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星云

|
发布: 7:25pm 20/04/2021

【如意安详】我自横刀向天笑/何国忠

作者: 何国忠

ADVERTISEMENT

那是1898年夏天一个晚上。杨步伟家里慌乱,小孩都被带到隔两家的米店躲藏。光绪维新不成,被慈禧太后软禁,六君子被杀,其中一人是谭嗣同。谭嗣同是杨步伟祖父杨仁山的学生,杨步伟家人和谭嗣同来往频繁,因此被查。所幸杨家和地方官员交情不浅,暗中被通知,杨家参与维新运动的证据早被销毁。

 谭嗣同被捕前已知变法失败。他吩咐杨步伟的大伯到天津办事:“若是有什么事,你要不顾一切,回南京侍奉老师去。我们是身受皇恩不得不报,你不必贴在里面,对老师说西方再见了。”杨步伟在《一个女人的自传》记谭嗣同这一段话。

 杨仁山佛学造诣极高。谭嗣同无书不读,1896年在金陵就任候补知府职时,曾花时间钻研佛学。谭嗣同学佛不是因为看破红尘,他从万物有灵,普渡众生的角度切入,取自己所需。杨仁山隐含世间之法的佛学理论很合谭嗣同口味。梁启超在〈谭嗣同传〉中说:“金陵有居士杨文会者,博览教乘,熟于佛教,以流通经典为己任,君时时与之游,因得遍窥三藏,所得日益精深。”直接阐述杨谭二人密切的师生关系。

 谭嗣同参与戊戌变法的事迹让人忘不了,电影、电视、小说,谭嗣同不断出现。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其形象栩栩如生。无意中看杨步伟书提谭嗣同,我又一次重温谭嗣同彗星似的人生际遇。

 梁启超敬佩谭嗣同,他说谭嗣同的思想有启蒙意义,“仅留此(《仁学》)区区一卷,吐万丈光芒,一瞥而逝,而扫荡扩清之力莫与京焉。”梁启超喜欢谭诗,爱其所塑气象。梁启超说1895年在北京时,谭嗣同住他家附近。二人经常讨论新学,写诗赠答,他们将佛典及欧语,用于诗中,错落有致,俨然一场诗界革命。六君子入狱时,狱卒刘一鸣描述狱中情景。其他5人都有冤死早死之叹,只有谭嗣同“意气自如,终日绕行室中,拾取地上煤屑,就粉墙作书。”〈狱中题壁〉就这样一笔一划写成。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首诗感动不少人。逃亡生活紧张,希望战友在不同地方投宿时,能像张俭一样受到接济。也希望战友能和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大业。我决定选择横刀腹前,仰天大笑。不管离开或留下,生死关头肝胆相照,光明磊落如昆仑山一样傲视人间。

 诗里所提张俭是东汉末年人,汉桓帝时因弹劾宦官侯览,被诬结党营私,逃亡江湖。他声望品行极高,不少人冒着生命危险留他住宿。另一位在诗中出现的杜根则是东汉安帝时人,因要求临朝听政的邓太后还政于帝,得罪太后。太后下令判刑,盛以缣囊,于殿上扑杀之。施刑者敬杜根德行,行刑时大减力道,随后将他运出宫外。为了瞒过检视,杜根诈死三日,目中生蛆,最后逃过太后耳目,隐姓埋名于宜城山中,当一名酒保。太后死后,杜根回朝担任御史。

救世殉道者形象

 张俭和杜根的遭遇和维新派有相似之处,谭嗣同本可和康有为、梁启超一样逃走日本,却选择舍身起义。罗龙治的《露泣苍茫》收有〈王五与谭嗣同绝命诗〉,我大学本科时读此文,即受谭嗣同人格力量感染,谭嗣同魁杰的人英形象久久不散。谭嗣同喜技击,会舞剑,善骑马。他和大刀王五以道义相期,谭嗣同入狱前,曾想与王五联手救出光绪,可是瀛台四面环水,无法负人凌空飞渡。

 谭嗣同被捕下狱后,王五联络京中豪侠,买通狱吏,准备营救,为此王五还特别请江湖奇士通臂猿胡七出山。谭嗣同坚持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不愿逃狱。他相信自己的选择可以感召国人,让维新运动有朝一日开花结果。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从嗣同始。”

 谭嗣同只活33岁,不少人认为他不应为奄奄一息的皇朝牺牲自己。我们爱听慷慨激昂的故事,但是不负少年头的举动出现眼前时,却又百感交集。

 至于两昆仑,有指康有为和大刀王五,有指梁启超和谭嗣同,有指康有为和谭嗣同。又有人说“两”在古代汉语中,有“比”、“配”、“耦”之意。所谓“两昆仑”,就是“比昆仑”或“与昆仑相比配”,谭嗣同说的是自己的救世理想。不管最终指向何处,丝毫无损谭嗣同让我年轻时沉思的殉道者形象。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