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发布: 9:30am 23/06/2021

“甘蜜与华人文史讲堂”线上讲座 走一趟士姑来河流域华校史

士姑来河流域现今华小分布图。
士姑来河流域现今华小分布图。

(新山22日讯)“甘蜜与华人文史讲堂”第4场线上讲座“士姑来河流域华文教育的发展”日前顺利举行,让参与者瞭解士姑来河与甘蜜和华校的历史。

讲座由新山中华公会辖下西北区联委会、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联办,主讲人是士姑来辅士校友会主席刘甲昌,主持人是莫家浩博士。

ADVERTISEMENT

刘甲昌:农作物促成华裔集中两岸

刘甲昌说,士姑来河上游至下游两岸,因种植甘蜜、胡椒等经济农作物后不断发展,促成华裔在此集中,孕育多所华小、大学设立于古来县和新山县内的士姑来河流域。

他表示,已在士姑来河流域定居的先辈,于1920年代开始纷纷创立私塾和学校,提供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

他说:“在港主制度至1941年前,士姑来河从上游的士年纳至下游的淡杯一带,先后出现甘蜜、树胶、黄梨等种植园和加工厂,以及多所学校,包括:士年纳(保义成港)的公民、民智;古来新港的英英;古来(龟来)的英才、育文、崇德、培群、南华;沙令(砂陇港)的育英、怀德、翠英;士乃的启智、中正;士姑来(刘厝港)的辅华、正人;八哩半(刘厝港)的光伦;淡杯(刘厝港)的华侨、培华等等,其中以辅华为士姑来河流域最早创立的华文学校。”

他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华小因日本南侵关闭,而在新村时期,由于戒严加上马来亚独立后教育政策的规定,上述学校在华社资源整合下合并或搬迁。现存的华文学校计有士年纳华小、新港华小、古来华小一校、沙令华小、士乃华小、士姑来辅士华小、国光华小、淡杯的丹柏华小及柏伶花园培华华小。

他说,柔佛南部,尤其是新山县和古来县,在1980年代至今因蓬勃发展,就业机会提高,促成众多外县和外州人士南下定居,导致人口大增。

人口激增学校陆续设分校

他说,部分地区人口激增,导致学校无法负荷学生人数,因此有者建设分校,如古来一校周边,再增设古来二小、大古来华小;一些处于外县但人数极少的学校,搬迁至士姑来河流域,以分担众多学子,如从边佳兰搬迁至古来的培正华小。

他说:“士姑来在1990年代前,仅有辅士和国光两所华小,学生人数一度突破1万人以上,为了纾缓学生拥挤现象,逐有国光二校、从居銮拉央拉央搬迁至大学城丽宁园的道文华小、从哥打丁宜搬迁至士姑来金山园的泰丰华小设立,然而,国光二校和辅士华小仍是新山县学生人数第一和第二的华小。”

“1990年代,马来西亚第一所华人民办的南方学院,以及马来西亚工艺大学设立在士姑来,完善了士姑来河流域从小学至大学的教育机制。”

“华文教育是本地华社的宝贵资源,士姑来河流域的华文教育历经百年发展,在新的世纪,也将延续先贤的办学初衷,迎接下一个百年。”

士姑来河流域的学校,多创立在港主制度留下来的港脚周边。
士姑来河流域的学校,多创立在港主制度留下来的港脚周边。

刘甲昌:士姑来河两岸因种植甘蜜、胡椒等经济农作物后不断发展,促成华裔在此集中,孕育多所华小、大学设立于古来县和新山县内的士姑来河流域。
刘甲昌:士姑来河两岸因种植甘蜜、胡椒等经济农作物后不断发展,促成华裔在此集中,孕育多所华小、大学设立于古来县和新山县内的士姑来河流域。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