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财经

|

国际财经

|
发布: 7:24pm 26/05/2021

4200亿资金去向未知 中或加速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中国‧北京26日彭博电)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为中国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灰犀牛”风险,提供了难得的窗口期。虽然中国并未再次出台地方债务置换的重大举措,但有迹象表明,地方政府可能加大了运用地方债资金化解隐形债务的力度。

ADVERTISEMENT

中国财政部本月2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至4月,中国发行地方政府再融资债券1兆2946亿元(人民币,下同,约8386亿令吉),其中仅有6458亿元用于偿还前4月到期债券本金。这意味著有约6500亿元(约4209亿令吉)的再融资债券资金用途尚未说明。

根据财政部此前公开的定义,再融资债券用于偿还部份到期地方政府债券本金。即使退一步讲,将今年前4个月2419亿元的地方债利息支出全部作为再融资债券的资金用途,依然有4000亿元以上的再融资债券资金去向未知。

结合不少地方在债券募集说明书中将资金用途从偿还“政府债券”调整为“政府债务”,上述资金中可能相当一部份被用于偿还政府债券以外的债务。据财政部数据,到今年4月末,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余额仅1751亿元。可以推论,再融资债券资金可能已被用于兑付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国盛证券分析师杨业伟告诉《彭博社》:“我们和地方调研,和城投企业交流,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发行地方债置换隐性债务的工作在推进,我们判断这6000多亿发行再融资债券筹集的资金绝大多数都是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

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在采访中表示,“肯定有一定比例是用于偿还隐性债务的”,通过把隐性债务置换成政府债券,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但政府同时要防范道德风险,不能给市场留下隐性债务最终一定会兑付的预期,“因此没有大规模铺开,低调向前推进”。

中国财政部未立即回复《彭博社》就此寻求置评的传真。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地方政府倾向通过城投等平台融资,用于公益类项目开支,相关项目资产和负债存在期限错配及现金流缺口,对地方政府构成隐性债务风险。虽然中国此前多次明令禁止地方政府在地方债限额之外举债,但这一问题仍未消除。

今年中国经济复苏势头向好,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预算报告用一整段严厉措辞,将化解隐性债务提高到“从国家总体安全”

出发的高度,预示今年将是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高压监管年。

中国副总理韩正4月在座谈会上亦重申,要坚决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债务增量,稳妥化解债务存量,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招商证券分析师李豫泽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如果能采用地方债置换隐性债务,其实是缓解地方偿债压力的,对于一些高负债区域的城投来说,肯定是会化解尾部风险的。

对于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整体规模,市场缺少共识。据有政府背景的智库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估计,中国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去年达到14兆8000亿元。

中国国务院4月公开的文件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处于紧平衡状态,收支矛盾较为突出,要增强预算约束力。加上财政因疫情减收的因素,中国地方政府也更有动力将地方债资金用于压降隐性债务,减轻财政负担。

李奇霖称,隐性债务多期限短且成本高,多在6%甚至8%以上,而地方债成本在3%多,有利于降低政府利息支出负担。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