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新教育

|

教育专题

|
发布: 9:05am 12/05/2021

代间学习老幼共学,跨世代破冰互補

作者: 报道:本刊 梁慧颖,摄影:本报 黄冰冰、黄安健

我们常会听到年轻人和老年人互相抱怨,例如年轻人觉得老年人跟不上时代,老年人则认为一代不如一代,双方因为成长背景不同,而在沟通上存有代沟。

要化解这种世代隔阂,其中的方法是推广代间学习(Intergenerational Learning)。代间学习这个名词对大家来说也许很陌生,但个中理念其实不难理解,说的是年轻与老年世代之间,彼此分享经验、知识和技能,透过双向学习让不同世代都有所收获。

ADVERTISEMENT

吴起盛曾经在本地办过老幼共学的活动,他认为老幼共学在本地是可行的,前提是活动内容必须能同时引起长者和年轻人的兴趣。
吴起盛曾经在本地办过老幼共学的活动,他认为老幼共学在本地是可行的,前提是活动内容必须能同时引起长者和年轻人的兴趣。

现代人的人际关系越来越疏离,尤其年长者和年轻人的关系不再像以前那样亲密,大家很多时候都是各过各的生活,许多技能和经验因此无法好好传承或分享。

早在1960年代,美国已经注意到长幼疏离可能会对社会带来影响,所以从那时开始研究和提倡代间学习,希望促进老幼两个世代互相学习。许多其他国家之后也陆续提倡代间学习,但是在马来西亚,大家直到现在对这个概念依然相当陌生,很少有活动能够真正让两代人达到互相学习和成长的效果。

代间学习也有“老少共学”、“老幼共融”等多种说法,本地很少人专门研究这方面,吴起盛是少数的一位,他在2013年至2016年期间,在马来亚大学(UM)攻读教育系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就是关于代间教育。

关于代间学习的定义,吴起盛说,重点在于年轻人和长者这两个世代,透过彼此分享经验、知识和技能,使双方都有得益。虽然我们社会一直以来都有给年轻人和长者一起参与的活动,例如年轻人拜访老人院,或是配合双亲节给长辈洗脚和敬茶,但这种活动严格来说纯属敬老活动,并没有太大的互助及学习效果。而且这种活动通常很快结束,结束后又没有下文,很难起到深远的作用,因此这种活动不算是代间学习。

本地代间学习实验案例

吴起盛曾经办过至少两次活动,探讨代间教育在马来西亚可行不可行。第一次是2016年,当时他还在念博士,他在雪州八打灵再也地区找了10位国中生,还有10位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人,让他们互相传授对方一门技能。

“这个活动办了4个星期,第一和第二个星期,老人家亲自教年轻人怎样做bakul(编织篮子);第三和第四个星期,学生则教老人家怎样上网、怎样email、怎样浏览YouTube这些东西,每次活动大约一小时到两小时。”

那一次的活动,“我可以告诉你,大家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气氛很尴尬,双方没有交流。”为了打破隔阂,他安排一些破冰环节,加深两方对彼此的认识,大家才慢慢进入状况。结果,“第一个星期大家相敬如宾;第二个星期大家则开始期待下一次的活动。”

2019年,他又办了差不多同样内容的活动,邀请的年长者还是3年前的同一群人,学生则换了另一批人。

综合两次办活动的经验,他认为代间教育在马来西亚是可行的,条件是活动内容必须顾及双方需求,如果只有其中一方感兴趣,那么活动就很难成功。“要知道年长者通常比较喜欢卡拉OK和排舞这类活动,而年轻人也有年轻人的活动,如果要把他们撮合在一起,这是很大的挑战,需要让他们知道这是win-win(双赢)的。”

他说,长者普遍具有丰富的人生历练和见识,这些都是宝贵的智慧,如果没有传承给年轻世代实属可惜。相对的,年轻人懂的东西也不少,尤其在科技这一方面,他们可以教导年长者使用科技产品,透过交换经验让双方都有得益。

吴起盛与指导教授关于代间学习的学术著作。
吴起盛与指导教授关于代间学习的学术著作。

代间教育助长者找回自我价值

目前吴起盛在体育学校任教,觉得学校假期是推行代间学习的最佳时机,只可惜最近这一两年因为冠病疫情的关系,在人人必须保持距离的情况下,他没有办法好好推广代间学习活动。

虽然网络科技越来越普及,但他认为这类活动不适合在网上进行,因为代间学习讲求人与人的互动,隔着屏幕交流会缺乏情感上的连结,而且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老年人比较不擅长使用科技产品,如果把活动搬到网上,恐怕反应不会很理想。

在国外,尤其那些注重社会福利的西方国家,还有像日本、新加坡这些先进的亚洲国家,代间学习相对普遍,而且形式不止有一种。他举例,国外有些中心将孤儿院和老人院并置,让两个不同世代的人在同一屋檐下共同参与各种活动,做到真正的相处和互动,而不是只有一面之交。

本地虽然不缺关怀长者的团体,但这些团体关注的层面通常比较属于生活的基本需求,例如长者的衣食住行问题。如果想进一步帮助长者找回自我价值,吴起盛认为代间学习会是很好的途径,而且可以借此增进不同世代之间的了解,所以何乐而不为?

2016年,吴起盛找来一群国中生和一群年长者一起展开代间学习实验:年长者教年轻人编制篮子的传统手艺,年轻人则教年长者使用科技产品。(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2016年,吴起盛找来一群国中生和一群年长者一起展开代间学习实验:年长者教年轻人编制篮子的传统手艺,年轻人则教年长者使用科技产品。(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2019年,吴起盛(右一)在本身任教的体育学校举办代间学习活动,让两个不同世代有更多机会相处的同时,也从彼此身上学习到一门技能。(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2019年,吴起盛(右一)在本身任教的体育学校举办代间学习活动,让两个不同世代有更多机会相处的同时,也从彼此身上学习到一门技能。(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马来西亚老龄化研究所:未来更重视代间学习

由于代间学习涉及老年群体,因此这个领域自然也是老人学(Gerontology)的研究重点之一。

博特拉大学(UPM)有个老龄化研究所(MyAgeing),前身是老人学研究所。此研究所探讨人类老化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问题,主要从医学、社会和乐龄科技这三大面向研究如何打造健康的乐龄生活。

马来西亚老龄化研究所所长西蒂艾侬副教授说,代间学习或老幼共学不是新议题,美国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已经提出这个主张,目的是消弭老年世代和年轻世代的代沟。如今随着很多国家都出现高龄化的现象,代间学习这个议题在未来会愈来愈受重视。

西蒂艾侬说,很多长者会担心自己年老无用,代间学习就是一个可以帮助他们找回自我价值,并且促进世代交融的好方法。
西蒂艾侬说,很多长者会担心自己年老无用,代间学习就是一个可以帮助他们找回自我价值,并且促进世代交融的好方法。

这个议题之所以重要,她说是因为有越来越多长者退休后赋闲在家,他们会担心自己无所用处,成为家人和社会的负担。但事实上他们还是一样能够贡献社会,透过代间学习将知识与智慧传承给年轻人,以此找到自我价值和成就感。与此同时,他们从年轻人身上学习到新的事物,这可以使他们的生活更充实和更有活力。

在冠病疫情还没发生以前,马来西亚老龄化研究所曾经办过活动,制造机会让年轻人和长者共济一堂。西蒂艾侬说,老幼共融的活动没有固定的模式,每办一场活动都必须考量很多因素,从老年人和年轻人个别喜欢什么,到如何安排老年人的交通这些小问题,每个环节其实都很重要,会影响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参与意愿。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兼顾两群人的想法,不能顺得哥情失嫂意。

比起外国,她认为马来西亚社会对代间学习的认识还很薄弱,多数人尚未发现老幼共学的好处。代间学习要提倡的不只是敬老爱幼,更重要是在不同世代之间产生有意义的连接,让双方都能够从彼此身上得到收获。

马来西亚老龄化研究所拥有完善的研究设施和乐龄休闲设施,碍于冠病疫情而无法对外开放。
马来西亚老龄化研究所拥有完善的研究设施和乐龄休闲设施,碍于冠病疫情而无法对外开放。

外国案例

青银共居

台湾台北有个阳明老人公寓,多年前试办“青银共居”,让大学生和老人一起住在同间公寓,大学生需要给的租金低于周边租金一半,条件是每个月照顾老人20小时,时薪新台币170元(约25令吉),主要工作内容以陪伴老人为主。青银共居一来可以减轻大学生的经济负担,二来可以使年轻人和长者有更多相处和互动的机会。

老幼共托

不少国家都有老幼共托的例子,将原本各自独立运作的幼儿园和乐龄活动中心设置在同个建筑,让孩子和长者有更多接触的机会。美国西雅图的普罗维登斯圣文森山就是很好的例子,这里是长者的安养中心,中心内设有托儿所,长者和小孩每周会有5天一起从事各种活动,例如音乐、舞蹈、讲故事、一起用餐或只是单纯的互相探视。

老少共学

位于台湾台中市的善水国民中小学,部分课程是跟社区长青班长者一起学习,例如陶艺、家政和木工课。根据台湾实验教育中心的介绍,长者对于精细动作会比较弱,因此学校会安排学生来协助,但像是包粽子之类的传统技能,则是长者带着孩子一起做。2019年11月,善水国中小学生共27人,平均年龄14岁;长青学堂长者共32名,平均年龄79岁,两个不同世代的人在共学一门手工艺的同时,长辈也把生活经验传承给孩子,是无形的生活教育。

更多文章:

王伟俊奋力为儿时的疑问找答案,纳米能源驱动者

共同打好校园抗疫之战,疫情下的同理心

媒体素养 ——信息爆炸时代的必备技能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