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优活

|
发布: 7:00am 21/05/2021

【爱长在】生死攸关的四堂课

作者: 洪月馨(综合整理)

(编按:本文为胡宜安教授于〈生命教育〉4月份精品课程的4场演讲内容扼要记录。由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文学与社会科学院中文系洪月馨整理)

ADVERTISEMENT

●主讲人:胡宜安教授(中国广州大学教授、北京市癌症防治学会生死学与生死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讲人:胡宜安教授(中国广州大学教授、北京市癌症防治学会生死学与生死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一堂課:生如夏花,向死而生

人们是需要学习认识死亡的,因为人若对“死”一无所知,就会感到恐惧。所谓“我思故我在”,人类是有意识的动物,人存在的意义在于思考,而思考的本质其实就是反思。引用帕斯卡尔的一句名言“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意即人类其实是很脆弱的,但因为我们有意识、能思考,才成为真正有生命的人。而自我认识的最前端和最终端,都是死亡。

古埃及人会在宴会最高潮时推出一具木乃伊,置于大堂中央让众人观瞻,提醒人们:你是会死的。它告诉人们,你得活在当下,要在每个岁数充分体验当下的生活,以及享受自己生命带来的风景。

人们对死亡的反思有两种对立的态度:第一、年轻时不知珍惜身体,为了追求利益不惜透支身体;年轻时以健康换财富,年老时以财富换健康。这种逻辑委实让人叹息,到底是生命重要,还是财富重要?

第二,则是人到暮年而不接受死亡。既在观念上回避与忌讳,又对自己衰老的过程感到惶恐与焦虑。这些都是对生死或生命意义缺乏认识所致。

我们得记得“生命只有一次”,理性的生死态度,首先是应该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珍惜生命,既要使生命的意义得到充分、全面地展现,又要使生命的存续尽量长久;善待生命,即是尊重并顺应生命的自然规律,保护与保全生命。

理性的生死态度,也必须是能坦然面对死亡。其一,学习死亡,方能解除关于死亡的神秘性,从而坦然面对死亡。其二,敬畏生死——对待他人的生死,要心存敬畏;对待自己的生死,要持审慎严肃的态度。其三,活好自己的生命,让生命充满意义,死而无憾!

许多人临死之际,才后悔没有完成想做的事情。这不禁让人感叹——众人皆知生命重要,却未真正地去理解和反思生命,浑浑噩噩地过了一辈子。人就是为美好生活而来,故不妨真真正正地享受生命。

花开的时候绽放,花落的时候落英缤纷,人生是一个复杂多元的函数,生命在于活下去的过程。

第二堂課:死亡焦虑的三联征及其克服途径

何谓死亡焦虑?人因为想到死亡,而产生诸如焦虑、不安、恐惧等各种情绪与反应,为死亡焦虑。

死亡焦虑并非一件糟糕的事——正因为有死亡焦虑,人们才会认真生存下去。死亡使我们更敬畏和珍惜生命,若人们对死亡未有丝毫恐惧,就容易出现轻生现象。

生与死,其实是必然的,但我们都喜欢“生”,厌恶“死”。人类虽然无法摆脱死亡,却一直极力抗争,试图摆脱生死的必然规律。历史上未曾出现不死的生物,但我们却依然苦苦追寻之,比如渴望长生不老、想创造不老仙丹。对此现象,我们可归因为人类害怕被遗忘。但我们不能被死亡恐惧支配,反之必须克服它,并泰然自若地、从容地去面对死亡。

死亡三联征指的是:一、因个人意义感与价值感的丧失,从而造成自尊焦虑;二、死亡所产生的隔离,从而造成孤独焦虑;三、死亡作为断灭,从而造成远景焦虑。我们必须先理解了死亡焦虑者所焦虑之处,方可有效地去帮助他们。

人们一般有两种死亡焦虑。一是经历了死亡提醒后,突然发现生命是很脆弱的。死亡焦虑此时可以是一种正效能,助其理性透视与对待世俗生活中的各个假象。

二则是处于死亡困境者的死亡焦虑,如当某个特定年龄阶段的个体在其自我意识中所理解并建构起来的困境,或处于临终阶段、对死亡产生焦虑的临床患者。正面效能上来看,他会坦然面对死亡,理性对待病症并积极配合医疗,表现出高度自我主体性并作出医疗决策;若为负面效能,则是陷入高度忧惧,无法面对自己的病程。

至于如何克服死亡焦虑、它的转化路径是什么呢?首先,我们得确知生活并不仅仅是活着那么简单,惟有用心生活,方能发现生活的真相;而生活的真相多是透过生活中的苦难体验呈现的。

其次,关爱社区、和谐家庭等都是消除死亡焦虑的最佳环境条件,因为陪伴与爱能消解死亡焦虑者的孤独焦虑,所以精神、思考、思维上的陪伴都极为重要。

此外,我们需助其重建文化世界观,以消解远景焦虑。我们可以与他谈天,一起回忆共同做过的事,并感恩他、感谢他。怀旧也是缓解死亡压力的一种方式,因为死亡焦虑导致时间碎片化,让人找不到生活意义,就好似一块镜子摔碎了,也就无法拼凑成自己原本的样子了。

4377TLK2021-05-1516210545943348921564.jpg

第三堂課:最好的告别

人的死亡中,最令人恐惧的是没有告别的死亡。

告别,其实是长期于精神上的一个准备;告别,应该从亲人的病程和衰老开始。最好的告别,是陪伴与爱、懂得放手、超越悲伤以及拒绝遗忘。

病情严重时,病人可能会有3种形式上的孤独,即情绪的孤独、存在的孤独以及关系的孤独,所以陪伴和爱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质意义的活动或方式使之体验到存在的意义。比如给予病人户外活动的自由,让他感受到生命的美丽与可爱。而对于年迈的父母,我们真正的孝是参与到父母衰老过的程中。父母并没有缺席我们的成长,我们也不应该缺席父母的衰老。

此外,我们要学习尊重亲人的意愿,放弃无意义的治疗抢救,以姑息疗法代替创伤治疗。其目的在于将人生的最后有限的时间留给患者自己去支配,而不是浪费在毫无意义的抢救中。懂得放手,让亲人好好地活到终点是最好的选择。让亲人能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从容安排自己的生活,比如修改自己的遗嘱、安排自己的后事、处理过往的人际冲突、情感上的恩怨,以及自己最想见的人、最后要交代的话等等,使尘缘了了,死亡便是画上了句号。我们得学习在应该放手时放手,放手也是一种爱。

丧亲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人生大事,必然造成深刻的悲伤体验;但如果悲痛过度则会伤身,时间太长则会转换成负面的情感情绪。超越悲伤即节哀顺变,化悲痛为力量,让悲伤转化为活下去的力量。如果以情绪对待丧失,便难以真正解决问题,也无法应对后来更多的丧亲局面。与其任由情绪化面对,不如理智地应对。虽然伤心,但是日子还是得继续过下去。

最后,最好的告别是拒绝遗忘。其实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遗忘。所谓“祭则在”,祭祀是一种生命信仰。“生有养,死有葬,葬有祭,祭则久”,因为有祭祀仪式,生命才绵延不绝。除了祭祀,我们还能以一些生活上的仪式去记住,例如在特定日子可以有家庭集会,进行对逝者的纪念活动,翻看老照片回忆逝者一些有趣可爱的生活片段等。我们也可以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开展网上纪念,设置祭祀空间,开展网上留言形式。我们还可以给小孩讲述已逝世亲人的故事,让逝者美好的人性在幼小心灵扎根。

告别是一门学问,看似简单,但实践不易。

第四堂課:有声的陪伴——临终语言沟通

临终其实充满了内在悖论,体现着生与死的矛盾与纠葛。临终者的死亡迫在眉睫,在沟通上往往面对困境,处于绝望和依恋的矛盾中。故与临终者的沟通不能只谈生,自然也不能只谈死。当然,我们切不可忽略临终者接受死亡的能力,只不过由于临终者已陷入一种复杂处境,混乱得无法自处,需要旁人的协助。

面对临终者,医学语言叙事需完成转换。首先,将“医—患”关系转化为“你—我”关系,把治疗疾病的医疗共同体转换为共同面对死亡的临终共同体。

第二,医学叙事的行径从“为医学”经“为生命”,最后走向“为善终”。从聚焦于患者身上的生物学信息,到医生与患者共同建构交往关系,并关注疾病背后的生命故事;最终迈向关注围绕死亡的身体、心理、社交、灵性等诸因素状况以及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临终病人还是家人,抑或医护人员,其实都必须直面死亡。

此时,语言沟通也需将“治疗”话语体系转向“关爱”话语体系,即沟通不再为消除治疗措施的分歧,而是陪伴、以临终病人为中心的回应、理解、关怀及帮助等。此外,还有将营造“卫生”环境转为营造“优逝”环境,打造让临终者舒缓安详的环境,其最大的目的是消除死寂。

临终语言沟通有什么功能呢?首先,安慰。语言是一剂良药,是最好的安慰剂。我们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赞美、宽慰,或通过怀旧叙事令其感受对过往家人、对社会的奉献,以此逐渐建立临终者对自我生命的完整价值确认。其次,陪伴。语言沟通是最好的陪伴,陪伴与沟通不一定是要有互动的,而是一种陪伴行为的具体表现,令他感受到有人在旁。第三,告白。人在离世之际,应该来去无牵挂,这就要求个体在临终之际对自己的人生做一了结,即道爱、道谢、道歉、道别,这样方能死而无憾,方是完美的生命之旅。

最后,临终语言沟通的原则是以共情为前提,同理为基础,关怀为要津。

共情,表达的是个体经历垂死痛苦时旁人能理解并感同身受,这要求语言及其他都与临终者合拍,即共体同感。共情则是一种顺应式沟通,如“你的感受,我懂”、“你的疼痛,我能够体验到”、“你的情绪,我理解”。同时,也保持倾听姿态。

同理心,其实质就认理。如果我们以同理心去沟通,那么其意图便能转达给他,死亡的归宿并非他一个人独自不幸碰到,每个人或早或晚都要走向死亡。这也就告诉他,这一个人人都经历的生命之旅其实改变不了,不妨放下心中的包袱并接受它。

关怀,此刻的沟通以关怀和帮助为实质性的内容,即帮助临终者完成未了的心愿。

相关文章:

【爱长在】王劲强 存善心做好事,是我最想给孩子留下的爱的遗物

【爱长在】黄兼博 最想铸留一个尽职母亲、慈爱祖母曾祖母的形象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