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新教育

|

教育专题

|
发布: 2:46pm 31/05/2021

【本地大学通识教育】各方齐心协力,才能落实奏效

作者: 报道:本刊 蒙慧贤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教学挑战:未受重视是阻力

虽然通识教育已被列为大学生必修课程,这项举措看似显现本地开始注重通识教育,但通识教育实践多年以来,仍面对重重难关和挑战,在很多大专院校的通识教育,面临着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局面。

南方大学学院通识教育中心高级讲师李晓云表示,现有的通识教育制度对课程设计、考评、学习效果等方面施加很多要求和约束,对师生教学造成干扰,不仅会降低教学成果,也会抑制通识教育的永续发展。

ADVERTISEMENT

她指出,在政府规定的部分通识课程中,考评方式为小组作业占70%,期末考试占30%。虽说小组作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实际上,很多小组里面总会有些坐享其成的Free Rider(搭便车者),作业全由几位认真负责的组员去完成,尽管老师知道有这样的事发生,却奈何不了。

“有的学生会认为,只要在占了70%的小组作业那里混到高分,即使不用功考试和听课,也不会影响整体及格率,就不会认真看待,而学生这种漫不经心的上课态度,其实也会影响老师的教学士气和热情。”

再者,即使校方老师想修改或开发新的通识课程,还需要准备繁琐的文书工作,经过一连串的行政流程,获得MQA批准才能实行,让许多有意改善通识课程品质的老师望而却步。面对停滞不前的课程,校方和师生所投入的心力会渐渐减少,最终无法提升通识课的教学效果。

比专业教育更有难度

在教学方面,通识教育比专业教育更具挑战。

李晓云指出,通识课程大多是大班制授课,学生人数动辄上百人,老师在批改作业和试卷的负担相当沉重,加上通识课程涉及跨领域和知识整合,要求老师具备高于专业知识的知识整合能力,去消化和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开展出有质量的通识课程。

然而,现实中有许多大专院校认为专业教育才是学习重心,并不看重通识教育,也没给予充足的资源和培训给通识课程老师,这种种因素都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术创新,难以去创造和改良出具备深度和特色的通识课程。

她指出,意识到跨领域能力很重要的国家,都很重视通识教育。“国外有很多很有创意的通识课,把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学科结合在一起,例如把现代诗和广告文案结合起来,教学生利用现代诗去创作广告文案,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领域的知识如何互为资源。”希望本地会有更多类似的跨领域通识课程。

李晓云:一门好的通识课不是凭空出现,需要有足够的人力、时间、各种资源投入,才能开发出真正有素质的通识课。
李晓云:一门好的通识课不是凭空出现,需要有足够的人力、时间、各种资源投入,才能开发出真正有素质的通识课。

教师态度和教学质素是关键

通识课程的学生人数众多,涉及的师资数量庞大。由于每位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题材都不同,造成通识课程的教学效果也有所差别。

有道是:教师是教育的灵魂人物,教师的素质决定教育的品质。余美婷认为,要推动通识教育,带出通识教育的意义,关键在于教师本身的教学素质以及对通识课程的重视程度。

她说,由于通识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方式,老师需要有充分的备课和思考,并以多元的教学表达方式,带出重要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效。

“现在的学生不同了,他们比老师更懂得运用科技,但注意力都比较短,没法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课1小时。因此,老师要如何吸引学生的专注和理解教学讯息,引起思考和参与,这是相当大的挑战。”

有鉴于此,通识教育的教师应做到与时并进,弹性调整教学方式和题材,尤其是时事课题如全球疫情的现象,都可成为议题里面可讨论的部分。尤其现今科技与资讯发达,有助于通识教育的教学,教师可借助视频、新闻、文件等,让学生更容易吸收和理解课程中的重要教学信息。

余美婷:若人类误用科技造成社会问题,即使科技再发达,也不会带给社会和人类幸福和贡献。
余美婷:若人类误用科技造成社会问题,即使科技再发达,也不会带给社会和人类幸福和贡献。

学习挑战:透过通识教育,延伸学习触角

除了教师的心态和教学素质以外,学生的自觉同样是通识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

如今网络便捷,资讯发达,只要打开网络,线上就有许许多多的通识课程。随着许多高等学府渐渐开放在线课程(MOOC)和在线学习系统,本地学生拥有更广阔的学习交流空间。

“整个学习的版图都已经变化了,以前是学生来到学校叫学习,但现在通过网络,学生主动地把‘学校’请到他们的家中。”饶玉明说道:“如果能把现有的贫富差距和数位落差等问题都克服,大家打成平手以后,那就看谁是比较热衷的学习者,谁比较懂得去反思、自我提升的,这种习惯是未来人才所需要的。”

曾嘉彬认为,在过去的教育观念中,人们把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明显区别开来,然而进入21世纪,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就业市场迅速变迁,新职业应运而生,旧职业渐渐消失,学生再也不能只懂得单一领域的知识,即便个人念的是时下需求量极高的热门专业科目,也得要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

多方探索自我增进

“去年,我有一批工程系学生即将毕业了,烦恼着毕业后不知如何是好,我给他们的劝告是,不妨观察目前市场上需要的是什么,趁这段空档期去修读一些短期课程或MOOC课程,自我增进。

“对我来说,这已不是通识教育了,而是一门生存的课程。如果只是很狭窄地待在自己的领域,不把自己的触角生长到四面八方,接下来只会越来越难生存。”可以说,专业教育的四面墙逐渐被打破,通识教育的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也许你所学的通识教育不是你所用的,但它主要是把你的触角伸展,越长越大越好,因为你不知道何时会用到这些你认为现在没有用的知识。”

趁着学习时期,学生应该多去探索不同领域的知识技能,开拓思维,在专业知识之外培养常识和胆识,栽培斜杠能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免得落入黔驴技穷的窘境。这也是通识教育需要不断推行和改善的重要原因。

饶玉明:热衷学习,懂得反思、自我提升,这些都是未来人才所需要的习惯。
饶玉明:热衷学习,懂得反思、自我提升,这些都是未来人才所需要的习惯。

曾嘉彬: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就业市场迅速变迁,学生不能只懂得单一领域的知识,还得多掌握其他方面的知识。
曾嘉彬: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就业市场迅速变迁,学生不能只懂得单一领域的知识,还得多掌握其他方面的知识。

延伸阅读:

通识教育,充分装备从容迎战未来

更多文章:

UPSR废除后,更艰难的挑战才要开始

挣脱UPSR枷锁,学习更广泛 潜能待开发

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JomStudy创办人王永勋:愿做升学明灯

代间学习老幼共学,跨世代破冰互補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