众有机会接触弱势群体,透过互动认识并接纳他们,达致共融。
新加坡厨尊现有84名员工,其中62人是弱势者;香港则有54名员工,其中42人是弱势者。这些弱势者包括有身体残疾、精神问题、智力障碍,或中年失业、破产或遭受虐待。
去年,厨尊生意受疫情影响,蒙受亏损。许承俊坚持不裁员,不减工资,要求员工团结一致,共克时艰。
每天早上7时,视障人士陈美芬(49岁)就从实龙岗住家出发到厨尊食阁开档。
2年前,陈美芬在新加坡视障人士协会举办的职业展上,发现厨尊的工作机会。
她在厨尊掌握了烹煮瓦煲饭的技能,也学会制作罗惹。从受训学员到成为全职员工,她目前在摊位协助新学员掌握做罗惹和煮瓦煲饭的技能。
她受访时说,她的右眼是假眼,已经完全失明。19岁时因视网膜剥落,视力逐渐衰退,前后动了11次手术,30岁那年她摘除眼球。左眼则被诊断为懒惰眼,因延误治疗而导致局部失明。
来自单亲家庭的陈美芬说:“我5岁就戴500度眼镜,长大后患上千度近视,年纪大了得白内障导致视线模糊,加上青光眼,每天晚上都得滴眼药水。随着肌肉萎缩,视网膜变薄,若有人大力拍我的肩膀或碰撞,视网膜就会剥落。”
她感谢许承俊开设厨尊,“如果没有他,我们哪来的工作?不可能有人会要雇用残疾人士。”
如今的她以豁达和感恩的心面对生活。“虽然眼睛一直在退化,但感恩这30年来我还看得见。”
Soul Food社企餐馆服务员Timothy礼貌地招呼客人坐下,并递上饮料。除了老板兼主厨方庆丁(63岁),厨房里还有方思慧和麦逊贤,他们分工合作,不一会儿,从前菜的面包、烤花椰菜浓汤,到色彩斑斓的烤蔬菜、咖啡及甜点陆续上桌,每一样都做得精致美味。
28岁的方思慧是餐馆老板方庆丁的女儿。虽然有中度学习障碍,却对烹饪、歌唱及烘焙有浓厚兴趣,尤其喜欢和父亲一起在厨房工作。她说:“我会帮忙准备三文鱼、鸡肉,做好爸爸吩咐的事。”
她分享说,烹饪并不困难,拥有厨艺证书的她,很享受在餐馆工作的时光,她学会很多东西,也更有自信把食物做好。
来自单亲家庭,有学习障碍的麦逊贤(30岁)是方庆丁的得力助手。他说,在Soul Food工作让他学习到好多东西。
女儿的烹饪兴趣,促使方庆丁于13年前放弃零售营销与广告事业,于2008年1月创立Soul Food。餐馆旨在培训有特殊需要的人,协助他们掌握技能。
他受访时说,身为特需孩子的父亲,他深切了解女儿和其他弱势者在成长过程中所面对的挑战,因而希望给予女儿技能装备,同时培训一些与女儿有相同经历的人。
“我心里很清楚,Soul Food不单是要成为一家提供美食的餐馆,也是让心灵与生命彼此影响的空间,透过培训,弱势者能够发挥所长,重拾尊严,进而塑造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社会。”
去年8月,2016年总统志愿服务及慈善事业奖的两名得主叶艾明和洪建平,联手在乌节路的基督教青年会(YMCA)大楼内的Y Cafe设立群居厨房(The Social Kitchen),为餐饮业者提供多一个可售卖食品的平台,也为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机会。
短短七个月,群居厨房分别在YMCA、裕廊飞禽公园、天使之后堂及滨海湾花园开设四家“云厨房”。群居厨房联合创办人叶艾明解释“云厨房”概念,是指合作品牌就像云朵一样多变。
群居厨房是与不同餐饮品牌合作开设多个“云厨房”,借以提供工作机会,造福弱势者与看护者。叶艾明说:“我们采用的是合作餐饮品牌的菜单,在一个厨房里,厨师可准备不同食物,这大概是我们与一般社企餐馆最大的不同之处。”
群居厨房现有20名员工,其中半数是特需人士。餐馆希望给予特需员工一个职业道路,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让他们过档到合作品牌的餐馆工作。群居厨房除了雇用特需者,也为看护者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希望帮助弱势群体,包括残疾人士、单亲父母、低收入家庭等以及他们的家人,让他们一起工作,互相照应。
公众除了可到群居厨房用餐,也可预订饭盒,又或是捐献$1000至慈善组织,为特需人士提供100顿餐食,让在群居厨房工作的员工为其他弱势群体付出,这除了给予弱势群体工作机会,也让他们自助助人,重获尊严与信心。
(图: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