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迦南地

|
发布: 7:20am 20/04/2021

温思拯.跨越狭义身分认同的政治观

作者: 温思拯

政治是透过群众活动来达成集体的目的,所以身分认同政治是排他固己的常见手段。简单来说,身分认同政治是透过性别、人种、种族、宗教、性取向等元素来召集支持者并得到集体的共同利益而展开的政治活动。美国的反亚裔和“黑命贵”运动就是一个很典型的身分认同政治操作。

显然的,以民族、性别和宗教为内聚力的政治活动一定是透过塑造共同的敌人和排外的政治联盟来巩固自我政治的意识形态。他们会透过极端的种族优越主义来歧视其他种族和宗教,或透过矮化自己的社会地位来建立“受害者”的身分来得到自我种族的支持。这两者背后的动机都是透过煽动情绪来得到群众支持,而民族认同感和宗教议题是最容易导致非理性运动的产生和情绪高涨的火苗。

ADVERTISEMENT

故此,社会身分认同(Social Identity)是今天多元社会面对最大的挑战。从学术角度来看,真正意义的社会身分认同是对各族差异有所了解和接受并肯定,透过有效的制度来保护每个公民获得平等的权益。

有鉴于此,社会身分认同不该是同化运动,也不是以妥协来委曲求全,更不是透过玩弄种族和宗教来排他固己。

在现实中,我们依然面对身分和地位的差异。然而,我们可以选择(一)在分裂中继续不断地争吵和孤立自己,最后导致国家衰退,或者(二)透过沟通互信以建立一个包容和全球化的共赢思维。

笔者认为“认同”这个概念应该是建立在爱国的宏观基础上,而不建立在单一狭义的民族主义上。可惜的是,往往我们把爱国的概念与民族主义(Nationalism)混为一谈。

因为爱国(Patriotism)是较抽象的概念,而爱民族和把自我文化发扬光大是比较容易表达的方式。此外,种族的发言权和在社会的影响力是我们对身分认同的投射,所以我们会误认为巩固种族身分认同是爱国的前提。

因此,心怀不轨的政客就会透过玩弄身分认同来挑拨人民之间的关系来得到支持。如透过极端的种族宗教言论来得到政治内聚力,肯定我族的宗教和观念就等于爱国。反之,反对我族的宗教和文化,就等于不爱国或被标签为极端民族主义。如爪夷文的议题,若你反对学习爪夷文就是不爱国这样论调。

这样对立和极端的政治价值观与开倒车的政治文化已经在我国根深蒂固,并且不知不觉的侵蚀着我国种族间的和谐与国家的未来。故此,笔者认为我们须摆脱政治的洗脑和偏激思维的捆绑,我们才可能跨越这狭义身分认同的政治观,才可能找到共赢的思维与和平相处的方式。

因种族、宗教、肤色、性取向、文化和背景差异而导致的身分认同危机不仅是大马所面对的问题,也是全球多元社会面对的巨大挑战。如美国反亚裔活动和西方多国如澳洲和英国排华事件都在近年有升温的趋势。

回到大马政党,我们也看见行动党内有“英沙派”和“华沙派”的斗争。这也反映出同族但不同背景也会导致身分认同危机与分裂,所以政治上的认同危机和自我定位是多元化和复杂的。尽管笔者认为这无谓的内耗是因短视和个人主义而导致的矛盾;然而,这也许是行动党厘清党和派系之间对身分认同和党定位的好机会。所谓有危就有机会,所以笔者认为这是测试行动党领导智慧和重新定位的好机会。

英国前总理亨利.帕尔默斯通(Henry Palmerston)曾在英国议会说,“我们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而这些利益是我们的责任”。可惜的是,我们常对这句话的“利益”诠释为个人、种族和政党的利益而不是整体国家的利益。这样错误的认知派生于我们对爱国观念和民族主义观念的模糊,所以我们应该放下个人和政党的偏见,把大方向摆正,才可能在这紧张的种族关系中找到出路。

最后,笔者认为各政党都有合作的可能性。纵然各家都有自我的价值观和主张,但只要不同的意识形态都是以民为本,那朝野政党就可以建设一个健康的监督制衡制度。让我们把个人和政党的利益放下,以国家和全体人民永恒的利益为我们的责任,实现共赢和包容。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