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总编时间

|
发布: 8:00am 08/04/2021

曾毓林.家庭照顾者也需要被照顾

作者: 曾毓林

社会还有一群人,长期被忽略。这群人虽然没有肢残或恶疾缠身,不过长期承受疲劳疲惫或承受精神压力,如果再加上经济压力,更加百上加斤。

社会善心人士泰半关心穷人、病人、失能人士,甚至老人,但对这群长期被忽略的人很少关注,使他们长期在封闭环境下劳累,有些甚至患上忧郁症。我说的是“家庭照顾者”。

ADVERTISEMENT

马来西亚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很多家庭都有一或两位长者同住一屋檐下,有些较无奈的还有长期病患家人要照顾,“家庭照顾者”得每天24小时全天候照顾患病或失能家人饮食起居行动坐卧,更要接受病人情绪宣泄的出气筒。

他们在剧烈疲劳的压力下,甚至长期睡眠不足的情况下,经常有苦难诉,也很难找到人接替任务。只因他们和老人或病患之间,除了照顾者与被照顾者的关系外,很多还包含了难舍的亲情关系,所以这份工作不像我们在职场上这样,做得不开心大可以辞职不干。

星洲日报〈活力副刊〉自两年前每逢周四增设〈爱长在〉版,同时与数个社会关怀组织成立“生命教育联盟”,透过社团脸书“马来西亚家庭照顾者互援会”为这群无法放下照顾任务走出社会活动的人士,提供一扇对着外通风的窗户。

每一天,互援会脸书上都有无助者求援,询问,心情宣泄的留言,当然不乏同路人的打气与经验分享。从这里可以看到,很多家庭照顾者都是家里双亲慢慢变老或家人开始患病时从零开始学习,一路撞一路摸索和一路寻找社会资源。

粗略统计,失智老人和失能中风老人的照顾最棘手,这是一场需要无时无刻不在战斗的持久战任务。

有人说,照顾小孩是走向希望,因小孩日渐长大后,犹如收成;照顾老人却是看不到未来希望的长期任务,不管是病是老,最终还是走向悲伤别离。前者如朝阳,后者是夕阳,本质上大大不同。

无论如何,血浓于水,在至爱的亲人晚年或告别人生之前,但凡与之感情深厚的,由此陪伴和照顾却是无可避免的。

只是,人毕竟是血肉之躯,长期劳累容易导致自己虚脱,家人的支持和分担尤其重要;可惜这份责任往往只是落在家里其中一个人身上,有者是长子或幼子,有者是媳妇,有这些被视为“比较有空或比较有能力”照顾家人的一旦担起责任,就难以取代;而自己的生活和时间从此也不能自主。在无法掌控时间的何况下,有者甚至被逼辞去工作,专心做好照顾的工作。

让全日无休的家庭照顾者有喘息的机会,是唯一能舒缓家庭照顾情绪的做法。可惜很多家庭照顾者不但没有喘息机会,有时甚至面对家庭其他成员指责照顾不到周到──没有亲自照顾过的人,往往以为照顾充其量只不过是无所事事陪伴在侧,轻松简单,但如果请他们来分担一两天,他们必然摇头说不。

社会环境给这群家庭照顾者的援助不多。家境过得去,或者可以请外佣帮忙(但更多是直接交给外佣照顾,这不是最理想的方法);但没有能力聘请外佣的,唯有由家人照顾。政府福利部门几乎还没看到任何照顾这群家庭照顾者的单位,社团组织也很少。

我觉得,社会辅导组织、宗教和乡团福利小组,甚至是妇女组、青年团应该考虑把“家庭照顾者”列为关心对象,或至少适当的代替照顾安排半天,让家庭照顾者每周都有喘息的时段。当然这些都得好好去规划,这比大家一窝蜂到老人院派恩物或一年一度派红包更有意义。

这些援助不是一年一度,或者至少一周一次,虽然辛苦些,但需要的人肯定真正受到实惠。

社会基层群中实际上其实还有很多需要关心和援助的人,脸书组织中有“马铃薯叔叔日志”,从这个脸书看到非常多个案;马来社会也有一个Ebit Lew,他们所关心和施援的对象都是平时很少人关注的弱势群,他们的善举深得社会大众认可和重视。

我们当然希望政府来关心,这会比较全面;但政府没做好或不全面,只好依赖民间组织来推动,发挥民间的力量。

只是,我们的社会有“一窝蜂”的习惯──目前社会慈善工作还是严重残障人士,失依老人或孤儿,癌症和肾病患者,其他如盲人、罕见病患者、失智者、精神病患者,以及身心疲累的家庭照顾的关怀与支援都还不足够。

希望政府和民间,都开始多关注这群人。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